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漢語大詞典》:霜霰
(1).霜和霰。 晋 陶潜 《归园田居》诗之二:“常恐霜霰至,零落同草莽。” 南朝 宋 鲍照 《侍郎报满辞阁疏》:“煦蒸霜霰,莩甲云露。” 唐 杜甫 《青阳峡》诗:“魑魅啸有风,霜霰浩漠漠。” 宋 欧阳修 《山槎》诗:“山中苦霜霰,岁久无春色。”
(2).喻恶势力。 唐 孟郊 《答友人》诗:“道语必疎淡,儒风易凌迟。愿存坚贞节,勿为霜霰欺。” 明 陆采 《明珠记·伪敕》:“他犯着龙鳞怒,难宽霜霰威。”
分類:恶势力
《漢語大詞典》:罡风(罡風)
(1).道教谓高空之风。后亦泛指劲风。 明 屠隆 《綵毫记·游玩月宫》:“虚空来往罡风里,大地山河一掌轮。” 清 和邦额 《夜谭随录·双髻道人》:“一食顷,足已践地,开眼见白云满衣,罡风砭骨,盖已立五峯絶顶。” 朱自清 《毁灭》诗:“但是下界的罡风,总归呼呼地倒旋着,吹入我丝丝的肌里!”
(2).喻恶势力。 清 李渔 《意中缘·拒妁》:“曾经回首顾前身,是个惯惹罡风的造孽人。” 方荣杲 《题红薇感旧记》诗:“十日五日欢娱多,忘却人间罡风猛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祸水(禍水)
(1).旧题 汉 伶玄 《赵飞燕外传》:“[ 汉成帝 ]使 樊嬺 进 合德 ( 赵飞燕 妹)…… 宣帝 时披香博士 淖方成 白髮教授宫中,号 淖夫人 ,在帝后唾曰:‘此祸水也,灭火必矣!’”据五行家说, 汉 以火德而兴,此谓 合德 得宠将使 汉 亡,如水之灭火。后因以“祸水”称惑人败事的女子。 明 汪道昆 《高堂梦》:“祸水无端,何用鯫生缓颊。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·小翠:“闻其故,惊颜如土,大哭曰:‘此祸水也!指日赤我族矣!’” 张怀奇 《颐和园》诗:“一条祸水出萧墙,十丈妖星流大地。”
(2).比喻祸害或恶势力。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:“所谓 天波谿 者,由 景龙门 实籙宫 循城西南以至 京 ( 蔡京 )第。其子 絛 上书其父,谓今日恩波,他年祸水。”《人民日报》1976.10.6:“西方总是有人想推动社会帝国主义向东,把这股祸水引向 中国 ,西方无战事就好。” 蒋子龙 《乔厂长上任记》:“他那青筋暴露的前额,阴气扑人的眼睛,仿佛是厂里一切祸水的根源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遗孽(遺孽)
亦作“ 遗孼 ”。
(1).指残馀的坏分子或恶势力。 南朝 陈 徐陵 《为贞阳侯与陈司空书》:“虽復摇荡谷,驱电乘雷,残厥兇渠,曾靡遗孽。” 唐 徐彦伯 《比干墓》诗:“锋剑剿遗孼,报復一何迅。” 宋 田锡 《论军国机要朝廷大体》:“先帝恢张皇业,开闢天下,平 吴 取 蜀 ,易如破竹,唯 河 东遗孽,终不能平。” 清 姚鼐 《孙忠愍祠记》:“﹝ 孙兴祖 ﹞始以雄杰之材,从 高祖 於 淮 上,渡 江 开国,数立战功,终奋伐 元 遗孼,深入失援,身没沙漠。” 杨玉如 《辛亥革命先著记》第八章第二节:“乃 民国 新造,反弃此权利,恐 满清 遗孽,亦当笑人矣。”
(2).后代;后裔。明史·云南土司传三·孟养:“ 思陆发 者, 思任发 之遗孽也。” 清 黄六鸿 《福惠全书·典礼·旌表节孝》:“有老奴辅遗孽,而竭力兴家;有义僕婴贼锋,而捨身救主。” 闻一多 《死水·祈祷》:“请告诉我谁是 中国 人,谁的心里有 尧 舜 的心,谁的血是 荆轲 、 聂政 的血,谁是 神农 、 黄帝 的遗孽。”
(3).留下的罪孽。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:“今日死了无可怨悵,只得护丧南还。单苦了 朱氏 下半世,亦是 满生 之遗孽也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横逆
(1).横流逆行。 宋 苏舜钦 《屯田郎荥阳郑公墓志》:“ 大中祥符 八年夏四月,暴雨十日不絶,山谼客水钟於 河 , 河 弗胜兼任,湓噎横逆,大决於 凝阳 。”
(2).谓突破常规。朱子语类卷一四○:“ 杜 诗初年甚精细,晚年横逆不可当,只意到处便押一箇韵。”
(1).横暴无理的行为。孟子·离娄下:“有人於此,其待我以横逆,则君子必自反也。” 赵岐 注:“横逆者,以暴虐之道来加我也。” 元 揭傒斯 《奔清甫墓志铭》:“人以横逆相加,未尝难焉。” 清 和邦额 《夜谭随录·碧碧》:“少年大惊曰:‘奈何邂逅相遇,輒以横逆见加?’”
