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漢語大詞典》:券契
契据。战国策·齐策四:“於是约车治装,载券契而行。”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:“券契束帛,刑罚斧鉞,其於以解难,薄矣。”魏书·释老志:“或偿利过本,或翻改券契,侵蠹贫下,莫知纪极。”
分類:券契契据
《漢語大詞典》:券约(券約)
契据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九:“又各写了一张券约,罚誓必同心到老。” 清 李渔 《巧团圆·试艰》:“若得如此,感恩不尽,明日就送券约过来。”
分類:契据
《漢語大詞典》:券剂(券劑)
契据;凭证。新唐书·李绛传:“ 岭南 之俗,鬻子为业,可听;非券剂取直者,如掠卖法,敕有司一切苛止。” 清 谭嗣同 《〈仁学〉自叙》:“何可不千一述之,为流涕哀号,强聒不舍,以速其冲决网罗,留作券剂耶!”
分類:契据凭证
《漢語大詞典》:本券
契据。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七:“又买 李幼 一头牛,本券在书篋中。”
分類:契据
《漢語大詞典》:券证(券證)
契据。《魏书·释老志》:“其地若买得,券证分明者,听其转之。若官地盗作,即令还官。”
分類:契据
《國語辭典》:验契(驗契)  拼音:yàn qì
政府查验人民不动产所有权的契据,呈验契据时并须纳注册费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别券
契据。契据分两半,双方各执一半,故称。管子·问:“问人之贷粟米,有别券者几何家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契书(契書)
契据,契约。 唐 元稹 《刘颇》诗序:“南归 唐州 ,为吏所轧,势不支,自火其居,出契书投火中。” 唐 薛用弱 集异记·贾人妻:“此居处五百緡自置,契书在屏风中。”
分類:契据契约
《漢語大詞典》:司契
(1).掌握契据。老子:“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,有德司契,无德司彻。” 任继愈 注:“司契的人,只凭契据来收付,所以显得从容。”
(2).掌管法规。文选·左思〈魏都赋〉:“上垂拱而司契,下缘督而自劝。” 李周翰 注:“上则垂衣拱手,执法契以御天下。”新唐书·刘蕡传:“朕闻古先哲王之治也,玄默无为,端拱司契。” 章炳麟 《国家论》:“若夫法律治民,不如无为之化,上有司契,则其埶亦互相牵连,不可中止。”
(3).谓文词能恰切传情达意。 晋 陆机 《文赋》:“体有万殊,物无一量,纷紜挥霍,形难为状。辞程才以效伎,意司契以为匠,在有无而僶俛,当浅深而不让。” 明 张居正 《种莲子戊午稿序》:“盖天禀超軼,有兼人之资,得司契之匠,其所著述,虽不效文士踵躡陈蹟,自不外於矩矱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契券  拼音:qì quàn
互相约束的契据、證据。《荀子。君道》:「合符节,别契券者,所以为信也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印契
官府盖印认可的田宅契据。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:“即或其中有庄头盗典出去的,我们既有印契在手里,无论他典到甚么人家,可以取得回来的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填写(填寫)  拼音:tián xiě
按照格式写入。如:「达到标准分数的考生,都按照他先前填写的志愿分发到各科系就读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字约(字約)
字据、契据。《中国谚语资料·一般谚语》:“人凭字约官凭印。”
分類:字据契据
《國語辭典》:合券  拼音:hé quàn
合验借据。古人在竹板刻上文字或图案作为借据,分为两半,债权人与债务人各拿一半,收债时取来合验。《战国策。齐策四》:「驱而之薛,使吏召诸民当偿者,悉来合券。」
分類:核验契据
《國語辭典》:官契  拼音:guān qì
旧时在官署纳税注册的契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