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漢語大詞典》:地气(地氣)
(1).地中之气。礼记·月令:“﹝孟春之月﹞天气下降,地气上腾,天地和同,草木萌动。”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·漆:“﹝漆器﹞若不揩拭者,地气蒸热,徧上生衣,厚润彻胶,便皱。”
(2).犹气候。周礼·考工记序:“橘踰 淮 而北为枳,鸜鵒不踰 济 ,貉踰 汶 则死。此地气然也。” 宋 陈善 扪虱新话·北人不识梅南人不识雪:“今 江 湖 二 浙 四五月之间,梅欲黄落而雨,谓之梅雨;转 淮 而北则否,亦地气然也。” 郑泽 《暮秋见雪》诗:“南中地气煖,初冬未重衣。” 鲁迅 《呐喊·鸭的喜剧》:“老于 北京 的人说,地气北转了,这里在先是没有这么和暖。”
(3).土地山川所赋的灵气;风水。 明 蒋一葵 《长安客话·北平》:“ 胡 主起自沙漠,立国在 燕 ,及是百年,地气已尽。” 清 李渔 《风筝误·遣试》:“毕竟是伊家地气灵,产出惊人宝。” 骆宾基 《父女俩》五:“ 邢老汉 ……自言自语地说:‘ 油庄 的地气算完了!’”
(4).指大气层。 清 王韬 瓮牖馀谈·星陨说:“每见大流星曳长光或大火球,经过地气之上层……此必地气外之物,偶入地气中而发光也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流星  拼音:liú xīng
1.夜晚快速飞越天空的辉亮星体。原为太空中漂浮的尘埃、碎片,进入地球大气层后,与空气摩擦燃烧发光,而形成如箭的光迹。当碎片体积巨大,来不及在大气层中完全燃烧消失,即落在地面,成为陨石。也称为「贼星」。
2.流星锤的简称。参见「流星锤」条。《六部成语注解。兵部》:「麦穗流星:麦穗者,俗名三截棍,坚木短棍三根,以铁练成一处。流星乃圆形铁球系以丝绳,皆古器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陨星(隕星)  拼音:yǔn xīng
天体自太空飞来,经过空气层的,称为「陨星」。当落进大气层内,速度锐减,发白炽光,放射火花,分散细片,或在空中无形消失,或坠于地面而为「陨石」。
《国语辞典》:逆温(逆温)  拼音:nì wēn
在正常情况下的大气层中,温度大抵随高度升高而降低,但是也会随高度升高而增加,这种现象可以发生于锋面附近,大气边界层顶或冬天晴朗无风夜晚的地面附近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沙霾
大气层中悬浮着大量沙尘而形成的混浊现象。 明 何景明 《冬雨率然二十韵》:“沙霾翳白昼,远望何由豁?”
《国语辞典》:天电(天电)  拼音:tiān diàn
大气层中的电荷,干扰电讯接收的现象,皆称为「天电」。如:「不气不好,收音机里收到很多吱吱杂杂的天电杂音。」
《国语辞典》:幻日  拼音:huàn rì
停留在大气层上边的极小微粒反射太阳光,假的太阳影像遂由这些微粒的反射而形成,幻日形成一个不清晰的光环,太阳位于环中央。也称为「假日」。
《国语辞典》:外太空  拼音:wài tài kōng
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,或太阳系以外的空间。
《國語辭典》:对流层(對流層)  拼音:duì liú céng
大气层中最接近地面的一个层次,厚度大约十公里左右,常有对流现象发生。天气现象如雪、雨、雹,皆在这一层产生。也称为「变温层」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宇宙空间(宇宙空間)
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。也称外层空间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中间层
从平流层顶至约85千米高度的大气层。层内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递减。大气虽极其稀薄,但有相当强烈的铅直对流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太阳活动
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。主要有太阳黑子、光斑、谱斑、耀斑、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。由太阳大气中的电磁过程引起。时烈时弱,平均以11.04年为周期。处于活动剧烈期的太阳(称为“扰动太阳”)辐射出大量紫外线、x射线、粒子流和强射电波,因而往往引起地球上极光、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等现象。
分類:大气层
《国语辞典》:同温层(同温层)  拼音:tóng wēn céng
大气层结构中的一层。位于离地十一公里至五十公里的高度,其底部温度低而稳定。特徵为温度随高度锐减。现今多被称为「平流层」。
《国语辞典》:喷射气流(喷射气流)  拼音:pēn shè qì liú
大气层内相对强风集中的一狭窄气流。今专指中纬度西风带内近似水平最大风速的喷射气流。
《国语辞典》:温室效应(温室效应)  拼音:wēn shì xiào yìng
阳光以短波形式穿过大气层进入地球表面,地球吸收后以长波形式辐射回去时,却会被大气层中人类活动所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、甲烷、氟氯碳化物等气体吸收,又传回地球,使地表温度逐渐上升,犹如一个大温室,称为「温室效应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