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为考虑容错,系统已按“吓 → 嚇吓”转换方式进行查询。
《國語辭典》:恫喝  拼音:dòng hè
虚张声势,恐吓他人。也作「恫吓」。
分類:恐吓导论
《國語辭典》:諕吓(諕嚇)  拼音:xià xià
恐吓。《三国演义》第一九回:「捉了一员贼将,操不见有甚褒赏,却反来諕吓,何也?」
分類:吓唬恐吓
《國語辭典》:吓唬(嚇唬)  拼音:xià hu
恐吓。清。孔尚任《桃花扇》第一七出:「尽你吓唬,奴的主意已定了。」《老残游记》第九回:「惟恐后世人不崇奉他的教,所以说出许多天堂地狱的话来吓唬人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吓恐(嚇恐)
恐吓;吓唬。 清 李渔 《怜香伴·议迁》:“你传来信忒煞凶,我还説将人吓恐。”
分類:恐吓吓唬
《漢語大詞典》:恫骇(恫駭)
恐吓;吓唬。 郭沫若 《盲肠炎·双声迭韵》:“他们要恫骇麻雀子,只消立几个稻草人不也就够了吗?”
分類:恐吓吓唬
《漢語大詞典》:沮恐
(1).恐吓。礼记·儒行“劫之以众,沮之以兵” 唐 孔颖达 疏:“谓他人劫胁以军众,沮恐之以兵刃也。”
(2).气馁而惶恐。资治通鉴·晋安帝隆安二年:“ 殷 桓 之下,专恃 王恭 , 恭 既破灭,西军沮恐。” 胡三省 注:“沮恐,言气沮而心恐也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恐胁(恐脅)
恐吓威胁。宋书·建平宣简王宏传:“武人奬乱,更相恐胁。”陈书·高帝纪下:“其部曲妻儿各令復业,所在及军人若有恐胁侵掠者,皆以劫论。”《元典章·户部十·不得打量汉军地土》:“狡獪之徒恐胁军户,与旧无异。”
分類:恐吓威胁
《漢語大詞典》:威赫
(1).比喻威势或威权。 唐 元稹 《论讨贼表》:“扇之以和煦而不出,润之以膏雨而不滋,则必迅之以雷霆,曜之以威赫。”
(2).庄严显赫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·考弊司:“趋而往,果见殿陛威赫, 阎罗 方坐:伏阶号屈。”
(3).威吓。以威势恐吓。 梁启超 《灭国新法论》:“而 北京 公使会议,亦无不尽变其前此威赫逼胁之故技,而一出以温柔噢咻之手段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恐迫
恐吓逼迫。 南朝 齐 萧子良 《净住子净行法门·呵诘四大门》:“而此四大,求索无惭,不知有无;有则充给不厌,无则恐迫令得。”
分類:恐吓逼迫
《漢語大詞典》:危辞(危辭)
(1).直言;激烈的言论。 唐 韩愈 《忆昨行和张十一》:“危辞苦语感我耳,泪落不揜何漼漼。” 清 昭梿 啸亭杂录·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:“伏闕讼寃,危辞表愤。”
(2).恐吓的言论。《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·驳革命可召瓜分之说》:“为此言者,自托于老成持重,而以逆臆之危辞恫喝国民,沮其方新之气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恐逼
恐吓逼迫。宋史·杨廷璋传:“有姐寡居京师, 周祖 微时,欲聘之,姐不从,令媒氏传言恐逼。”
分類:恐吓逼迫
《漢語大詞典》:诳吓(誑嚇)
亦作“ 誑赫 ”。 欺骗;恐吓。景德传灯录·大同禅师:“总是汝生解自担带将来自作自受,遮里无可与汝,不敢誑吓汝,无表无里可得説似,汝诸人还知么?”
分類:欺骗恐吓
《漢語大詞典》:吓蛮书(嚇蠻書)
(1).传说 李白 曾为 唐玄宗 起草答 渤海国 可毒书,后世称为“吓蛮书”。 元 王伯成 《贬夜郎》第一折:“那里是樽前误草吓蛮书,便是我醉中纳了风魔状。”警世通言·李谪仙醉草吓蛮书:“ 李白 左手将鬚一拂,右手举起 中山 兔颖,向五花牋上,手不停挥,须臾,草就吓蛮书。”
(2).泛指恐吓异族的文书。 清 黄遵宪 《流求歌》:“归化虽编 归汉里 ,畏威终奉吓蛮书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匿名书(匿名書)
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的书信。多为达到攻讦、恐吓等目的而写。周书·柳庆传:“ 庆 以贼徒既众,似是乌合,既非旧交,必相疑阻,可以诈求之。乃作匿名书。”《唐律疏议·斗讼·投匿名书告人罪》:“诸投匿名书告人罪者,流二千里。”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二:“ 冯令 士仁 ,政不善,有投匿名书者,歷詆其疵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麻胡  拼音:má hú
1.传说中的坏人,用来吓唬啼哭中的小孩。唐。李匡义《资暇集。卷下。非麻胡》:「俗怖婴儿曰:『麻胡来!』不知其源者,以为多髯之神而验刺者,非也。隋将军麻祜,性酷虐,炀帝令开汴河,威棱既盛,至稚童望风而畏,互相恐吓曰:『麻祜来!』稚童语不正,转祜为胡。」也称为「麻虎子」、「马虎子」。
2.面麻多髯、形貌丑陋,看起来不清爽。《说郛。卷三四。漫笑录》:「毗陵有成郎中,宣和中为省官,貌不扬而多髭,再娶之夕,岳母陋之曰:『我女如菩萨,乃嫁一麻胡。』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