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漢語大詞典》:陷瑕
陷于过失。 唐 柳宗元 《吊萇弘文》:“陷瑕委厄兮,固衰世之道。”参见“ 陷假 ”。
分類:陷于过失
《漢語大詞典》:陷假
犯有过失。假,通“ 瑕 ”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:“ 霍光 即席常任之重,乘大胜之威,未尝遭时不行,陷假离朝,朝之执事,亡非同类。” 王念孙 读书杂志·汉书十五:“ 师古 训假为升,则陷假二字,义不相属,乃云被陷害而去所升之位,其凿也甚矣。余谓假读为‘瑕’,陷瑕离朝,谓陷於瑕,謫而去其位……瑕与假古字通。”
分類:有过过失
《国语辞典》:罗掘俱穷(罗掘俱穷)  拼音:luó jué jù qióng
形容陷于财物缺乏,亦无力筹措的艰难处境。如:「由于天灾人祸,使得饥民陷于罗掘俱穷的境地。」
《国语辞典》:授手援溺  拼音:shòu shǒu yuán nì
伸出手去救援溺水的人。比喻救助陷于苦难的人。《三国志。卷一一。魏书。邴原传》裴松之注引〈原别传〉:「实望根矩,仁为己任,授手援溺,振民于难。」
《国语辞典》:恐怖时代(恐怖时代)  拼音:kǒng bù shí dài
政治上或社会上发生重大变故,使人人生命均陷于异常危险的时代。如法国大革命后的雅各宾专政时期。
《国语辞典》:枯鱼涸辙(枯鱼涸辙)  拼音:kū yú hé chè
车辙乾涸,则辙中之鱼不能活。比喻人陷于困境。明。汪廷讷《种玉记》第七出:「枯鱼涸辙暂潜踪,大鹏何日天风送。」
《国语辞典》:无政府状态(无政府状态)  拼音:wú zhèng fǔ zhuàng tài
一个国家没有政府统治,全国陷于动乱不安、暴动迭起的状态。
《国语辞典》:钻牛犄角(钻牛犄角)  拼音:zuān niú jī jiao
比喻思想固执,自陷于困苦的境地。如:「事情过去就算了,你可千万不要钻牛犄角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渍淖(漬淖)
(1).陷于烂泥。荀子·修身:“行而供冀,非渍淖也。” 杨倞 注:“凡行自常恭敬,非谓渍於泥淖也。人在泥淖中则兢兢然。”
(2).不清洁,不整洁。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·方言:“ 南都 方言……其不爽洁、烦污曰渍淖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走为上计(走爲上計)
谓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,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。语本南齐书·王敬则传:“ 檀公 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十八回:“ 晁盖 道:‘却才 宋押司 也教我们走为上计,却是走那里去好?’”亦作“ 走为上着 ”、“ 走为上策 ”。《洪秀全演义》第十回:“ 钱江 道:‘黑暗官吏擅威作福,为足下计,倒是走为上着。’”《廿载繁华梦》第一回:“又见查办拿人的风声,一天紧似一天,计不如走为上着。” 蒋子龙 《机电局长的一天》:“他感到,内心的一些想法摆到桌面上是站不住脚的,还是走为上策。”参见“ 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 ”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燔溺
谓陷于水火之中。喻指受暴政迫害。 明 高启 《评史·羊祜》:“ 祜 直陈其恶,劝 武帝 以援 江左 之民於燔溺。”参见“ 焚溺 ”。
《國語辭典》:焚溺  拼音:fén nì
1.喻处境困苦,好像在水火之中。唐。白居易 寓言题僧诗:「力小无因救焚溺,清凉山下且安禅。」宋。石介〈感事〉诗:「三岁出南狩,王师拯焚溺。」
2.焚烧沉溺。《抱朴子。外篇。酒诫》:「然节而宣之,则以养生立功,用之失适,则焚溺而死。」《宋史。卷六三。五行志二上》:「十月,鄂州大火,燔万馀家。江风暴作,结庐堤上、泊舟岸下者,焚溺无遗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白板天子  拼音:bái bǎn tiān zǐ
没有国玺的天子。《南齐书。卷一七。舆服志》:「乘舆传国玺,秦玺也。晋中原乱,没胡,江左初无之,北方人呼晋家为『白板天子』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道尽涂穷(道盡塗窮)
谓无路可走,陷于绝境。 三国 魏 嵇康 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私意自试,必不能堪其所不乐,自卜已审,若道尽涂穷,则已耳。”晋书·嵇康传作“道尽涂殫”。
《國語辭典》:床头金尽(床頭金盡)  拼音:chuáng tóu jīn jìn
钱财耗尽而陷于贫困。宋。陆游 夜从父老饮酒村店作诗:「床头金尽何足道,肝胆轮囷横九区。」《聊斋志异。卷五。鸦头》:「数年,万金荡然。媪见床头金尽,旦夕加白眼。」
《国语辞典》:喘不过气来(喘不过气来)  拼音:chuǎn bù guò qì lai
1.气逆不顺,呼吸不畅。为激烈运动后常有的状态。如:「走慢点,我快喘不过气来。」
2.比喻压力大,陷于极度紧张的状态。如:「大学联考迫在眉睫,逼得我快喘不过气来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穷寇勿迫(窮寇勿迫)
谓对陷于绝境的敌人,不要追迫太急,以防其拼死反扑,造成自己不应有的损失。孙子·军争:“归师勿遏,围师必闕,穷寇勿迫,此用兵之法也。”亦作“ 穷寇勿追 ”、“ 穷寇莫追 ”。后汉书·皇甫嵩传:“兵法:穷寇勿追。” 宋 苏轼 《大臣论下》:“古之为兵者,围师勿遏,穷寇勿追,诚恐其知死而致死力。”明史·外国传六·和兰:“诸将以穷寇莫追,许之。遂扬帆去。”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六:“此在君为困兽犹鬭,在鬼为穷寇勿追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