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國語辭典》:问名(問名)  拼音:wèn míng
古代婚嫁六礼中的第二礼。在纳采之后,由男方派人到女家问新娘的姓名及生年月日,用来占卜吉凶、合八字。《礼记。昏义》:「是以昏礼,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徵、请期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纳币(納幣)  拼音:nà bì
古代婚嫁六礼中的纳徵。参见「纳徵」条。《公羊传。隐公二年》:「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,则其称主人何辞穷也。」《幼学琼林。卷二。婚姻类》:「下采即是纳币,合卺系是交杯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纳采(納采)  拼音:nà cǎi
古代婚嫁六礼中的第一礼。男方遣派媒人携带一定的礼物,向女家正式求婚。《仪礼。士昏礼》:「昏礼,下达,纳采用雁。」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五:「道言未了,只听得外面鼓乐喧天,卢生来行纳采礼,正在堂前拜跪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婚礼(婚禮)  拼音:hūn lǐ
结婚的仪式。古代包括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徵、请期、亲迎六礼。今指结婚双方公开举行的仪式。如:「他们的婚礼既简单又隆重。」也作「昏礼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聘问(聘問)  拼音:pìn wèn
古代诸侯间互派使者作友好访问。《礼记。曲礼下》「诸侯使大夫问于诸侯曰聘」句下唐。孔颖达。正义:「诸侯使大夫问于诸侯曰聘者,聘问也,谓遣大夫往相存问。」汉。班固《白虎通。卷七。文质》:「五玉者各何施,盖以为璜以徵召,璧以聘问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请期(請期)  拼音:qǐng qí
1.古代婚嫁六礼中的第五礼。男方以婚期告知女家,以徵求女家同意。《礼记。昏义》:「纳徵、请期。」唐。孔颖达。正义:「请期者,谓男家使人请女家以昏时之期,由男方告于女家,何必请者,男家不敢自专执,谦敬之辞,故云请也。」
2.请求给予期限。《左传。昭公十四年》:「请期五日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纳吉(納吉)  拼音:nà jí
古代婚嫁六礼中的第三礼。问名之后,男方卜得吉兆后,备礼使媒人通知女家。《仪礼。士昏礼》:「纳吉用雁,如纳采礼。」汉。郑玄。注:「归卜于庙,得吉兆,复使使者往告,昏姻之事于是定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纳聘(納聘)  拼音:nà pìn
提亲、下聘。明。瞿佑《剪灯新话。卷四。绿衣人传》:「秋壑曰:『汝愿事之耶?当令纳聘。』」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一六:「小生千里相遇,央媒纳聘,得与娘子成亲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纳币(納幣)  拼音:nà bì
古代婚嫁六礼中的纳徵。参见「纳徵」条。《公羊传。隐公二年》:「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,则其称主人何辞穷也。」《幼学琼林。卷二。婚姻类》:「下采即是纳币,合卺系是交杯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聘纳(聘納)
谓以礼娶亲。古代婚有六礼: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、亲迎。聘指问名,纳指纳征,亦称纳币。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:“待媒而结言,聘纳而取妇,紱絻而亲迎,非不烦也,然而不可易者,所以防淫也。”文选·范晔〈后汉书·皇后纪论〉:“所以明慎聘纳,详求淑哲。” 李周翰 注:“聘,问;纳,取也。”太平广记卷三七二引 唐 谷神子 《博异志·张不疑》:“聘纳则无,市一婢耳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纳徵(納徵)  拼音:nà zhēng
古代婚嫁六礼中的第四礼。男方择一吉日,送礼物章服到女家的礼节。《仪礼。士昏礼》:「纳徵,玄纁、束帛、俪皮,如纳吉礼。」《礼记。昏义》:「纳徵、请期。」唐。孔颖达。正义:「纳徵者,纳聘财也。徵,成也,先纳聘财而后昏成。」也称为「纳币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纳币(納幣)  拼音:nà bì
古代婚嫁六礼中的纳徵。参见「纳徵」条。《公羊传。隐公二年》:「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,则其称主人何辞穷也。」《幼学琼林。卷二。婚姻类》:「下采即是纳币,合卺系是交杯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娉币(娉幣)
(1).行聘礼时所致币帛财物。后汉书·乌桓传:“﹝ 乌桓 ﹞其嫁娶则先略女通情,或半岁百日,然后送牛马羊畜,以为娉币。”
(2).古代婚礼六礼中的问名和纳币。魏书·列女传·泾州贞女兕先氏:“ 涇州 贞女 兕先氏 ,许嫁 彭老生 为妻,娉币既毕,未及成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