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國語辭典》:赴愬  拼音:fù sù
愬,诉也。赴愬指前往申诉。《孟子。梁惠王上》:「天下之欲疾其君者,皆欲赴愬于王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赴诉(赴訴)
奔走求告;上诉。 唐 元稹 《报雨九龙神文》:“刺史 稹 以二从事蒙受尘露,百里诣龙,为七邑民赴诉不雨。” 宋 曾巩 《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》:“盖 广德 居 吴 之西疆……而狱讼赴诉、财贡输入,以县附 宣 ,道路回阻,众不便利,歷世久之。” 鲁迅 《华盖集续编·我还不能“带住”》:“倘使我没有这笔,也就是被欺侮到赴诉无门的一个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上控
上诉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回:“会审官因为他告的是个道臺,又且事隔多年,便批驳了不准。又到上海道处上控。” 沙汀 《淘金记》二五:“好在中央也搬到 四川 来了,就在 重庆 ,要告上控也不费事。”
分類:上控上诉
《漢語大詞典》:越诉(越訴)
越级上诉。《唐律疏议·斗讼·越诉》:“诸越诉及受者,各笞四十。”《元典章·刑部十五·告罪不得称疑》:“如有论告本管官司者,许令直赴上司陈告,其餘并不得越诉。” 清 吴樾 《意见书》:“其对平民也,滥刑苛法,不许越诉。”
分類:越级上诉
《漢語大詞典》:进状(進狀)
(1).呈上陈述事实的文书。新唐书·百官志三:“中书门下五品以上及诸司长官,谢於正衙,復进状谢於侧门。” 唐 王建 《和胡将军寓直》:“进状直穿金戟槊,探更先傍玉鉤栏。”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·习禅五·藏廙:“至 乾寧 中,僧 神赞 进状,乞追謚号塔名。”
(2).特指呈上诉状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:“那 潘公 、 潘婆 死认定了 姚 家藏了女儿,叫人去接了儿子来家,两家都进状,都准了。”《禅真逸史》第二一回:“再説 尤二仁 父子商议,次早府中进状,但不识二少年名姓,难以行词。”《后水浒传》第十四回:“ 董敬泉 即吩咐心腹伴当备了一副厚礼,到 开封府 进状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宪天(憲天)
旧时上诉案件,希望上一级官员能平反冤情,因称之为“宪天”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辨诉(辨訴)
亦作“ 辨愬 ”。 申辩上诉。辨,通“ 辩 ”。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:“﹝ 玄玄子 ﹞又是个无根蒂的,没个亲戚朋友与他辨诉一纸状纸,活活的顶罪罢了。”明史·顾佐传:“ 居正 等六人辨愬。帝怒,并诸为吏者悉戍之。”
分類:申辩上诉
《漢語大詞典》:钟院(鐘院)
辽 时冤者击钟上诉的地方。 辽太祖 神册 六年设置, 穆宗 时废, 景宗 保宁 三年重置。辽史·刑法志上:“﹝ 神册 ﹞六年,仍置鐘院以达民寃…… 保寧 三年,以 穆宗 废鐘院,穷民有寃者无所诉,故詔復之。”
《国语辞典》:抗告  拼音:kàng gào
不服法院的裁定,而上诉于该管上级法院。
《國語辭典》:原审(原審)  拼音:yuán shěn
大陆地区指法院初审。
《国语辞典》:确定判决(确定判决)  拼音:què dìng pàn jué
法院对民、刑事诉讼案件的判决,如果情况是依法不得上诉,或已过上诉期限,或当事人舍弃上诉,撤回上诉,其判决已发生确定力,不得再行变更,称为「确定判决」。
《国语辞典》:高等法院  拼音:gāo děng fǎ yuàn
审理由地方法院上诉案件,以及内乱、外患和妨害国交之刑事第一审诉讼案件等之司法机关。简称为「高院」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第二审
上级法院按上诉程序对下级法院的第一审案件所作的审理。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,第二审就是终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