(2).指恶势力。 郭沫若 《天地玄黄·叶挺将军的诗》:“他有峻烈的正义感,使他对于横逆永不屈服。”
(3).横暴不顺理。 汉 王充 论衡·书解:“ 吕氏 横逆, 刘氏 将倾。” 宋 曾巩 《与王深甫书》:“顾初至时,遇在势者横逆,又议法数不合,常恐不免於构陷。” 清 任泰 《质疑》:“於妄人无难者,在下处横逆之道也。”
(4).犹横祸,厄运。 宋 洪迈 《夷坚甲志·芜湖储尉》:“ 芜湖 尉 储生 窜避不及,为贼党缚去, 德 自临斩之。已脱衣搦坐, 德 见其顶有毫光三道出现,乃释之…… 宣城 僧 祖胜 云:‘ 储尉 每日诵《圆觉经》一部、 观世音菩萨 千声,率以为常,以故获果报,得免横逆。’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·青梅:“睹子面,浊气尽消,横逆不足忧也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凶力
恶势力。宋书·武帝纪上:“逆臣 桓玄 ……肆暴都邑。天未亡难,凶力繁兴,踰年之间,遂倾皇祚。”
分類:恶势力
《漢語大詞典》:魑魅
(1).古谓能害人的山泽之神怪。亦泛指鬼怪。汉书·王莽传中:“敢有非井田圣制,无法惑众者,投诸四裔,以御魑魅。” 颜师古 注:“魑,山神也。魅,老物精也。”文选·张衡〈东京赋〉:“捎魑魅,斮獝狂。” 薛综 注:“魑魅,山泽之神。” 唐 卢纶 《割飞二刀子歌》:“刀乎刀乎何燁燁,魑魅须藏怪须慑。” 清 唐孙华 《时世公子行》:“生狞面目骄横色,如睹魑魅逢山臊。”
(2).常喻指坏人或邪恶势力。 明徐复祚《投梭记·获丑》:“暗想朝廷上白日昏,妖氛魑魅公然奋。” 庐隐 《或人的悲哀》:“他们不用镜子,照他们魑魅的怪状。”
(3).指荒凉、边远的地区。语本左传·文公十八年:“投诸四裔,以御螭魅。” 宋 苏轼 《到常州谢表》之一:“已分没身,寄残骸於魑魅;敢期择地,收暮景於桑榆。”参见“ 螭魅 ”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螭魅
亦作“ 螭鬽 ”。 传说山林中害人的怪物。亦喻各种坏人。螭,通“ 魑 ”。左传·文公十八年:“流四凶族 浑敦 、 穷奇 、 檮杌 、 饕餮 ,投诸四裔,以御螭魅。” 杜预 注:“螭魅,山林异气所生,为人害者。” 陆德明 释文:“魅,亡备切。説文作‘鬽’,云:‘老精物也。鬽,或从未。’” 杨伯峻 注:“螭魅,古人幻想中之怪物能为人害者。” 晋 陆机 《挽歌诗》之二:“寿堂延螭魅,虚无自相宾。” 章炳麟 《狱中闻沈禹希见杀》诗:“螭鬽羞争焰,文章总断魂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欃枪(欃槍)
(1).彗星的别名。古人认为是凶星,主不吉。尔雅·释天:“彗星为欃枪。” 郭璞 注:“亦谓之孛,言其形孛,孛似扫彗。”《淮南子·俶真训》:“欃枪衡杓之气,莫不弥靡而不能为害。” 高诱 注:“欃枪,彗孛也。” 宋 文天祥 《有感》诗:“夜凉看星斗,何处是欃枪?” 明 夏完淳 《哀燕京》诗:“一出 乾清 翠华列,仰视欃枪大如月。”
(2).喻邪恶势力。文选·张衡〈东京赋〉:“欃枪旬始,羣凶靡餘。” 李善 注:“欃枪,星名也。谓 王莽 在位如妖气之在天。” 唐 杜甫 《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》:“几时迴节鉞,戮力扫欃枪。” 明 沈寿民 《江上行》:“我生不及全盛时,攘攘欃枪天步危。屠城掠邑义士死,日月无光天地悲。” 清 钱谦益 《干将行》:“鬼怪相戒匿形影,欃枪不敢争妖躔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毒龙(毒龍)
(1).凶恶的龙。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·闻义里:“﹝復西行﹞三日至 不可依山 ,其处甚寒,冬夏积雪。山中有池,毒龙居之。”新五代史·唐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传:“吾有毒龙五百,当遣一龙揭片石, 常山 之人,皆鱼鱉也。”
