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漢語大詞典》:冤状(冤狀)
冤情;冤案。史记·酷吏列传:“上所欲挤者,因而陷之,上所欲释者,久繫待问而微见其冤状。” 宋 范仲淹 《权三司盐铁判官尚书兵部员外郎王君墓表》:“ 婺 人 薛惟简 ,先有冤状,父徒子黥,君雪除之。”
分類:冤情冤案
《國語辭典》:上诉(上訴)  拼音:shàng sù
1.向神明、官府、上级陈述。汉。班固 东都赋:「故下人号而上诉,上帝怀而降监,乃致命乎圣皇。」唐。杜甫〈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〉:「元气淋漓障犹湿,真宰上诉天应泣。」
2.法律上指不服第一审法院的判决,而向上一级法院提出诉讼,请求改判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宪天(憲天)
旧时上诉案件,希望上一级官员能平反冤情,因称之为“宪天”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雪活
洗刷冤情而活人生命。宋史·乔执中传:“ 执中 宽厚有仁心,屡典刑狱,雪活以百数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伸冤  拼音:shēn yuān
申诉洗刷冤屈。如:「包拯是中国历史上公正廉明,专为百姓伸冤的好官。」
《国语辞典》:录囚(录囚)  拼音:lù qiú
省察囚犯是否有冤情,而加以记录。《聊斋志异。卷八。诗谳》:「周元亮先生分守是道,录囚至吴,若有所思。」《清史稿。卷六。圣祖本纪一》:「己酉,命大学士会刑部录囚。」
《国语辞典》:大冤  拼音:dà yuān
1.极大的冤情。如:「他蒙受大冤,无处可申诉。」
2.不明究理,受人欺骗。《文明小史》第五一回:「又在红叶馆吃过一顿饭,却作了个大冤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登闻鼓(登聞鼓)  拼音:dēng wén gǔ
古代于朝堂外悬蕔,百姓若有谏议或冤屈要上达,即可击鼓以申。《晋书。卷三。武帝纪》:「西平人曲路伐登闻鼓,言多袄谤,有司奏弃市。」元。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一折:「任从他贼丑生,百般家著智能,遍衙门告不成,也还要上登闻将怨鼓鸣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陈冤(陳冤)
申诉冤情。后汉书·南蛮传·板楯蛮夷:“虽陈寃州郡,而牧守不为通理。”
《国语辞典》:告冤  拼音:gào yuān
陈诉冤情。《书经。泰誓》中「秽德彰闻」句下汉。孔安国。传:「民皆呼天,告冤无辜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冤塞
谓冤情不上达。《魏书·任城王澄传》:“或有司爱憎,或执事浊僻,空文致法,以误视听。如此冤塞,弥在可哀。”
分類:冤情上达
《漢語大詞典》:讼铃(訟鈴)
旧时为了表示愿意听取人民的冤情,悬于官府大门外,让上诉者敲击的铃。 宋 强至 《送宣州太守沉司封》诗:“讼铃閒郡阁,吟笔动江楼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雪减(雪減)
昭雪冤情,减轻罪名。《唐律疏议·断狱·应言上待报而辄自决断》:“其大理寺及 京兆 、 河南府 断徒及官人罪,并后有雪减,并申省,省司覆审无失,速即下知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愬冤
诉说冤情。三国志·魏志·公孙恭传“ 渊 遂自立为 燕王 ……诱呼 鲜卑 ,侵扰北方”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《魏书》:“臣等闻明君在上,听政采言,人臣在下,得无隐情,是以因缘诉让,冒犯愬冤。”
分類:诉说冤情
《国语辞典》:击鼓申冤(击鼓申冤)  拼音:jí gǔ shēn yuān
古时上衙门控诉冤情。如同今日上法院的「按铃申告」。如:「古时百姓受到重大冤屈,往往会上衙门击鼓申冤,以求公平裁决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