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國語辭典》:三司  拼音:sān sī
三种官职的合称:(1)东汉以太尉、司空、司徒为三司。《后汉书。卷六。孝顺帝纪》:「今刺史、二千石之选,归任三司。」唐。章怀太子。注:「三司,三公也,即太尉、司空、司徒也。」也称为「三公」。(2)唐代以御史大夫、中书、门下为三司。《新唐书。卷四八。百官志三》:「凡冤而无告者,三司诘之。三司,谓御史大夫、中书、门下也。」(3)后唐迄宋以盐铁、度支、户部为三司,皆理财之官。《资治通鉴。卷二六五。唐纪八十一。昭宣帝天祐三年》:「戊寅,以朱全忠为盐铁、度支、户部三司都制置使。」(4)明时布政使司、按察使司、都指挥使司为三司。皆为各行省的文武长官。
《國語辭典》:三公  拼音:sān gōng
1.人臣中最高的三个官位:(1)周代以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为三公。《书经。周官》:「立太师、太傅、太保,兹惟三公,论道经邦,燮理阴阳。」(2)西汉以大司马、大司徒、大司空为三公。《汉书。卷九九。王莽传上》:「汉危无嗣,而公定之;四辅之职,三公之任,而公干之。」(3)东汉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为三公。唐。杜佑《通典。卷十九。职官三公》:「后汉又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为三公。」也称为「三司」。
2.星名。即太乙星旁的三星。《晋书。卷一一。天文志上》:「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,主宣德化,调七政,和阴阳之官也。」也称为「三师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三台(三臺)  拼音:sān tái
1.汉时以尚书为中台,御史为宪台,谒者为外台,总称为「三台」。《后汉书。卷七四上。袁绍传》:「坐召三台,专制朝政。」
2.古时天子有灵台、时台、囿台,合称为「三台」。唐。徐坚《初学记。卷二四。台第六。叙事》:「天子有三台,灵台以观天文,时台以观四时施化,囿台以观鸟兽鱼鳖。」
3.星座名。分上台、中台、下台,共六星。各两星相比而斜上,有如天子至臣民的阶级一样。参见「泰阶」条。
《國語辭典》:三公  拼音:sān gōng
1.人臣中最高的三个官位:(1)周代以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为三公。《书经。周官》:「立太师、太傅、太保,兹惟三公,论道经邦,燮理阴阳。」(2)西汉以大司马、大司徒、大司空为三公。《汉书。卷九九。王莽传上》:「汉危无嗣,而公定之;四辅之职,三公之任,而公干之。」(3)东汉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为三公。唐。杜佑《通典。卷十九。职官三公》:「后汉又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为三公。」也称为「三司」。
2.星名。即太乙星旁的三星。《晋书。卷一一。天文志上》:「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,主宣德化,调七政,和阴阳之官也。」也称为「三师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三事  拼音:sān shì
1.三公。指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。《诗经。小雅。雨无正》:「三事大夫,莫肯夙夜。」唐。孔颖达。正义:「三事大夫唯三公耳。」
2.三件事情:(1)春、夏、秋三季农事。《诗经。大雅。常武》:「不留不处,三事就绪。」唐。孔颖达。正义:「故知三事谓三农之事。」(2)正德、利用、厚生。《书经。大禹谟》唐。孔颖达。正义:「正身之德、利民之用、厚民之生,此三事惟当谐和之。」唐。韩愈 请上尊号表:「由是五谷岁登,百瑞时见,六府三事,惟序惟歌。」(3)事父、事师、事君。见《国语。晋语一》。(4)天、地、人之事。《国语。楚语下》:「王曰:『三事者何也?』对曰:『天事武,地事文,民事忠信。』」
《國語辭典》:三公  拼音:sān gōng
1.人臣中最高的三个官位:(1)周代以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为三公。《书经。周官》:「立太师、太傅、太保,兹惟三公,论道经邦,燮理阴阳。」(2)西汉以大司马、大司徒、大司空为三公。《汉书。卷九九。王莽传上》:「汉危无嗣,而公定之;四辅之职,三公之任,而公干之。」(3)东汉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为三公。唐。杜佑《通典。卷十九。职官三公》:「后汉又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为三公。」也称为「三司」。
2.星名。即太乙星旁的三星。《晋书。卷一一。天文志上》:「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,主宣德化,调七政,和阴阳之官也。」也称为「三师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上司  拼音:shàng sī
1.汉时对三公的称呼。《后汉书。卷三○下。郎顗襄楷列传。郎顗》:「金精之变,责归上司。」唐。章怀太子。注:「上司谓司马也,建武二十七年改为太尉。」后泛指高官。三国魏。钟会 移蜀将吏士民檄:「往者吴将孙壹,举众内附,位为上司,宠秩殊异。」
2.上级长官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一○:「我们动了三学朋友去见上司,怕不打断你这老驴的腿!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「因前日本县老爷吩咐,要画二十四副花卉册页送上司,此事交在我身上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衮服(袞服)  拼音:gǔn fú
1.衮衣。古代帝王及上公穿著的礼服,衣上绘有卷龙。《北史。卷一。魏本纪。太祖道武帝》:「躬履谦虚,退身后己,宸仪未彰,衮服未御,非所以上允皇天之意,下副乐推之心。」
