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漢語大詞典》:丁钱(丁錢)
人口税。亦称“ 丁口钱 ”。旧唐书·懿宗纪:“ 安南 管内被蛮贼驱劫处,本户两税,丁钱等量放二年,候收復后别有指挥。”资治通鉴·后梁贞明四年“先是, 吴 有丁口钱” 胡三省 注引 宋 程大昌 演繁露:“今之丁钱,即 汉 世算钱也,以其计口输钱,故亦名口赋也。” 清 孙枝蔚 《春日园居书怀》诗:“闻道柴门樱柿下,春来坐吏索丁钱。”参见“ 丁赋 ”。
分類:人口税
《國語辭典》:丁赋(丁賦)  拼音:dīng fù
按人丁所徵收的赋税。汉初年十五以上,至五十六,出赋钱百二十,为一算,后代沿用此制,而赋额不一。也作「丁算」、「身丁钱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丁口  拼音:dīng kǒu
1.丁,成年男子。口,女子及未成年男子。丁口指人口。《北齐书。卷四。文宣帝纪》:「丁口减于畴日,守令倍于昔辰,非所以驭俗调风,示民轨物。」
2.壮年男子。唐。元稹 古筑城曲五解之三:「丁口传父言,莫问城坚不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丁税(丁稅)  拼音:dīng shuì
古代的人口税。《宋史。卷三八九。列传。尤袤》:「袤得台州,州五县,有丁无产者输二年丁税,凡万有三千家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身丁钱(身丁錢)  拼音:shēn dīng qián
古时按人丁徵收的税。宋。陆游〈丰年行〉:「县前归来传好语,黄纸续放身丁钱。」也作「丁赋」、「丁算」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身丁税
人口税。封建时代政府向成年男子征收的一种赋税。因所交纳有钱或实物之不同,亦称身丁钱、身丁米等。 范文澜 蔡美彪 等《中国通史》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:“ 宋 朝的赋税……二税(指田税)以外,另有身丁税、各种杂税和徭役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头钱(頭錢)  拼音:tóu qián
1.聚赌抽头所得的钱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一九回:「知道三老爹到家几日了,送几个头钱来与老爹接风。」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一回:「纵然不能赢钱,弄他们两个头钱,贴补贴补候补之用,也是好的。」也称为「头子钱」、「头儿钱」。
2.用作赌具的铜钱。元。李文蔚《燕青博鱼》第二折:「我去那新红盒子内,拿著这常占胜不占输,只愁富不愁穷,明丢丢的几个头钱问。」《水浒传》第三八回:「当时李逵慌忙跑出城外小张乙赌房里来,便去场上,将这十两银子撇在地下,叫道:『把头钱过来,我博。』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户税
按户征收的赋税。 汉 代除收人口税外,每户每年须出户赋二百钱。 汉 末 曹操 平 袁绍 ,定每户征收绢二匹、绵二斤。 北魏 献文帝 按民户资产多寡征税, 唐 宋 亦采用之。新唐书·懿宗纪:“﹝ 咸通 四年﹞七月……免 安南 户税、丁钱二岁。”宋史·职官志二:“户部分掌五案:一曰户税案,二曰上供案,三曰修造案,四曰麴案,五曰衣粮案。”参阅文献通考·田赋三
《國語辭典》:口赋(口賦)  拼音:kǒu fù
古代按照人口所收的税,始于秦代。以汉代而言,七岁至十四岁,每人每年出二十钱以供天子,为口赋;武帝时增至二十三钱,以补车骑马匹之费。历代或因其名,但规定各异。也称为「口钱」、「口算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口钱(口錢)  拼音:kǒu qián
古代按照人口所收的税,始于秦代。参见「口赋」条。《汉书。卷七二。贡禹传》:「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,故民重困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口赋(口賦)  拼音:kǒu fù
古代按照人口所收的税,始于秦代。以汉代而言,七岁至十四岁,每人每年出二十钱以供天子,为口赋;武帝时增至二十三钱,以补车骑马匹之费。历代或因其名,但规定各异。也称为「口钱」、「口算」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夫布
古代赋税的一种。指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代替力役的人口税。周礼·地官·闾师:“凡无职者出夫布。” 贾公彦 疏:“出夫布者,亦使出一夫口税之泉也。” 孙诒让 正义引 江永 云:“夫布……与今时丁钱相似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邦布
(1).国家法定的流通货币。周礼·天官·外府:“掌邦布之入出,以供百物。” 郑玄 注:“布,泉也。布读为宣布之布。其藏曰泉,其行曰布。”
(2).指口钱。人口税的一种。管子·轻重甲:“若此则泽鱼之正伯倍异日,则无屋粟邦布之藉。” 马非百 新诠:“邦布,指口钱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负算(負筭)
亦作“ 负算 ”。 负欠的口钱(一种人口税)。后泛指负欠的租税。《后汉书·左雄传》:“乡部亲民之吏,皆用儒生清白任从政者,宽其负筭,增其秩禄,吏职满岁,宰府州郡乃得辟举。” 李贤 注:“负,欠也。筭,口钱也。”金史·田琢传:“官司圉牧,势家兼并,亦籍其数而授之农民,宽其负算,省其徭役,使尽力南亩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赀钱(貲錢)
汉 代对未成丁者所征收的人口税。说文·贝部:“ 汉 律,民不繇,貲钱二十二。” 朱骏声 通训:“七岁至十四岁不任傜役,出貲钱二十三,所谓头钱是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