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漢語大詞典》:登台(登臺)
(1).登上高台;登上舞台。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:“甲兴,公登臺而请,弗许。”后汉书·明帝纪赞:“登臺观云,临雍拜老。” 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十:“他的志愿是将来能登台去唱黑头,因他的脑袋既大,而又富于鼻音。”
(2). 汉 称尚书、御史、谒者为三台,后亦称三公,因称登上三公之位为“登臺”。亦泛指充任高级官吏。晋书·温峤郗鉴等传论:“ 道徽 儒雅,柔而有正…… 方回 踵武,奕世登臺。” 明 李东阳 《永贞叹》:“ 郑歇后 登臺司国事。”
(3).比喻登上政治舞台。 邹韬奋 《奥国的教训》:“可是自 希特勒 登台, 德 帝国主义复活之后, 奥国 人民并不愿与 德 合并。” 毛泽东 《增强党的团结,继承党的传统》:“ 王明 、 李立三 犯路线错误,要选他们当中央委员,结果就要正确的人或者犯小错误的人空出两个位置来,让他们登台。” 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五一:“他们( 日本人 )以为汉奸们的确是 中国 人的代表,所以汉奸一登台,人民必定乐意服从,而大事定矣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三台(三臺)
(1).古代天子有灵台、时台、囿台,合称三台。初学记卷二四引 汉 许慎 《五经异义》:“天子有三臺,灵臺以观天文,时臺以观四时施化,囿臺以观鸟兽鱼鱉。”
(2). 汉 因 秦 制,以尚书为中台,御史为宪台,谒者为外台,合称三台。后汉书·袁绍传:“坐召三臺,专制朝政。” 李贤 注引晋书:“ 汉 官,尚书为中臺,御史为宪臺,謁者为外臺,是谓三臺。” 宋 司马光 《赠太子太傅康靖李公挽词》:“十郡餘恩在,三臺故吏多。”
(3).指 三国 魏 曹操 所建 铜雀台 、 金虎台 、 冰井台 。故址在今 河北 临漳县 三台村 。文选·左思〈魏都赋〉:“飞陛方輦而径西,三臺列峙以峥嶸。” 张载 注:“ 铜爵园 西有三臺,中央有 铜爵臺 ,南则 金虎臺 ,北则 冰井臺 。”后 北齐 文帝 在旧基上加以扩建,改 铜爵 曰 金凤 , 金虎 曰 圣应 , 冰井 曰 崇光 。见《北史·齐纪中》。 唐 孟云卿 《邺城怀古》诗:“三臺竟寂寞,万事良难固。”
(4).曲调名。乐府诗集·杂曲歌辞十五·三台词序:“ 刘禹锡 《嘉话録》曰:‘三臺送酒,盖因 北齐 高洋 毁 铜雀臺 ,筑三个臺,宫人拍手呼上臺送酒,因名其曲为《三臺》。’” 唐 王建 《江南三台词》:“朝愁暮愁郎老,百年几度《三臺》。”
(1).星名。晋书·天文志上:“三台六星,两两而居……在人曰三公,在天曰三台,主开德宣符也。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,为司命,主寿。次二星曰中台,为司中,主宗室。东二星曰下台,为司禄,主兵,所以昭德塞违也。” 元李好古《张生煮海》第二折:“望 黄河 一股儿浑流派,高衝九曜,远映三台。”
(2).喻三公。后汉书·杨震传:“蛇鱣者,卿大夫服之象也。数三者,法三台也。先生自此升矣。” 唐 高适 《奉酬睢阳李太守》诗:“三台冀入梦,四岳尚分忧。” 元 无名氏 《渔樵记》第二折:“但有日官居八座,位列三台,日转千堦,头直上打一轮皁盖,那其间谁敢道我负薪来。” 清 陈梦雷 《西洋贡狮子赋》:“叶梦兆三台之尊,入朝肃五坊之乐。”参见“ 三公 ”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三公
(1).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。 周 以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为三公。书·周官:“立太师、太傅、太保,兹惟三公,论道经邦,燮理阴阳。”一说以司马、司徒、司空为三公。见汉书·百官公卿表序
(2).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。 西汉 以丞相(大司徒)、太尉(大司马)、御史大夫(大司空)为三公, 东汉 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为三公,见通典·职官一