2.三公。古代天子以衮服赐上公,故借指三公。北周。庾信〈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〉:「重世刺举,连镳衮服。」唐。白居易〈闻庾七左降因咏所怀〉诗:「衮服相天下,傥来非我通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衮衣(袞衣)  拼音:gǔn yī
古代礼服,指龙衣。《诗经。豳风。九罭》:「我觏之子,衮衣绣裳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衮章
(1).衮衣上的纹样。借指衮衣。文选·任昉〈齐竟陵文宣王行状〉:“詔给温明秘器,歛以衮章,备九命之礼。” 吕向 注:“衮章,龙服也。”新唐书·车服志:“季夏迎气,龙见而雩,如之何可服?故歷代唯服衮章。”
(2).借指三公。陈书·孔奂传:“ 奂 曰:‘衮章之职,本以德举,未必皇枝。’”资治通鉴·陈宣帝太建六年引此文, 胡三省 注曰:“三公一命。衮,命服,身之章也。” 宋 司马光 《谢校勘启》:“各适其器,不遗众才。顾眄所加,人增大吕之重;议论所与,世剧衮章之荣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槐鼎  拼音:huái dǐng
槐,三槐。鼎,鼎足。槐鼎比喻三公之位。《后汉书。卷八二。方术传上。序》:「故王梁、孙咸名应图箓,越登槐鼎之任。」《宋书。卷四二。王弘传》:「正位槐鼎,统理神州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三能
(1).星名。即三台。史记·天官书:“魁下六星,两两相比者,名曰三能。三能色齐,君臣和;不齐为乖戾。”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:“能音台”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:“皇帝谦让,以摄居之,未当天意,故其秋七月,天重以三能文马。” 清 方文 《送三兄仁植先生应召北上》诗之一:“烛烛三能光,左右勾陈侧。”
(2).指三公。 唐 王湾 《哭补阙亡友綦毋学士》诗:“崇仪希上德,近侍接三能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三吏
(1).即三公。左传·成公二年:“王使委於三吏。” 杜预 注:“三吏,三公也。三公者,天子之吏也。” 北齐 杜弼 《檄梁文》:“位此三吏,邑啟千社。”参见“ 三公 ”。
(2).指三卿。逸周书·大匡:“王乃召冢卿、三老、三吏、大夫、百执事之人,朝於大庭。” 孔晁 注:“三吏,三卿也。”
(3).指 唐 杜甫 的著名诗作《新安吏》《潼关吏》《石壕吏》。文学史上与他的《新婚别》《垂老别》《无家别》合称“三吏三别”。
《國語辭典》:三公  拼音:sān gōng
1.人臣中最高的三个官位:(1)周代以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为三公。《书经。周官》:「立太师、太傅、太保,兹惟三公,论道经邦,燮理阴阳。」(2)西汉以大司马、大司徒、大司空为三公。《汉书。卷九九。王莽传上》:「汉危无嗣,而公定之;四辅之职,三公之任,而公干之。」(3)东汉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为三公。唐。杜佑《通典。卷十九。职官三公》:「后汉又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为三公。」也称为「三司」。
2.星名。即太乙星旁的三星。《晋书。卷一一。天文志上》:「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,主宣德化,调七政,和阴阳之官也。」也称为「三师」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鼎槐
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。 宋 秦观 《致政通议口号》:“马鹤英姿,鼎槐华胄。身见 六朝 之盛,位登两省之崇。” 宋 江汉 《喜迁莺》词:“绣衮香浓,鼎槐风细,荣耀满门朱紫。”参见“ 槐棘 ”、“ 槐鼎 ”。
《國語辭典》:台槐(臺槐)  拼音:tái huái
台,古代以三台星象徵三公。见《后汉书。卷三○下。郎顗传》章怀太子注引《春秋元命包》。槐,周时在宫廷之外,种有槐树三棵,做为三公朝见天子时所立之位。见《周礼。秋官。朝士》。后以台槐称三公等宰辅重臣。《晋书。卷四四。郑袤传。史臣曰》:「此数公者,或以雅望处台槐,或以高名居保傅,自非一时之秀,亦曷能至于斯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三铉(三鉉)
喻三公。铉,举鼎器。晋书·刘琨祖逖等传论:“励其贞操,契寒松而立节,咸能自致三鉉,成名一时。”南齐书·高帝纪上:“相国位总百辟,秩踰三鉉。”
分類:三公鼎器
《漢語大詞典》:槐衮
喻指三公。衮,衮衣,上公所服。南齐书·崔祖思传:“决狱无寃,庆昌枝裔,槐衮相袭,蝉紫传辉。” 南朝 梁简文帝 《〈菩提树颂〉序》:“少阳懋善於元真,蕃臣燮和於槐衮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公卿  拼音:gōng qīng
1.三公九卿的简称。《论语。子罕》:「出则事公卿,入则事父兄。」
2.比喻高位、高官。宋。苏轼 洗儿戏作诗:「惟愿孩儿愚且鲁,无灾无难到公卿。」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九:「却又读书能文,敬礼贤士,一时公卿间,多称诵他好处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从事(從事)  拼音:cóng shì
1.将某类事情当作职业般去做。如:「从事农耕」、「从事写作」。
2.办事、处理事务。如:「朝夕从事」、「勤勉从事」。《诗经。小雅。十月之交》:「黾勉从事,不敢告劳。」
3.处置。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回:「敢有阻大议者,以军法从事。」
4.职官名。汉刺史佐吏,如别驾、治中等皆称为「从事史」,通称为「州从事」,历代因其制,宋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