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漢語大詞典》:黑风(黑風)
(1).暴风;狂风。魏书·元叉传:“ 元叉 本名 夜叉 ,弟 罗 实名 罗刹 ,夜叉、罗刹,此鬼食人,非遇黑风,事同飘堕。” 唐 杜牧 《大雨行》:“东垠黑风驾海水,海水卷上天中央。” 苏曼殊 《断鸿零雁记》第二六章:“迨余等将睡,忽而黑风暴雨遽作。”
(2).妖风;歪风。 柳青 《狠透铁》:“一股黑风笼罩了小小的 水渠村 ,从一九四九年解放起一直奔波到高级合作化的共产党员,在村里没威信了。” 刘亚舟 《幸运儿》第三部十二:“所谓‘反击右倾翻案风’的黑风,飞沙走石地刮起来。”
(3).谣言。 华山 《远航集·头顶露青天》:“黑风三天松,两天紧,苦主们好不着急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空气(空氣)
(1).亦作“ 空炁 ”。道教谓元气,清气。 宋 苏轼 《龙虎铅汞论》:“方调息时,则漱而烹之,须满口而后嚥。若未满,且留口中,候后次,仍以空气送至丹田,常以意养之。” 明 屠隆 《綵毫记·仙官列奏》:“大道宗虚无,至真合溟滓。手把入空炁,趺霞躡浮景。”
(2).弥漫于地球周围的混合气体。主要成份是氮、氧等。 巴金 《利娜》:“只有一面铁格子小窗,放进来一点空气。”
(3).指气氛。 刘半农 《拟装木脚者语》诗:“他们欢笑的忙,跳舞的忙,把世界上最快乐的空气,灌满了这小客店里的小客堂。” 巴金 《寒夜》十二:“空气立刻紧张起来。”
(4).指舆论、消息或谣言。 瞿秋白 《饿乡纪程》十一:“ 哈尔滨 得空气, 满洲里 得事实, 赤塔 得理论,再往前去,感受其实际生活。” 曹禺 《日出》第二幕:“也许这是空户们要买进,故意造出的空气?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空声(空聲)
(1).虚名。三国志·魏志·王脩传“百姓称之”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《魏略》:“孤惧有此空声冒实,淫鼃乱耳。”
(2).谣言。宋书·沈攸之传:“若 钱溪 实败,万人中应有逃亡得还者,必是彼战失利,唱空声以惑众耳。”
分類:虚名谣言
《漢語大詞典》:讹语(訛語)
谣言。 明沈鲸《双珠记·北斗化僧》:“绕迴廊清荫参差,见碧树堂深流水,笑痴儿騃女,流传讹语,尽道秋惊凤律。”
分類:谣言
《漢語大詞典》:游声(遊聲)
虚浮的名声。晋书·儒林传·徐邈:“日昃省览,庶事无滞,则吏慎其负而人听不惑,岂须邑至里诣,饰其游声哉!”
流言;谣言。魏书·前废帝广陵王纪:“ 永安 末,有白 庄帝 者,言王不语将有异图;民间游声,又云有天子之气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谣喙
犹谣言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武昌起义清方档案·清吏条陈》:“日来謡喙繁兴,人心震动,情形危迫。”参见“ 謡言 ”。
分類:谣言
《漢語大詞典》:谣言
指没有事实存在而捏造的话
没有公认的传说
民间流传的评议时政的歌谣,谚语。例如:兄等曾闻得近日小儿谣言否?——《于谦全传》
《漢語大詞典》:音谣(音謡)
犹谣言。魏书·李彪传:“直绳之官,人所忌疾,风谤之际,易生音謡。”
分類:谣言
《漢語大詞典》:投杼
(1).战国策·秦策二:“昔者 曾子 处 费 , 费 人有 曾参 者,与 曾子 同名族,杀人。人告 曾子 之母曰:‘ 曾参 杀人。’ 曾子 之母曰:‘吾子不杀人也。’织自若。有顷,人又曰:‘ 曾参 杀人。’其母尚织自若。顷之,一人又告之曰:‘ 曾参 杀人。’其母惧,投杼踰墻而走。夫以 曾子 之贤,与母之信,而三人疑之,虽慈母不能信也。”后以“投杼”比喻谣言众多,动摇了对最亲近者的信心。史记·樗里子甘茂列传:“今臣之贤不若 曾参 ,王之信臣又不如 曾参 之母信 曾参 也,疑臣者非特三人,臣恐大王之投杼也。”北齐书·文襄帝纪:“当是不逞之人,曲为无端之説,遂怀市虎之疑,乃致投杼之惑。” 宋 孝宗 《复岳飞官封敕》:“会中原方议於櫜弓,而当路力成於投杼。” 明 何景明 《上杨邃庵书》:“夫谗言屡至,慈母投杼;浸渍之灌,可解胶漆。”
(2).织布。亦借指织女星。 明 夏完淳 《七夕咏牛女》:“汉北有负軛,汉南有投杼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三至
(1).三条原则;三项法则。荀子·议兵:“所以不受命於主有三,可杀而不可使处不完,可杀而不可使击不胜,可杀而不可使欺百姓,夫是之谓三至。” 杨倞 注:“至谓一守而不变。”大戴礼记·主言:“ 曾子 问:‘敢问何谓三至?’ 孔子 曰:‘至礼不让而天下治,至赏不费而天下之士説,至乐无声而天下之民和。’”