(3).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。 唐 宋 沿 东汉 之制,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为三公,但已非实职。
(4).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。 明 清 沿 周 制,以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为三公,惟只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衔。见明史·职官志一清史稿·职官志一
(5).星名。史记·天官书:“中宫天极星,其一明者,太一常居也;旁三星三公,或曰子属。” 张守节 正义:“三公三星在北斗杓东,又三公三星在北斗魁西,并为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之象。主变出阴阳,主佐机务。”晋书·天文志上:“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,主宣德化,调七政,和阴阳之官也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中台(中臺)
(1).内台。古代天子会诸侯时,为诸侯所设的台。分内外台,内台比外台尊贵。逸周书·王会:“中臺之外,其左泰士,臺右弥士。” 朱右曾 校释:“中臺即内臺,其外则下等也。”
(2).即尚书省。 秦 汉 时尚书称中台,谒者称外台,御史称宪台,合称三台。 魏 晋 宋 齐 并称尚书台, 梁 陈 后魏 北齐 隋 则称尚书省。 唐 时曾更名中台,后又改为尚书省。参阅初学记·尚书令三国志·吴志·诸葛恪传:“故遣中臺近官迎致犒赐,以旌茂功,以慰劬劳。” 唐 韩愈 《赠刑部马侍郎》诗:“红旗照海压南荒,徵入中臺作侍郎。” 宋 苏舜卿 《杜公让官表》:“寻被峻命,入官中臺。”
(3).旧时演戏,例由次要演员先演开场戏,而后才由主要演员演出正本戏,称为中台。红楼梦第七一回:“直到歇了中臺, 贾母 方进来歇息。”
(1).星名。晋书·天文志上:“西近文昌二星,曰上台……次二星,曰中台。” 唐 白居易 《司徒令公分守东洛移镇北都云云寄献以抒下情》诗:“天上中台正,人间一品高。”详“ 三台 ”。
(2). 汉 代以来,以三台当三公之位,中台比司徒或司空,后遂成为司徒或司空的代称。后汉书·郎顗传:“白虹贯日,以甲乙见者,则谴在中台……宜黜司徒,以应天意。” 南朝 陈 徐陵 《司空韦昭达墓志铭》:“属上将之韜光,逢中台之掩曜。” 唐 王维 《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》:“久践中台座,终登上将坛。” 元 李直夫 《虎头牌》第四折:“又不是相府中台,御史西臺,打的你肉绽也那皮开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三台(三臺)
(1).古代天子有灵台、时台、囿台,合称三台。初学记卷二四引 汉 许慎 《五经异义》:“天子有三臺,灵臺以观天文,时臺以观四时施化,囿臺以观鸟兽鱼鱉。”
(2). 汉 因 秦 制,以尚书为中台,御史为宪台,谒者为外台,合称三台。后汉书·袁绍传:“坐召三臺,专制朝政。” 李贤 注引晋书:“ 汉 官,尚书为中臺,御史为宪臺,謁者为外臺,是谓三臺。” 宋 司马光 《赠太子太傅康靖李公挽词》:“十郡餘恩在,三臺故吏多。”
(3).指 三国 魏 曹操 所建 铜雀台 、 金虎台 、 冰井台 。故址在今 河北 临漳县 三台村 。文选·左思〈魏都赋〉:“飞陛方輦而径西,三臺列峙以峥嶸。” 张载 注:“ 铜爵园 西有三臺,中央有 铜爵臺 ,南则 金虎臺 ,北则 冰井臺 。”后 北齐 文帝 在旧基上加以扩建,改 铜爵 曰 金凤 , 金虎 曰 圣应 , 冰井 曰 崇光 。见《北史·齐纪中》。 唐 孟云卿 《邺城怀古》诗:“三臺竟寂寞,万事良难固。”
(4).曲调名。乐府诗集·杂曲歌辞十五·三台词序:“ 刘禹锡 《嘉话録》曰:‘三臺送酒,盖因 北齐 高洋 毁 铜雀臺 ,筑三个臺,宫人拍手呼上臺送酒,因名其曲为《三臺》。’” 唐 王建 《江南三台词》:“朝愁暮愁郎老,百年几度《三臺》。”
(1).星名。晋书·天文志上:“三台六星,两两而居……在人曰三公,在天曰三台,主开德宣符也。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,为司命,主寿。次二星曰中台,为司中,主宗室。东二星曰下台,为司禄,主兵,所以昭德塞违也。” 元李好古《张生煮海》第二折:“望 黄河 一股儿浑流派,高衝九曜,远映三台。”
