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國語辭典》:疮痏(瘡痏)  拼音:chuāng wěi
1.疮伤。《抱朴子。外篇。擢才》:「乃有播埃尘于白圭,生疮痏于玉肌。」
2.比喻人民疾苦。唐。元稹〈连昌宫〉词:「庙谟颠倒四海摇,五十年来作疮痏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祸水(禍水)  拼音:huò shuǐ
害人的东西。多指女色而言。汉。伶玄《飞燕外传》:「此祸水也,灭火必矣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祸殃(禍殃)  拼音:huò yāng
灾难、祸事。《楚辞。屈原。九章。惜往日》:「宁溘死而流亡兮,恐祸殃之有再。」《史记。卷六。秦始皇本纪》:「内饰诈谋,外来侵边,遂起祸殃。」也作「祸愆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患害  拼音:huàn hài
祸害。《史记。卷一三○。太史公自序》:「自三代以来,匈奴常为中国患害。」三国魏。阮籍〈咏怀诗〉八二首之六:「膏火自煎熬,多财为患害。」
分類:祸害
《國語辭典》:贼害(賊害)  拼音:zé hài
残害、迫害。《荀子。荣辱》:「以君子与小人相贼害也。」《汉书。卷二七。五行志上》:「妹为昭仪,贼害皇子。」
分類:残害祸害
《漢語大詞典》:方割
(1).普遍为害。《书·尧典》:“汤汤洪水方割,荡荡怀山襄陵,浩浩滔天。” 孙星衍 疏:“是方割为溥害也。” 王引之 经义述闻·尚书上:“家大人曰:‘方皆读为旁,旁之言溥也,徧也。’” 晋 张协 《杂诗》之十:“洪潦浩方割,人怀昏垫情。”
(2).指普遍的祸害。 唐 独孤及 《代书寄上李广州》诗:“天子咨四岳,佇公济方割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疮疣(瘡疣)
(1).机体表面的赘生物。 唐 李翱 《解江灵》:“疮疣生心,洗刮不落。”
(2).比喻痛苦或祸害。 唐 韩愈 《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》诗:“逾岭到任所,低颜奉君侯。酸寒何足道,随事生疮疣。”法苑珠林卷十八引《观佛三昧经》:“魔王心怒,即欲直前。魔子諫曰:‘父王无辜,自招疮疣,菩萨行浄,难动如地,云何可坏。’” 宋 苏舜钦 《哭师鲁》诗:“二边方横猾,四海皆疮疣。” 宋 梅尧臣 《送柳秘臣大名知录》诗:“浑浑发西极,奋奋入九州。自古患决溢,于今为疮疣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祸毒(禍毒)
祸害。后汉书·王允传:“ 允 见 卓 祸毒方深,篡逆已兆,密与司隶校尉 黄琬 、尚书 郑公业 等谋共诛之。”
分類:祸害
《漢語大詞典》:暴害
(1).以暴力侵害。 汉 刘向 说苑·贵德:“居不为垣墙,人莫能毁伤;行不从周卫,人莫能暴害。此君子之行也。”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太平天囯·天条书》:“暴害人民还自害,英雄何不早回头。”
(2).犹祸害。 汉 桓宽 盐铁论·备胡:“古者,明王讨暴卫弱……今不征伐则暴害不息,不备则是以黎民委敌也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创痏(創痏)
(1).疮伤;受伤。 晋 左思 《吴都赋》:“所以挂扢而为创痏,衝踤而断筋骨。” 宋 张师中 括异志·张郎中:“ 熙寧 四年﹝ 张郎中 ﹞奉朝请于京师,忽疡生于手,痛不可忍。特有御医 仇鼎 者,专治创痏,呼视之。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·香玉:“君恶作剧,使人创痏,当与君絶矣!”
(2).喻祸害。旧唐书·昭宗纪:“四海之内,创痏犹殷,九贡之邦,网条未理。”
分類:祸害受伤
《漢語大詞典》:衅孽(釁孽)
(1).祸害。 明 归有光 《隆庆元年浙江程策四道》之一:“﹝人主﹞宴安之欲不生,而虑周于天下,衅孽之萌,无所作矣。”明史·周宗建传:“此辈一叨隆恩,便思踰分,狎溺无纪,渐成骄恣,衅孽日萌,后患难杜。”
(2).借指病害。 明 张居正 《答蜀抚曾确庵》:“譬之人积病虽除,餘毒尚存,良医当此时,正宜消息,缓之则衅孽復萌,急之则重伤元气。”
分類:祸害病害
《漢語大詞典》:贼祸(賊禍)
祸害。 明 高启 《评史·卫瓘》:“及 会 败而 艾 出,又恐 艾 讎己,则追杀之於 绵竹 , 瓘 之贼祸如此,苍苍者所以不赦、而假手於一妇人也。” 清 李雯 《答陈大樽书》:“螳性贪忌,宜遭贼祸,正似 钟士季 见杀,不足悲怜。”亦指盗匪或叛乱者造成的危害。 清 戴名世 《崇祯甲申保定城守纪略》:“ 崇禎 十六年,因贼祸孔棘,建牙之吏遍於畿辅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疢毒
(1).疾疢之毒害。《后汉书·文苑传下·刘梁》:“ 孟孙 之恶我,药石也; 季孙 之爱我,美疢也。疢毒滋厚,石犹生我。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·劳山道士:“今有傖父,喜疢毒而畏药石。”
(2).喻祸害。后汉书·南匈奴传:“自后经纶失方,畔服不一,其为疢毒,胡可单言。”
分類:祸害毒害
《漢語大詞典》:乱灾(亂災)
祸害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:“王室其有间王位,诸侯不图,而受其乱灾。”
分類:祸害
《漢語大詞典》:辜毒
祸害。《后汉书·鲁恭传》:“ 白山 之难,不絶如綖,都护陷没,士卒死者如积,迄今被其辜毒。”
分類:祸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