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漢語大詞典》:簸土扬沙(簸土揚沙)
指虚张声势。
分類:虚张声势
《國語辭典》:开弓不放箭(開弓不放箭)  拼音:kāi gōng bù fàng jiàn
虚张声势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一三回:「告诉他如此这般事,还是竟弄破了好;还是『开弓不放箭』,大家弄几个钱有益?」
分類:虚张声势
《国语辞典》:盖人(盖人)  拼音:gài rén
虚张声势、唬人。《朱子语类。卷三九。论语。先进篇上》:「这是大贤以上,圣人之事,他便把来盖人,其疏旷多如此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疑兵  拼音:yí bīng
虚设兵阵,造成假象,以迷惑敌人。《史记。卷五五。留侯世家》:「益为张旗帜诸山上,为疑兵,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。」《三国演义》第一五回:「即下令于各门燃火,虚张旗号,设为疑兵,连夜撤围南去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声兵(聲兵)
(1).宣布出兵。 明 刘基 《春秋明经·陈侯使袁侨如会陈人围顿陈侯逃归》:“彼 楚 也,怒 陈 背己,则未敢声兵来伐。”
(2).指虚张声势以疑惑敌人的军事布置。 清 唐甄 潜书·五形:“善用兵者,不专主乎一军;正兵之外有兵,无兵之处皆兵……有形兵以疑其目,有声兵以疑其耳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佯攻  拼音:yáng gōng
一种军事上欺敌作战的手段。仅作有限度的攻击,使敌方判断错误,发生实质上的反应,诱导其离我主攻方向。可自一小规模的袭击,乃至一大规模的助攻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空炮
亦作“ 空炮 ”。
1.不放实弹的炮。 清 谷应泰 明史纪事本末·甲申之变:“守者惧,空礮向外,不实铅子,徒以硝燄鸣之。”
2.比喻空话,谣言。 茅盾 《子夜》十:“ 竹斋 ,你在钱业方面放一个空炮:公债抵押的户头你要一律追加抵押品。”
3.虚张声势的话。 郭沫若 《羽书集·抗战与觉悟》:“敌人一再声明,说要在几月几日之前解决我们,然而结果只是一些空炮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瞎神捣鬼(瞎神搗鬼)  拼音:xiā shén dǎo guǐ
没有根据而胡乱说话。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九回:「晁大舍自己心里也明知出去的原非和尚,小珍哥是瞎神捣鬼、捕影捉风的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虚猲
亦作“虚喝”。 虚张声势,企图威胁。猲,通“ 喝 ”。战国策·齐策一:“ 秦 虽欲深入,则狼顾,恐 韩 魏 之议其后也。是故恫疑虚猲,高跃而不敢进。”资治通鉴·周显王三十六年引此文作“虚喝”。续资治通鉴·宋理宗绍定三年:“ 全 欲朝廷不为备,且不遽絶其给,乃挟 蒙古 李 宋 二宣差以虚喝朝廷,然 蒙古 实未尝资 全 兵。” 严复 《救亡决论》:“是故一理来前,当机立剖,昭昭白黑,莫使听荧。凡夫恫疑虚猲,荒渺浮夸,举无所施其伎焉者,得此道也。”
《国语辞典》:埋杆竖柱(埋杆竖柱)  拼音:mái gān shù zhù
按兵不动。有虚张声势的意思。《董西厢》卷二:「那法聪横著铁棒,厉声高呼:『叛国贼!请个出马决胜负,不消得埋杆竖柱。』」
《国语辞典》:隔墙掠见腔儿(隔墙掠见腔儿)  拼音:gé qiáng lüè jiàn qiāng ér
(歇后语)虚张声势。比喻使人害怕。《金瓶梅》第四二回:「哥儿,那里隔墙掠见腔儿,可不把我諕杀!」
《国语辞典》:虚声恫吓(虚声恫吓)  拼音:xū shēng dòng hè
虚张声势,恐吓他人。如:「他为了保障自己的既得利益,一向以虚声恫吓的方式来对待别人。」
《国语辞典》:虚多实少(虚多实少)  拼音:xū duō shí shǎo
捕风捉影,虚张声势。《西游记》第三九回:「小家子样!那个吃你的哩!能值几个钱?虚多实少的,在这里不是?」
《国语辞典》:扯架子  拼音:chě jià zi
骄傲自大,虚张声势的样子。《西游记》第二一回:「八戒道:『哥哥莫扯架子,他怎么伏你点札?』」
《國語辭典》:恫疑虚喝(恫疑虛喝)  拼音:dòng yí xū hè
虚张声势,使人疑惧不安。《宋史。卷四○二。安丙传》:「时方议和,丙独戒饬将士,恫疑虚喝,以攻为守,威声甚著。」也作「恫疑虚猲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