(2).喻三公。后汉书·杨震传:“蛇鱣者,卿大夫服之象也。数三者,法三台也。先生自此升矣。” 唐 高适 《奉酬睢阳李太守》诗:“三台冀入梦,四岳尚分忧。” 元 无名氏 《渔樵记》第二折:“但有日官居八座,位列三台,日转千堦,头直上打一轮皁盖,那其间谁敢道我负薪来。” 清 陈梦雷 《西洋贡狮子赋》:“叶梦兆三台之尊,入朝肃五坊之乐。”参见“ 三公 ”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泰阶(泰階)
(1).古星座名。即三台。上台、中台、下台共六星,两两并排而斜上,如阶梯,故名。汉书·东方朔传:“愿陈《泰阶六符》以观天变。” 颜师古 注:“ 孟康 曰:‘泰阶,三台也。每台二星,凡六星。符六星之符验也。’ 应劭 曰:‘《黄帝泰阶六符经》曰:泰阶者,天之三阶也……三阶平则阴阳和,风雨时,社稷神祇咸获其宜,天下大安,是为太平。’”晋书·天文志上:“三台六星,两两而居,起文昌,列抵太微……一曰泰阶。” 明 张居正 《黄马》诗:“从此 华阳 休骏足,山河重整泰阶平。” 清 张锡作 《月蚀诗》:“吾闻皇天无私泰阶平,二纪五纬谁相争。”
(2).借指朝廷。 唐 贾至 《闲居秋怀寄阳翟陆赞府封丘高少府》诗:“信矣草创时,泰阶速贤良。” 唐 刘禹锡 《山南西道节度使厅壁记》:“去年夏四月,今丞相 赵郡公 徵还泰阶,遂命左僕射 燉煌公 往践其武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司命
(1).星名。文昌的第四星。周礼·春官·大宗伯:“以槱燎祀司中、司命、飌师、雨师。” 郑玄 注:“司命,文昌宫星。”史记·天官书:“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……四曰司命。” 司马贞 索隐引《春秋元包命》:“司命主老幼。”
(2).星名。三台中的上台二星。晋书·天文志上:“三台……上台为司命,主寿。”
(3).星名。虚宿北的二星。宋史·天文志三:“司命二星,在虚北,主举过、行罚、灭不祥,又主死亡。”
(4).神名。礼记·祭法:“王为羣姓立七祀,曰 司命 ……” 孔颖达 疏:“ 司命 者,宫中小神。 熊 氏云:非天之 司命 ,故祭於宫中。”
(5).神名。掌管生命的神。庄子·至乐:“吾使 司命 復生子形,为子骨肉肌肤。” 晋 葛洪 抱朴子·金丹:“服之百日,肌骨强坚;千日, 司命 削去死籍,与天地相毕,日月相望。” 周立波 《山乡巨变》下二十:“他的东西不容易到手,我心里运神,既然送上门来了,收了再说。不收, 司命菩萨 也要见怪的。”
(6).神名。灶神。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·十二月:“二十四日交年,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,备酒果送神,烧合家替代钱纸,帖灶马於灶上,以酒糟涂抹灶门,谓之醉 司命 。”
(7).掌握命运。亦指关系命运者。管子·国蓄:“五穀食米,民之司命也。”孙子·虚实:“微乎微乎,至於无形;神乎神乎,至於无声,故能为敌之司命。” 张预 注:“故敌人死生之命,皆主於我也。” 唐 元稹 《李践方大理寺丞制》:“大理寺专狱犴视刑书,我国家生人之司命也。任非其才,为患不细。” 元 高文秀《襄阳会》第二折:“马乃将之司命,盗了马步骤难熬。” 郑观应 《盛世危言·商务》:“船主管轮,为一船司命之主,任大而责重。”
(8).主管诏令。文选·扬雄〈羽猎赋〉:“荧惑司命,天弧发射。” 吕向 注:“司,主也。令主天子之命。”
(9). 新莽 官名。主管军事。汉书·王莽传中:“置五威司命……司命司上公以下。”汉书·王莽传中:“内置司命军正……诚欲以司不奉命,令军人咸正也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公台
古代以三台象征三公,因借指三公之位或泛指高官。后汉书·胡广传:“﹝ 广 ﹞自在公台三十餘年,歷事六帝,礼任甚优。” 唐 姚合 《使两浙赠罗隐》诗:“何当 世祖 从人望,早以公台命 卓侯 。” 宋 王君玉 《国老谈苑》卷一:“ 竇仪 自 周朝 以来,负文章识度,有望於时,搢绅许以庙廊之器, 仪 因以公台自许,急於大用。” 宋 周煇 《清波别志》卷中:“ 雷州 司户参军 丁谓 ,顷自书生,获升科第,因缘险佞,据窃公台,贿赂苞苴,盈於私室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台鼎
