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漢語大詞典》:家国(家國)
家与国。亦指国家。逸周书·皇门:“是人斯乃谗贼媢嫉,以不利于厥家国。”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·竹林:“自是后, 顷公 恐惧,不听声乐,不饮酒食肉,内爱百姓,问疾吊丧,外敬诸侯,从会与盟,卒终其身,家国安寧。”魏书·司马昱传:“ 超 父 愔 为 会稽 太守, 超 假还东, 昱 谓之曰:‘致意尊公,家国之事,遂至於此。’”资治通鉴·唐肃宗至德二载:“十一月, 广平王 俶 、 郭子仪 来自 东京 ,上劳 子仪 曰:‘吾之家国,由卿再造。’” 明 张居正 《答上师相徐存斋书》:“老师以家国之事託之於不肖也,天下亦莫不闻。” 清 李渔 《奈何天·助边》:“家国虽殊道自均,须知主僕即君臣。” 清 秋瑾 《满江红·感怀》词:“自由香,常思爇;家国恨,何由雪?” 陈毅 《送董老出席旧金山会议》诗:“百年家国恨, 禹 城日倾頽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同盟
(1).指古代诸侯国歃血为誓,缔结盟约。后泛指国与国、人与人共缔盟约。左传·僖公九年:“秋, 齐侯 盟诸侯於 葵丘 曰:‘凡我同盟之人,既盟之后,言归於好。’”《穀梁传·襄公十一年》:“秋,七月,己未,同盟於京城北。” 唐 郑启 《严塘经乱书事》诗:“虽知四海同盟久,未合中原武备空。” 元 房皞 《忆新墙刘德渊》诗:“同盟 鄂渚 言犹在,偕隐 庐峰 兴未忘。”
(2).共结盟约者。左传·隐公元年:“天子七月而葬,同轨毕至,诸侯五月,同盟至。” 唐 刘知几 史通·载言:“ 桓 文 作霸,糺合同盟, 春秋 之时,事之大者也。” 清 宣鼎 《夜雨秋灯录续集·木孩童》:“新来同盟,可先入瞰之。”
(3).指为实现共同政治目标而结成的组织。如:“中国民主同盟”、“中国民权保障同盟”等。
(4).泛指密友。 唐 司空图 《蒲帅燕国太夫人石氏墓志》:“同盟致享,备物充庭。”
(5).指同党。 明 张居正 《七贤咏》序:“﹝ 司马 父子﹞於是芟除异己,树植同盟。”
(6).喻指结伴。亦指伴侣。 宋 冯去非 《喜迁莺》词:“间阔故山猿鹤,冷落同盟鸥鷺。” 明 李贽 《顾冲庵登楼话别》诗之二:“惜别听鸡到晓声,高山流水是同盟。” 清 葆光子 《物妖传·鸳鸯白鸥》:“同盟三五共优游,镇日清閒得自由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君相
(1).国君的上傧。周礼·秋官·司仪:“每门止一相。及庙,唯君相入。” 郑玄 注:“惟君相入,客臣也;相不入矣。”
(2).国君与国相。国语·晋语九:“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,又弗备,曰‘不敢兴难’,无乃不可乎?” 韦昭 注:“君, 康子 ;相, 段规 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亭长(亭長)
(1). 战国 时,国与国之间为防御敌人,在边境上设亭,置亭长。 秦 汉 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,置亭长,掌治安,捕盗贼,理民事,兼管停留旅客。多以服兵役期满的人充任。此外设于城内和城厢的称“都亭”,设于城门的称“门亭”,亦设亭长,职责同上。 东汉 后渐废。史记·高祖本纪:“﹝ 高祖 ﹞为 泗水 亭长。” 张守节 正义:“ 秦 法,十里一亭,十亭一乡。亭长,主亭之吏。”
(2). 唐 代尚书省各部在都事、主事之下设亭长,掌省门开闭和通传等事务。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一:“ 唐 祕书省吏凡六十七人,典书四人,楷书十人,令史四人,书令史九人,亭长六人……世但知乡村之吏谓之亭长,殊不知 唐 诸司多有之。尚书省,《志》云:以亭长启闭传禁约。则知三省亦有也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与国(與國)
盟国;友邦。管子·八观:“与国不恃其亲,而敌国不畏其彊。”史记·项羽本纪:“ 项梁 曰:‘ 田假 为与国之王,穷来从我,不忍杀之。’”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:“相与交善为与国,党与也。”资治通鉴·魏元帝景元四年:“ 汉 主使羣臣会议,或以 蜀 之与 吴 ,本为与国,宜可奔 吴 。” 邹韬奋 《国际形势与中国抗战》:“他们终不能认清敌与友的区分,把任何国家都看作‘与国’,结果是得不到一个‘与国’!”
