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國語辭典》:容易  拼音:róng yì
1.不难,从容便易。北齐。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。勉学》:「校定书籍,亦何容易?」《红楼梦》第六五回:「这也容易,凭你说是谁就是谁,一应彩礼都有我们置办。」
2.轻易、随便。《三国演义》第八七回:「可刚可柔,别有斟酌,非可容易托人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二一回:「久已闻得有位牛布衣住在甘露庵,容易不肯会人,相交的都是贵官长者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疏阔(疏闊)  拼音:shū kuò
1.不精密、不详备。《汉书。卷四八。贾谊传》:「天下初定,制度疏阔。」唐。杜甫〈赠蜀僧闾丘师兄〉诗:「小子思疏阔,岂能达词门?」
2.时地有所阻隔而情谊疏远。《南史。卷二三。王诞传》:「非唯交友离异,乃亦兄弟疏阔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疏略
亦作“疎略”。亦作“踈略”。
(1).远大的谋略。汉书·朱博传:“官属咸服 博 之疏略,材过人也。” 宋 文莹 《玉壶清话》卷八:“公常慕 范滂 有揽轡澄清天下之志,遂撰《澄清疏略》,皆切於时要。”
(2).粗疏简略。汉书·司马迁传赞:“至於采经摭传,分散数家之事,甚多疏略,或有抵梧。” 宋 秦观 《司马迁》诗:“高才忽小疵,难用常情度。譬彼海运鹏,岂復顾繒缴。区区 班叔皮 ,未易议疎略。” 明 方孝孺 《深虑论四》:“ 汉 唐 之法驳杂而踈略,得贤主则治,不得其人即乱而亡。” 明 李东阳 《〈篁墩文集〉序》:“歷代以来忽於考据者,多失之疏略。”
(3).疏忽;忽略。 宋 王安石 《扬雄》诗之一:“ 长安 诸愚儒,操行自为薄。谤嘲出异己,传载因疏略。”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:“那 曾晳 正当夫子问话时节,不曾留心到此,已经算得个疎略了。” 清 龚自珍 《西域置行省议》:“此议 自珍 筹之两年而成,恐尚有小疏略及小窒碍处。”
(4).指粗略;粗心大意。 宋 范仲淹 《答安抚王内翰书》:“某处事踈略,忤朝廷意,既去职任而尚怀国家之忧,如 卞生 献璧,不知其止,足虽可刖而璧犹自贵。”《醒世恒言·卢太学诗酒傲王侯》:“那 卢柟 原是疎略之人,两日 钮成 不去领这银券,连其事却也忘了。”
(5).粗糙简单。 宋 吕本中 紫薇诗话:“ 张子厚 先生尝游山寺,诗有‘冻僕堆堆依灶燎,山僧草草具盘飡, 井丹 已厌尝葱叶, 庾亮 何劳惜薤根’之句,盖寺僧具食极疏略也。”续资治通鉴·宋高宗建炎元年:“ 彦 兵寡,且器甲疏略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阙遗(闕遺)
(1).缺失;疏忽。《文选·司马相如〈封禅文〉》:“是以 汤 武 至尊严,不失肃祗; 舜 在假典,顾省闕遗。” 吕延济 注:“言 舜 居重位,常自顾省察,恐政治有所闕遗。”后汉书·郎顗传:“如有闕遗,退而自改。” 唐 韩愈 《与少室李拾遗书》:“想拾遗公冠带就车,惠然肯来,舒所蓄积,以补缀盛德之有闕遗。” 清 刘大櫆 《姚南青五十寿序》:“士终日尘埃之中,东西驰逐,岂能於国家之闕遗,有毫毛之裨补哉?”
