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國語辭典》:炎凉(炎涼)  拼音:yán liáng
1.气候冷热无常。北魏。郦道元《水经注。滍水注》:「地势不殊,而炎凉异致。」
2.比喻人情的冷暖。南朝梁。简文帝〈倡妇怨情诗十二韵〉:「含涕坐度日,俄顷变炎凉。」
3.比喻盛衰。宋。苏轼 景纯见和复次韵赠之诗二首之一:「解组归来道益光,坐看百物自炎凉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寒燠  拼音:hán ào
嘘寒问暖等应酬话。唐。白行简《李娃传》:「与之拜毕,叙寒燠,触类妍媚,目所未睹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寒暖(寒煖)
冷热;寒冷和温暖。 礼记·王制:“凡居民材,必因天地寒煖燥湿。” 宋书·律历志上:“以六十律分一朞之日,黄钟自冬至始,及冬至而復,阴阳寒煖风雨之占於是生焉。”  沈从文 《从文自传·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》:“按照天气寒暖,想到河中的鳜鱼被钓起离水以后拨剌的情形,想到天上飞满风筝的情形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炎冷
犹冷热。 宋 苏轼 《次韵黄鲁直效进士作岁寒知松柏》:“炎冷徒自变,茂悦两相知。”一本作“ 炎凉 ”。
分類:冷热
《漢語大詞典》:凉暄(涼暄)
冷热。 宋 范仲淹 《送河东提刑张太傅》诗:“浩歌忘物我,剧饮无凉暄。”
分類:冷热
《國語辭典》:温度(溫度)  拼音:wēn dù
冷热程度的定量表示法。通常以常压下水结冰与沸腾时的温度为基准,由温度计及温标定之。也称为「热度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乍暖还寒(乍暖還寒)  拼音:zhà nuǎn huán hán
气候冷热不定,忽冷忽热。宋。李清照 声声慢。寻寻觅觅词:「乍暖还寒时候,最难将息。三杯两盏淡酒,怎敌他,晚来风急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温凉玉斝(温涼玉斝)
传说 秦国 的宝物。杯中饮料的冷热随人而宜。 明 汤显祖 《牡丹亭·谒遇》:“这是 靺鞨 柳金芽,这是温凉玉斝,这是吸月的蟾蜍,和阳燧、冰盘化。”亦称“ 温凉玉盏 ”。 明 无名氏 《临潼斗宝》第三折:“俺 秦国 寳物,乃是四季温凉玉盏,随人所愿,要温者自温,要凉者自凉。”
《国语辞典》:冷风淘热气(冷风淘热气)  拼音:lěng fēng táo rè qì
冷热气相混合。比喻因赶早赶晚而受冷受热。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六回:「你看爷说的话,我不图实卖,冷风淘热气的,图卖凉姜哩!」
《国语辞典》:皮肤炎(皮肤炎)  拼音:pí fū yán
病名。皮肤因摩擦、日晒、冷热、过敏等原因而导致的炎症。病患的皮肤会发红、水泡、肿胀、流水、有痂皮、变厚或脱皮等症状。
《國語辭典》:寒来暑往(寒來暑往)  拼音:hán lái shǔ wǎng
时光流逝。参见「暑往寒来」条。宋。张抡〈阮郎归。寒来暑往几时休〉词:「寒来暑往几时休,光阴逐水流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不冷不热
指温度不高不低;冷热适中。例如:昆明四季如春,不冷不热;馒头不冷不热正好吃。
;比喻对人态度一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