分類:盟国与国
《漢語大詞典》:家邦
本指家与国,亦泛指国家。《诗·大雅·思齐》:“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于家邦。” 南朝 梁 任昉 《为萧扬州荐士表》:“臣位任隆重,义兼家邦,实欲使名实不违,徼倖路絶。” 宋 苏辙 《门下侍郎孙固乞致仕不许不允批答》之一:“吾不出帷幄临御家邦,实赖股肱之良,以持纲纪之要,於其进退顾可轻听之哉!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三一回:“昨朝 沮授 军中失,今日 田丰 狱内亡。 河 北栋梁皆折断, 本初 焉不丧家邦!” 续范亭 《胡公祠落成过郑一吊》诗:“将军浩气贯天日,继起何人振家邦。”
分類:与国国家
《漢語大詞典》:民主
(1).民之主宰者。旧多指帝王、君主。书·多方:“天惟时求民主,乃大降显休命于 成汤 。”左传·文公十七年:“ 齐君 之语偷。 臧文仲 有言曰:‘民主偷必死。’”文选·班固〈典引〉:“肇命民主,五德初始。” 蔡邕 注:“民主,天子也。”资治通鉴·晋惠帝太安二年:“ 昌 遂据 江夏 ,造妖言云:‘当有圣人出为民主。’”
(2).指官吏。三国志·吴志·锺离牧传:“僕为民主,当以法率下。”
(3).指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。民主用于国家形式,即成为一种国家制度,与“专制”相对立。作为一种国家制度,民主总是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,具有鲜明的阶级性。 郑观应 《盛世危言·议院》:“君主者,权偏於上;民主者,权偏於下。”《〈艾青诗选〉自序》:“五四运动开始的时候,我已经九岁。小学课本里已有启蒙思想--要求民主与科学。”
(4).谓合于民主集中制原则,不主观独断。如:民主办社;作风民主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外交
(1).古代指人臣私见诸侯。《穀梁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寰内诸侯,非有天子之命,不得出会诸侯;不正其外交,故弗与朝也。” 范宁 注:“天子畿内大夫有采地谓之寰内诸侯。”礼记·郊特牲:“为人臣者无外交,不敢贰君也。” 郑玄 注:“私覿是外交也。”
(2).今称国与国之间的交往、交涉为外交。
(3).指与外国私相交往、勾结。韩非子·有度:“忘主外交,以进其与。” 陈奇猷 集释:“谓释其国法而私与外国为交也。”史记·苏秦列传:“夫为人臣,割其主之地以求外交,偷取一时之功而不顾其后。” 唐 白居易 《得景为将敌人遗之药景受而饮之或责失人臣之节不伏》:“军尚隐情,臣宜守道,况幄中之权要,当絶外交之嫌。”
(4).指与之交往的外国。国语·晋语八:“彼若不敢而远逃,乃厚其外交而勉之,以报其德,不亦可乎?” 韦昭 注:“谓赂其所适之国,厚寄託之而劝勉焉。” 明 何景明 《何子·策术》:“齎宝玉以亲外交,市土地以厚与国。”
(5).谓与朝臣交往、勾结。亦指依附于朝廷中某种势力。东观汉记·郑众传:“太子储君无外交义。 汉 有旧防,诸王不宜通客。”三国志·魏志·蒋济传:“今外所言,輒云中书,虽使恭慎不敢外交,但有此名,犹惑世俗。”续资治通鉴·宋英宗治平四年:“朕以家世用卿,卿当谨家法。人臣病外交阴附,卿宜自结主知。”
(6).与朋友、外人的交际。墨子·修身:“近者不亲,无务求远;亲戚不附,无务外交。”史记·佞幸列传:“ 通 亦愿谨,不好外交,虽赐洗沐,不欲出。” 明 刘基 《拟连珠》:“絶外交则可以守淡泊,专内视则可以全淳精。”
(7).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,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,与别的国家互派使节、进行谈判、签定条约和协定等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通商
(1).互易商货。左传·闵公二年:“务财训农,通商惠工。” 孔颖达 疏:“通商贩之路,令货利往来也。”国语·晋语四:“轻关易道,通商宽农。”北史·袁翻传:“无防寇御贼之心,唯有通商聚敛之意。”宋史·食货志下三:“凡通商州军,在 京西 者为南盐,在 陕西 者为西盐,若禁盐地则为东盐。”
(2).多指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。 孙中山 《革命军人不可想升官发财》:“通商是做甚么事呢?就是把 中国 的土货运出去卖,把他们的洋货运进来卖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罢市(罷市)