(2).喻残暴者,恶势力。 梁启超 《新罗马·隐农》:“时势造英雄,休恼公,穿杨百步终须中。调么凤,驯毒龙,双肩重。” 张昭汉 《绝句十二首和先君韵》:“读书养性兼耕种,吾道犹堪制毒龙。” 陈毅 《六国之行》诗:“百战驱封豕,千辛制毒龙。”
(3).佛教故事。佛本身曾作大力毒龙,众生受害。但受戒以后,忍受猎人剥皮,小虫食身,以至身干命终,后卒成佛。见《大智度论》卷十四。后用以比喻妄心。 唐 王维 《过香积寺》诗:“薄暮空潭曲,安禪制毒龙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恶风(惡風)
(1).狂风。 唐 杜甫 《渼陂行》:“鼉作鲸吞不復知,恶风白浪何嗟及!” 陈毅 《野营》诗:“恶风暴雨住无家,日日野营转战车。”
(2).以喻政治上的邪恶势力。
(3).坏风气,陋习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妖魔
妖精魔怪。亦以喻邪恶势力。 宋 欧阳修 《读〈徂徕集〉》诗:“存之警后世,古鑑照妖魔。”《西游记》第八三回:“运用神力,法降九十六洞妖魔,神通广大。”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太平天囯·行军总要》:“如后队妖魔十分作怪,要点兵前去护阵,总听佐将号令,必俟杀灭后方准起行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昏霾
(1).光线昏暗。 唐 刘禹锡 《寄李六侍御》诗:“南国异气候,火旻尚昏霾。” 宋 王谠 唐语林·补遗一:“既而昏霾,大风震雷,暴雨如泻。” 清 金农 《次香山驿》诗:“昏霾睞眼脂流泔,欲觅清阴少杨柳。”
(2).昏昧,不高明。南齐书·王融传:“而识用昏霾,经术疎浅。”
(3).比喻乱世或邪恶势力。《文选·颜延之〈和谢监灵运〉》:“徒遭良时詖,王道奄昏霾。” 李善 注:“昏霾,喻世乱也。” 宋 王安石 《和董伯懿咏裴晋公平淮西将佐题名》:“ 宪皇 初起众未信,意欲立扫除昏霾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魔宫
(1).魔鬼之宫。 宋 陆游 《掩户》诗:“ 太山 蚁蛭初何有,佛国魔宫本亦平。”
(2).喻恶势力盘踞的地方。 郭沫若 《朋友们怆聚在囚牢里》诗:“我们囚在迷茫的雾中,我们囚在惨毒的魔宫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毒焰(毒燄)
亦作“ 毒焰 ”。
(1).比喻凶恶的气势。 明 刘若愚 酌中志·见闻琐事杂记:“守尸押葬者,畏 贤 毒燄,不敢主持。”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:“初贼震公威名,咸胆裂,思解散。猝闻溘逝,毒燄益张。” 郭沫若 《李白与杜甫·李白的家室索隐》:“当时东西二京都陷没了,正是 安禄山 的毒焰不可一世的时候。”
(2).比喻邪恶势力。 鲁迅 《彷徨·伤逝》:“我将在孽风和毒焰中拥抱 子君 ,乞她宽容,或者使她快意。”
见“ 毒燄 ”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魔鬼
(1).害人的恶鬼。南史·梁纪中·武帝下:“ 同泰寺 灾……帝曰:‘斯魔鬼也。’” 前蜀 韦庄 《秦妇吟》:“旋教魔鬼傍乡村,诛剥生灵过朝夕。”
(2).喻邪恶势力。 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五十:“他自己为什么只呆呆的看着一对灰鹤,而不去赶走那些杀人的魔鬼呢?”
(3).犹太教和基督教《圣经》中的恶鬼,别名 撒旦 。传说原为天使,因犯罪而被打入地狱,从此专与上帝作对,成了诱惑人犯罪的恶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