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漢語大詞典》:干噎(乾噎)
气逆。红楼梦第二九回:“那 宝玉 又听见他説‘好姻缘’三个字,越发逆了己意,心里乾噎,口里説不出话来。”
分類:气逆
《漢語大詞典》:乾噎
气逆。红楼梦第二九回:“那 宝玉 又听见他説‘好姻缘’三个字,越发逆了己意,心里乾噎,口里説不出话来。”
分類:气逆
《國語辭典》:冷气(冷氣)  拼音:lěng qì
1.冷的气流。《大宋宣和遗事。利集》:「渐入沙漠之地,风霜高下,冷气袭人,常如深冬。」《西游记》第二七回:「你看他觔斗幌幌、冷气飕飕,须臾间,奔南山摘桃不题。」
2.冷气设备的别名。参见「冷气设备」条。
3.古代指因过于哀痛而引起的气逆病症。《梁书。卷四七。孝行传。褚脩传》:「脩性至孝,父丧毁瘠过礼,因患冷气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扼吭  拼音:è háng
1.气逆于喉。宋。陆游《南唐书。卷一三。刘仁赡列传》:「朱元、朱仁裕、孙璘,皆降周,仁赡闻之,扼吭愤叹。」
2.比喻制其要害。明。叶宪祖《鸶鎞记》第一一出:「怪得鲰生多倒颠,须知扼吭制人先。」
3.上吊、自缢。《五代史平话。晋史。卷下》:「契丹差军防护景延广归契丹,行至陈桥止宿,延广扼吭而死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逆气(逆氣)
(1).违逆不顺之气。管子·七臣七主:“人不足则逆气生,逆气生则令不行。” 三国 蜀 诸葛亮 《便宜十六策·治国》:“故天失其常,则有逆气。” 清 蒲松龄 《为花神讨封姨檄》:“恃贪狼之逆气,漫云 河伯 为尊。”
(2).中医指五脏六腑之气逆行不顺的病症。如气喘、呕吐、打嗝等。《素问·逆调论》:“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……皆何藏使然?愿闻其故。” 三国 魏 曹操 《内诫令》:“孤有逆气病,常储水卧头,以铜器盛臭恶。” 宋 沈括 《梦溪补笔谈·药议》:“除胸胁痰癖,逐停水,破结实,消胀满、心下急痞痛、逆气,皆是枳实之功。”
(3).指怨恨之气。《云南民族文学资料·阿依得的故事》:“ 木老爷 恨得咽了两口逆气,恨恨地说:‘哼! 阿依得 这家伙实在可恶!’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拂膺
气逆胸臆。极言愤怒。 宋 岳珂 桯史·黄潜善:“ 维扬 渡 江 ,以覆餗赐罢。迹其媕阿患得之心,盖已见於在庶僚时矣,遗臭千载,言之拂膺。” 宋 王明清 《挥麈馀话》卷二:“锻炼虽极,而不得实情,的见诬罔,孰所为据?而遽皆处极典,览之拂膺!”
《國語辭典》:呕逆(嘔逆)  拼音:ǒu nì
气逆。《三国演义》第四九回:「瑜曰:『心中呕逆,药不能下。』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不嗄
不嘶哑。老子:“终日号而不嗄,和之至也。”庄子·庚桑楚:“能儿子乎。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,和之至也。” 汉 扬雄 《太玄·夷》:“婴儿于号,三日不嗄。”嗄,一本作“ 嚘 ”。 王涯 注:“嚘,气逆也。”则“不嚘”谓不气逆。
分類:嘶哑气逆
《漢語大詞典》:痿厥
痿弱气逆。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:“冬三月,此谓闭藏……逆之则伤肾,春为痿厥,奉生者少。”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秋伤於湿,上逆而欬,发为痿厥。” 王冰 注:“湿气内攻於藏府则欬逆,外散於筋脉则痿弱也……厥谓逆气也。”
分類:气逆
《國語辭典》:吐逆  拼音:tù nì
呕吐。《福惠全书。卷一六。刑名部。验各种死伤》:「中砒霜毒者,吐逆,肠绞痛,不可忍。」
分類:呕吐气逆
《漢語大詞典》:咳逆
咳嗽病的一种。因气逆而作咳。《医宗金鉴·痰饮咳嗽病脉证·泽泻汤》:“咳逆倚息不得卧,小青龙汤主之。”注:“咳逆,古咳嗽名也。”
分類:咳嗽气逆
《漢語大詞典》:七伤(七傷)
中医学名词。 隋 巢元方 《诸病源候论》以大饱伤脾,大怒气逆伤肝,强力举重、久坐湿地伤肾,形寒饮冷伤肺,忧愁思虑伤心,风雨寒暑伤形,大怒恐惧不节伤志为七伤。同书又指生殖系的七种疾病:“七伤者,一曰阴寒,二曰阴萎,三曰里急,四曰精连连,五曰精少阴下湿,六曰精清,七曰小便苦数、临事不济。” 喻嘉言 则以金匮要略之食伤、忧伤、饮伤、房屋伤、饥伤、劳伤、经络荣卫气伤为七伤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逆害
(1).气逆而妨害。后汉书·皇后纪下·顺烈梁皇后:“朕素有心下结气,从閒以来,加以浮肿,逆害饮食,寖以沉困。”
(2).迕逆而加害尊长。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·僧伽罗国:“彼虽畜也,犹谓父焉,岂以艰辛,而兴逆害?”《敦煌变文集·父母恩重经讲经文》:“莫言愚人,返生逆害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欬逆
咳喘气逆。后汉书·皇后纪上·和熹邓皇后:“加欬逆唾血,遂至不解。” 晋 葛洪 抱朴子·至理:“款冬紫苑,可以治欬逆。”
分類:喘气气逆
《國語辭典》:呃逆  拼音:è nì
因横隔膜的痉挛引起不自主的快速吸气,在声门突然关闭而停止吸气,伴随著尖锐而独特的声音。也称为「打嗝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