(1).市上停止买卖以表示悼念。晋书·羊祜传:“南州人征市日闻 祜 丧,莫不号慟罢市。” 宋 苏轼 《司马温公神道碑》:“其后公薨,京师之民罢市而往弔。”明史·忠义传四·张允登:“ 鄜 人素服迎其丧,哭声震十里,罢市三日。”
(2).商人为实现某种要求或表示抗议而联合起来停止营业。 宋 叶适 《舒彦升墓志铭》:“ 绍熙 初,铁钱法弊,商贾顿亏折,所至皆皇惑罢市。” 清 李煦 《张伯行意有不平折》:“前日百姓为 噶礼 解任,纷纷罢市,不放印信出城,哀求题请保留。” 胡也频 《光明在我们的前面》:“有许多小孩子在忙乱地跑着,叫喊着‘ 上海 大罢市’的号外。”
(3).结束当天营业。犹收摊。《四游记·铁拐屡试长房》:“﹝ 铁拐 ﹞因悬一壶於肆头,及罢市,即跳入壶中,市人莫之见。”
(4).谓国与国之间停止贸易。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:“使四夷覯之,如 安南 、 日本 守御之可畏,则必以闭关罢市为虞,而不敢生心矣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公法
(1).犹国法。管子·任法:“臣有所爱而为私赏之,有所恶而为私罚之,倍其公法,损其正心,专听其大臣者,危主也。”韩非子·有度:“故当今之时,能去私曲就公法者,民安而国治;能去私行行公法者,则兵强而敌弱。” 宋 王安石 《尚书度支员外郎郭公墓志铭》:“公至,即得其妄,穷而徙之,由此无敢犯公法。”
(2).指国际法。调整各国之间的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等各种关系准则的总称。 清 薛福成 《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》:“当今办文照会 英国 外交部,援照公法及各国常例。” 郑观应 《盛世危言·公法》:“公法者,万国之大和约也。”
(3).资产阶级法学中指与国家利益有关的法律,如宪法、行政法等。区别于“私法”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复交(復交)
国与国之间恢复外交关系。 鲁迅 《南腔北调集·祝中俄文字之交》:“昨夜的魔鬼,今朝的良朋,许多报章,总要提起几点 苏联 的好处,有时自然也涉及文艺上:‘复交’之故也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国际(國際)
(1).国与国之间;世界各国之间。如:国际协定;国际地位。
(2).与世界各国有关的。如:国际法;国际音标。
(3).共产国际的简称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修好
(1).指国与国之间结成友好关系。左传·桓公元年:“春,公即位,修好于 郑 。”续资治通鉴·宁宗嘉定十七年:“至是 夏 遣其吏部尚书 李仲諤 修好于 金 ,称弟而不臣,各用本国年号。” 清 薛福成 《书科尔沁忠亲王大沽之败》:“ 额尔金 等照会内阁:此来非用兵,盖欲修好,请面见天子诉其事。”
(2).指人与人之间表示友好。 宋 王安石 《答马太博启二》之二:“未皇修好,先辱赐书,感慰至深,叙陈不既。”《醒世恒言·苏小妹三难新郎》:“ 荆公 怀恨在心,后来见他大 苏 、小 苏 连登制科,遂舍怨而修好。” 丁玲 《梦珂》:“虽说后来 匀珍 曾向她又修好过,但她一半为负气却没复信。”
(3).方言。行善积德。如:修好得好,这是不会错的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边界(邊界)
亦作“邉界”。
(1).指国家与国家、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界线。《西游记》第十三回:“此乃是大 唐 的山河边界。”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:“奉命勘定 中 俄 边界,立铜柱识之。”
(2).犹边境。晋书·殷仲堪传:“必使边界无贪小利,强弱不得相陵。”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:“ 李国英 徙治 重庆 ,二年奏言 蜀 寇逋窜 川 、 湖 、 陕 边界。” 柳青 《铜墙铁壁》第十三章:“光是最近两个月里头,他们就钻过两回 陕 甘 边界的大森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