(2).缺少;遗漏。 汉 司马相如 《难蜀父老》:“今封疆之内,冠带之伦,咸获嘉祉,靡有闕遗矣。” 宋 曾巩 《英宗实录院申请札子》:“其於搜访事迹,以备撰述,尤在广博,使无闕遗。” 樊增祥 《〈东溪草堂词选〉自序》:“其不合者,虽有高世之名,未尝附合,意在补 宛邻 之闕遗,作词林之 南 董 ,无俾筝琶之响,糅乎 正始 之音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疏越
亦作“疎越”。
(1).疏通瑟底之孔,使声音舒缓。礼记·乐记:“清庙之瑟,朱弦而疏越,壹唱而三叹,有遗音者矣。” 孔颖达 疏:“越,谓瑟底孔也,疏通之使声迟,故云疏越。”后以指悠扬、隽永。 唐 白居易 《五弦弹》诗:“ 正始 之音其若何?朱絃疏越清庙歌。一弹一唱再三叹,曲淡节稀声不多。”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·九流绪论上:“简劲宏妙,平淡疏旷, 周 鼎 商 彝,朱絃疏越者列。” 王国维 人间词话二二:“ 彊村 学 梦窗 而情味较 梦窗 反胜。盖有 临川 、 卢陵 之高华,而济以 白石 之疎越者。”
(2).疏散。后汉书·马融传:“若乃《阳阿》衰斐之 晋 制,阐鼃华羽之南音,所以洞荡匈臆,发明耳目,疏越藴慉,骇恫底伏。” 李贤 注:“越,散也。”
(3).疏忽;疏漏。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·体别:“休动磊落,业在攀躋,失在疏越。”宋书·律历志下:“备閲曩法,疏越实多,或朔差三日,气移七星,未闻可以下通於今者也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忽略  拼音:hū lüè
疏忽、不注意。《书经。周官》「怠忽荒政」句下汉。孔安国。传:「怠惰忽略必乱其政。」《汉书。卷九九。王莽传下》:「朝廷忽略,不辄督责,遂至延曼连州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漏逗  拼音:lòu dòu
1.透露、泄露。《朱子语类辑略。卷八。论文》:「只是他每常文字华妙,包笼将去,到此不觉漏逗,说出他本根病痛所以然处。」
2.拖延。宋。陈亮〈又癸卯秋与朱元晦书〉:「春间尝欲遣人问讯,不果。漏逗遂至今日。」
分類:疏漏疏忽
《漢語大詞典》:率略
(1).粗疏;疏忽。太平广记卷六二引《纪闻·紫云观女道士》:“尹率略人也,怒其聚众,袒而笞之。”明史·后妃传一·宪宗废后吴氏:“朕见举动轻佻,礼度率略,德不称位,因察其实,始知非预立者。”
(2).草率;简略。 唐 刘知几 史通·烦省:“而往之所载,其简如彼;后之所书,其审如此。若使同后来於往世,限一概以成书,将恐学者必詬其疏遗,尤其率略者矣。”明史·许士柔传:“新録之进,在皇上御极之初,何以率略如此,使圣朝父子、母后、兄弟之大伦,皆闇而不明,缺而莫考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粗心  拼音:cū xīn
做事不仔细、不小心。如:「他做事粗心,老是出错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失误(失誤)  拼音:shī wù
1.错误、差错。《汉书。卷四七。文三王传。梁怀王刘揖》:「更审考清问,著不然之效,定失误之法,而反命于下吏。」《红楼梦》第一四回:「争奈事情繁,一时去了恐有些失误,惹人笑话。」
2.疏忽、延误。元。关汉卿《谢天香》第一折:「他则道官身休失误,启口无词。」《水浒传》第三九回:「兄弟小心,不要贪酒,失误了哥哥饮食!」
《國語辭典》:失神  拼音:shī shén
1.忽略、不注意。如:「驾驶车辆必须全神贯注,一旦失神,就容易发生危险。」2.无精打采。如:「你看他一副失神的样子,大概又失恋了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佚忽
疏忽。 汉 王充 论衡·别通:“父兄在千里之外,遗教戒之书,子弟贤者求索观读,服臆不舍,重先敬长,谨慎之也;不肖者轻慢佚忽,无原察之意。”
分類:疏忽
《国语辞典》:不周到  拼音:bù zhōu dào
疏忽。《红楼梦》第八○回:「这丫头伏侍了你这几年,那一点不周到、不尽心?」
《國語辭典》:粗忽  拼音:cū hū
粗略轻忽。《红楼梦》第四五回:「众人都体谅他病中,且素日形体太弱,禁不得一些委屈,所以他接待不周,礼数粗忽,都不苛责。」
分類:疏忽马虎
《漢語大詞典》:旷误(曠誤)
疏忽;耽误。 清 朱克敬 《瞑庵杂识》卷二:“因办釐而旷误职守,既恐莫肃官常;因办釐而儕伍商民,更觉有乖治体。” 郑观应 《盛世危言·邮政上》:“遇有军务,羽檄飞驰,又必增设驛马,公家之费累万盈千,而积弊所丛,时虞旷误。”
分類:疏忽耽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