古称三公为台鼎,如星之有三台,鼎之有三足。语本 汉 蔡邕 《太尉汝南李公碑》:“天垂三台,地建五岳,降生我哲,应鼎之足。”后汉书·陈球传:“公出自宗室,位登台鼎,天下瞻望。” 唐 颜真卿 《赠司空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李公神道碑》:“儼然王公之量,鬱有台鼎之姿。” 明 沈采《千金记·谒相》:“昔为刀笔之流,今居台鼎之职。” 清 钱泳 《履园丛话·杂记下·浮签》:“秀才本色基台鼎,元老深情託倡酬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六符
谓三台六星的符验。汉书·东方朔传:“愿陈《泰阶六符》,以观天变,不可不省。” 颜师古 注:“ 孟康 曰:‘泰阶,三台也。每台二星,凡六星。符,六星之符验也。’ 应劭 曰:‘《黄帝泰阶六符经》曰:泰阶者,天之三阶也。上阶为天子,中阶为诸侯公卿大夫,下阶为士庶人。’”后用为称颂朝廷或辅臣之词。 南朝 陈 徐陵 《陈公九锡文》:“胶庠宗稷之典,六符十等之章,还闻 泰始 之风流,重覩 永平 之遗事,此又公之功也。” 明 章懋 《上洛阳刘阁老书》:“惟夜望六符之光,以致起居之颂而已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元台
指三台星中的上阶二星。三台六星两两而居。其上阶二星,上星象征天子,下星象征女主;又称天柱星,象征三公之位。见晋书·天文志。故以“元台”喻天子、女主或首辅。 唐 陈子昂 《大周受命颂》:“符鸟之肇,开辟元台, 女希 氏姓,神功大哉!”此喻女主。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二:“﹝ 汤思退 ﹞后中词科,赐出身,尽歷华要,位登元台,震耀一时。”此喻首辅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台席
古以三公取象三台,故称宰相的职位为台席。 唐 姚合 《和门下李相饯西蜀相公》:“计日归台席,还听 长乐 鐘。”资治通鉴·唐敬宗宝历元年:“ 奇章公 甫离台席,方镇重宰相,所以尊朝廷也。” 胡三省 注:“宰相之位,取象三台,故曰台席。”续资治通鉴·宋太宗淳化四年:“ 李沆 后入,在 易简 下。及 沆 参政,乃以 易简 为承旨,锡賚与参政等。帝意欲遵旧制,且俟稔其名望,乃正台席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三能
(1).星名。即三台。史记·天官书:“魁下六星,两两相比者,名曰三能。三能色齐,君臣和;不齐为乖戾。”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:“能音台”。汉书·王莽传中:“皇帝谦让,以摄居之,未当天意,故其秋七月,天重以三能文马。” 清 方文 《送三兄仁植先生应召北上》诗之一:“烛烛三能光,左右勾陈侧。”
(2).指三公。 唐 王湾 《哭补阙亡友綦毋学士》诗:“崇仪希上德,近侍接三能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太阶(太階)
(1).古星名。即三台。上台、中台、下台各二星,相比而斜上,如阶级然,故名。文选·扬雄〈长杨赋〉:“是以玉衡正而太阶平也。” 李善 注:“泰阶者,天之三阶也。上阶上星为天子,下星为女主;中阶上星为诸侯三公,下星为卿大夫;下阶上星为元士,下星为庶人。三阶平则阴阳和,风雨时,岁大登,民人息,天下平,是谓太平。” 汉 王粲 《荆州文学记官志》:“官不失守,民听无悖,然后太阶平焉。” 唐 张说 《唐封泰山乐章·豫和》之四:“寰宇謐,太阶平。”
(2).指三公之位。 北齐 王俭 《褚渊碑文》:“公之登太阶而尹天下,君子以为美谈。”
(3).宫殿、庙堂的台阶。 汉 王延寿 《鲁灵光殿赋》:“於是乎乃歷夫太阶以造其堂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班台
古代以司马、司空、司徒为三台,故以泛称朝官之前列显要者。南齐书·萧遥昌传:“ 遥昌 , 永泰 元年卒。上爱 遥昌 兄弟如子,甚痛惜之。赠车骑将军、仪同三司。帝以问 徐孝嗣 。 孝嗣 曰:‘ 丰城 本资尚轻,赠以班台,如为小过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