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國語辭典》:总计(總計)  拼音:zǒng jì
统括计算。如:「各界代表总计有五万馀人出席大会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军统(軍統)
(1).军事方面的统率者。《宋书·沈庆之传》:“或受命元帅,一战寧乱;或禀奇军统,协规効捷。”
(2). 清 末新军军一级最高官称。 钱基博 《辛亥南北议和别纪》:“电请 清 廷宣布共和,而 祺瑞 以第一军军统领衔。”
(3).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省称。国民党的特务组织之一。1938年成立。前身为复兴社核心组织力行社的特务处。1946年6月,军统局的公开武装特务部分划归国防部二厅,秘密核心部分改组为国防保密局。
《國語辭典》:指数(指數)  拼音:zhǐ shù
1.数学中为表示自乘若干次,在该数的右上角以小字书明次数,此小字称为「指数」。如㎡中的2,即为m的指数。
2.为表示某种经济现象的变化,以某个时期的数值为基数,而以另一个时期的数值折合基数百分之几所得的值称为「指数」。如「生产指数」、「物价指数」。表示多种现象平均数相对变动的比值。也称为「指数」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月计(月計)
(1).每月的收支统计。后汉书·章帝纪:“日计不足,月计有餘。” 唐 白居易 《奉天县令崔鄯可仓部员外郎判度支案制》:“况官之属,有堆案盈机之文,有月计岁会之课。”宋史·食货志下一:“方今内外财用,月计岁会,所入不足给所出。”
(2).每月总计。宋史·兵志五:“凡补蕃官、首领九百三十二人,首领给飱钱、蕃官给奉者四百七十二人,月计费钱四百八十餘緡,得正兵三万,族帐数千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会事(會事)
统计事功。周礼·地官·县正:“县正掌其县之政令徵比……既役,则稽功会事而诛赏。” 贾公彦 疏:“事讫乃稽考其功多少,当计会其事之可否,而有功者赏,无功者诛也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月会(月會)  拼音:yuè huì
学校或机关每月例行的集会。如:「动员月会」。
《国语辞典》:偏误(偏误)  拼音:piān wù
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中,母体平均值和样本平均值之间的数差。偏误的产生,一方面是访问员的偏误,一方面是选样的偏误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中统(中統)
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省称。成立于1938年,是国民党CC派 陈果夫 、 陈立夫 所控制的特务组织。 罗广斌 杨益言 《红岩》第一章:“‘不是军统,就是中统,谁不知道那个 魏吉伯 !’有人大声驳斥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举籍(舉籍)  拼音:jǔ jí
统计数目,编造簿籍。《汉书。卷六五。东方朔传》:「举籍阿城以南、盩厔以东、宜春以西,提封顷亩及其贾直,欲除以为上林苑,属之南山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小计(小計)  拼音:xiǎo jì
1.小计谋、小方法。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六回:「诡谲小计,何足为奇!」
2.小总结,约略的估计。如:「这些物品小计为一百三十二元。」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一○:「当真我们有得肉里钱先折去不成?只看我略施小计,不必用钱。」
3.指帐面上单页的合计,与整本合计的总计相对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日要
谓每天的统计。 北周 庾信 《周陇右总管长史赠太子少保豆卢公神道碑》:“其年,授司会。八法斯掌,九赋是均,事总岁成,功参日要。”
分類:每天统计
《高级汉语词典》:攒那
统计,总括地核计
《漢語大詞典》:比要
周 代统计人民户口及财产的簿籍。周礼·地官·小司徒:“及三年则大比,大比则受邦国之比要。” 郑玄 注:“大比,谓使天下更简閲民数及其财物也…… 郑司农 云:‘五家为比,故以比为名。今时八月案比是也。要,谓其簿。’”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·不达古语而误解例:“比要者,大比之簿籍也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比法
亦作“ 比灋 ”。 核查统计户口财产的法令。周礼·地官·小司徒:“乃颁比灋于六乡之大夫,使各登其乡之众寡六畜车輦,辨其物,以岁时入其数,以施政教,行徵令。”尉缭子·原官:“好善罚恶,正比法,会计民之具也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累计(累計)  拼音:lěi jì
总计。指连以前的数目合并计算。如:「他这次参加高尔夫球巡回比赛,累计奖金已达两百万元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