(2).战国策·秦策二:“ 费 人有与 曾子 同名族者而杀人,人告 曾子 母曰:‘ 曾参 杀人。’ 曾子 之母曰:‘吾子不杀人。’织自若。有顷焉,人又曰:‘ 曾参 杀人。’其母尚织自若也。顷之,一人又告之曰:‘ 曾参 杀人。’其母惧,投杼踰墙而走。”后以“三至”谓谣言多次传播,也会产生影响。后汉书·班超传:“身非 曾参 而有三至之谗,恐见疑於当时矣。” 三国 魏 曹植 《当墙欲高行》:“谗言三至,慈母不亲。” 唐 元稹 《戒励风俗德音》:“语称訕上之非,律有慝名之禁,皆所以防三至之毁,重两造之明。” 明 张居正 《答司空雷古》:“幸逢英明之主,不揣绵力,欲一举而振之,乃以此致恨於羣小,流言不啻於三至矣。”
(3).谓以游兵不时出入敌境,使敌困惫。管子·参患:“故凡用兵之计,三惊当一至,三至当一军,三军当一战。” 石一参 今诠:“三至者,以游兵不时出入敌境,彼来则我退,彼退则我往,亟肆以疲之,多方以误之也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造作
(1).制造;制作。汉书·毋将隆传:“武库兵器,天下公用,国家武备,缮治造作,皆度大司农钱。”百喻经·五百欢喜丸喻:“今我造作五百欢喜丸,用为资粮,以送於尔。” 唐 高适 《贺安禄山死表》:“逆贼孤负圣朝,造作氛祲,啸聚吠 尧 之犬,倚赖射天之矢,残酷生灵,斯亦至矣。”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六一回:“我空痴长了五十二岁,并不知螃蟹这般造作,委的好吃。” 鲁迅 《三闲集·怎么写》:“如果他先意识到这一切是创作,即是他个人的造作,便自然没有一切挂碍了。”
(2).指制造、制作之物。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·奄宦上:“今也衣服、饮食、马匹、甲仗、礼乐、货贿、造作,无不取办於禁城数里之内。”
(3).伪造。后汉书·宦者传·吕强:“陛下不密其言,至令宣露,羣邪项领,膏脣拭舌,竞欲咀嚼,造作飞条。” 唐 寒山 《诗》之二四二:“人面禽兽心,造作何时歇。” 清 李渔 《闲情偶寄·词曲上·结构》:“实者,就事敷陈,不假造作,有根有据之谓也。” 瞿秋白 《文艺杂著续辑·鬼脸的辩护》:“敌人所造作的那些‘放火杀人’之类的谣言,正是要把这种鬼脸硬套在先进的工农头上。”
(4).谎言,谣言。 唐 无名氏 《洛神传》:“无信造作,皆 梁 朝四公诞妄之词尔。”
(5).做作。 宋 陈善 扪虱新话·论俗人之俗:“平日无佳论,而临事好造作,此俗人也。” 清 钱泳 《履园丛话·杂记上·裹足》:“天下事贵自然,不贵造作。” 老舍 《二马》第三段十一:“ 伊姑娘 一面招呼她们母女,一面顺手儿把帽子摘下来,戴上,非常的自然,一点没有显排帽子的样儿,也没有故意造作的态度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谣言
指没有事实存在而捏造的话
没有公认的传说
民间流传的评议时政的歌谣,谚语。例如:兄等曾闻得近日小儿谣言否?——《于谦全传》
《漢語大詞典》:谣传(謡傳)
(1).传播的谣言。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·时事·曾文正公奏天津教案答□□□书:“至挖眼剖心,则全係謡传,毫无实据。” 沙汀 《困兽记》八:“他们谈论的题目是天时,粮价,谣传,以及由这些引出来的种种推测。” 高晓声 《“漏斗户”主》:“谣传愈来愈多,终于很快就证实了。”
(2).无事实根据地传播。 清 李伯元 《南亭笔记》卷十一:“承审官恐不能復命,復以绳勒之始絶,外间謡传正法者,误也。”
(3).指传播。 闻一多 《春光》诗:“我耳边又谣传着翅膀的摩声,仿佛有一群天使在紫霄逻巡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造言
制造谣言。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:“以乡八刑纠万民:一曰不孝之刑……七曰造言之刑,八曰乱民之刑。” 郑玄 注:“造言,讹言惑众。” 唐 瞿昙悉达 唐开元占经·人及鬼神占·讹言:“《幽州録》曰: 张 推问造言之主,问何由言此?答曰:‘实无所承,恍惚不知言之耳!’”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·台省·苛求姓名:“古来以姓名谤人者,如 裴度 之緋衣坦腹, 宋郊 之国姓祀天,谗口造言,为千古痛恨。” 载泽 《奏请宣布立宪密折》:“彼虽欲造言,而无辞可籍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民讹(民訛)
人们的谣言。语本诗·小雅·沔水:“民之讹言,亦孔之将。” 郑玄 笺:“讹,伪也。” 南朝 梁 刘孝标 《广绝交论》:“逮叔世民讹,狙诈飈起,谿谷不能踰其险,鬼神无以究其变。”
分類:谣言
《漢語大詞典》:造谣惑众(造謡惑衆)
捏造谣言,迷惑群众。 邹鲁 《江苏光复纪事》:“又都督府颁发暂行军律:一临阵退缩者斩,一强姦妇女者斩,一骚扰百姓者斩,一造謡惑众者斩。” 茹志鹃 《剪辑错了的故事》:“更加上还有坏人的造谣惑众,眼看着人心要散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