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漢語大詞典》:挺带(挺帶)
皮带。古今小说·裴晋公义还原配:“头带软翅纱帽,身穿紫袴衫,挺带皂靴。”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:“将军设宴,并出部颁袍帽、靴韈、挺带、巾扇赐之。”
分類:皮带
《漢語大詞典》:尘鞅(塵鞅)
世俗事务的束缚。鞅,套在马颈上的皮带。 唐 牟融 《寄羽士》诗:“使我浮生尘鞅脱,相从应得一盘桓。” 宋 范成大 《送关寿卿校书出守简州》诗:“ 京 洛 知心尘鞅里, 江 吴 携手暮帆边。” 清 吴伟业 《送何省斋》诗:“君今谢尘鞅,轻装去如驶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腰带(腰帶)  拼音:yāo dài
束在腰际的带子。如:「你这条腰带在哪儿买的?」也称为「腰䌽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掉鞅  拼音:diào yāng
1.拉正马颈上驾轭的皮带,以示閒暇。《左传。宣公十二年》:「吾闻致师者,左射以菆,代御执辔,御下两马,掉鞅而还。」
2.形容才力宽绰,从容不迫的样子。唐。柳宗元 送苑论登第后归觐诗序:「观其掉鞅于术艺之场,游刃乎文翰之林。……左右圜视,朋侪拱手,甚可壮也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韦带(韋帶)
古代平民或未仕者所系的无饰的皮带。《汉书·贾山传》:“布衣韦带之士,修身於内,成名於外。” 颜师古 注:“言贫贱之人也。韦带,以单韦为带,无饰也。”后汉书·周磐传:“居贫养母,俭薄不充。尝诵《汝坟》之卒章,慨然而叹,乃解韦带,就孝廉之举。” 李贤 注:“以韦皮为带,未仕之服也,求仕则服革带,故解之。” 唐 司空图 《复安南碑》:“韦带诸生,埏鎔贱质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红鞓(紅鞓)
红色皮带。 宋 金 官员的一种服饰。宋史·舆服志五:“奉詔详定车服制度……﹝四品﹞以下升朝官、虽未升朝已赐紫緋、内职诸军将校,并服红鞓金涂银排方。”金史·舆服志中:“五品,服紫者红鞓乌犀带,佩金鱼,服緋者红鞓乌犀带,佩银鱼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当膺(當膺)
谓横在马胸前的皮带。左传·定公九年“吾从子如驂之靳” 唐 孔颖达 疏:“説文云:‘靳,当膺也。’则靳是当胸之皮也。”
分類:皮带
《國語辭典》:插子  拼音:chā zi
武器名。旧时一种单锥状的兵器。《续孽海花》第四七回:「一人随即向地上检起单刀,一人拔出两个插子,向著张黑恶狠狠的立著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插汉(插漢)
(1).插入河汉。极言其高。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·淯水:“其水南流经 鲁阳关 左右,连山插汉,秀木干云。” 元 钱惟善 《龙峰孤塔》诗:“高标插汉苍龙左,倒影横江白鹤东。” 清 吴伟业 《九峰诗·横云山》:“ 横云 插汉领诸峯,雨过泉飞乱壑松。”
(2). 明 代蒙古族部落名。亦称 插汉儿 、 察罕 、 察哈尔 ,本 元 裔 小王子 之后。 明 嘉靖 间 卜赤 (一作 布希 )驻牧 插汉 之地,因以为名。参阅《清文献通考·舆地二三》
《漢語大詞典》:带鞓(帶鞓)
束腰的皮带。 元 无名氏 《昊天塔》第四折:“把这廝带鞓可搭的揝定,先摔你个满天星。” 元 无名氏 《硃砂担》第三折:“我将这带鞓来搀,我把这唐巾按,舞蹁蹮两袖风翻。”
分類:束腰皮带
《漢語大詞典》:辕轭(轅軛)
(1).车前驾牲口的直木和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。借指车子。 唐 李白 《草创大还赠柳官迪》诗:“姹女乘河车,黄金充辕軛。” 王琦 注:“軛,辕端横木。驾马领者也。”宋史·宦者传三·杨戬:“农不得之田,牛不得耕垦,殫财靡芻,力竭饿死,或自縊辕軛间。” 宋 王谠 唐语林·补遗一:“栈有青牛,素服辕軛。主之薨也,踣地哀鸣,仰天屑泪,三日不秣。”
(2).古代肩舆供抬举用的直木和套在肩膀上的横木(或布带、皮带)。隋书·礼仪志五:“初 齐武帝 造大小輦,并如軺车,但无轮轂,下横辕軛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征鞅
远行的马车。鞅,套马的皮带,借指马车。 宋 梅尧臣 《送张圣民学士知登州》诗:“倏为 东牟 守,别我驻征鞅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系带
主要用于捆扎包装物的窄形织品(如粘贴在带状物之上的薄纸或纺织纤维)
海员吊床上的几根系绳之一,可用它将吊床捆成一卷;泛指各种绳索
一种作为支持或限制用的连接性的膜皱襞(例如舌下面的)
将两个边(如服装的或机器皮带的)系结在一起的细索或线带
《漢語大詞典》:当匈(當匈)
套在马胸前的皮带。匈,同“ 胸 ”。后汉书·鲍永传:“ 兴 遂驾往, 永 乃拔佩刀截马当匈,乃止。” 李贤 注:“当匈,以韦为之也。”
分類:皮带
《漢語大詞典》:衔瘤(銜瘤)
喻树木外皮带有隆起的粒块。 北周 庾信 《枯树赋》:“戴癭衔瘤,藏穿抱穴。” 唐 陆龟蒙 《〈幽居赋〉序》:“其生也悬疣附赘,其材也戴癭衔瘤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马鞅(馬鞅)
马拉车时套在当胸的皮带。周礼·春官·巾车“王之五路,一曰玉路,锡樊缨,十有再就” 汉 郑玄 注:“缨,今马鞅。”后汉书·周章传:“太守不听,遂便升车。 章 前拔佩刀絶马鞅,於是乃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