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漢語大詞典》:雨影
下雨前的景色或迹象。 唐 戴叔伦 《又酬晓灯离暗室》诗之三:“灯光照虚屋,雨影悬空壁。” 宋 杨万里 《晚归遇雨》诗:“略略烟痕草许低,初初雨影伞先知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根牙
(1).犹首尾。牙,同“ 芽 ”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胡综传》:“今若内兵 淮 泗 ,据有 下邳 , 荆 扬 二州,闻声响应,臣从 河 北席卷而南,形势一连,根牙永固。”
(2).比喻事物的萌芽和表现于外的迹象。晋书·刑法志:“使用法执詮者幽於未制之中,采其根牙之微……然后乃可以理直刑正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眹兆
事物的迹象、先兆。眹,通“ 朕 ”。宋史·杨大全传:“然则事有几微於眹兆者,可諫陛下乎?”
分類:迹象先兆
《漢語大詞典》:冥无(冥無)
谓虚无缥缈,无迹象可求。 唐 司空图 《二十四诗品·流动》:“超超神明,返返冥无,来往千载,是之谓乎?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机符(機符)
事物变化的迹象、征兆。 隋 李播《天象赋》:“於是究经纬之终始,徵幽显之机符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败形(敗形)
失败的迹象。三国志·魏志·傅嘏传“ 嘏 常论才性同异, 钟会 集而论之”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:“然则 夏侯 之危兆难覩,而 钟 氏之败形易照也。”
分類:失败迹象
《漢語大詞典》:从迹(從跡)
亦作“ 从跡 ”。
(1).即踪迹。追随仿效;追查。诗·召南·羔羊“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” 毛 传:“委蛇,行可从迹也。” 孔颖达 疏:“动而有法,可使人踪迹而效之。”汉书·淮南厉王刘长传:“王使人上书告相,事下廷尉治。从迹连王,王使人候司。” 颜师古 注:“从,读曰踪。” 章炳麟 《辨诗》:“《七畧》次赋为四家:一曰 屈原 赋,二曰 陆贾 赋,三曰 孙卿 赋,四曰杂赋…… 陆贾 不可得从跡。”
(2).即踪迹。迹象。汉书·张汤传:“事变从迹安起?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蹈机(蹈機)
谓处于事物的迹象和表征已显露的时候。 晋 葛洪 抱朴子·嘉遯:“盖寻微以知著,原始以见终,然而闇夫蹈机不觉,何前识之至难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衅兆(釁兆)
犹征兆。事情发生之前的迹象。宋书·谢晦传:“陛下躬览篇籍,研覈是非,衅兆之萌,宜应深察。”
分類:征兆迹象
《漢語大詞典》:几象(幾象)
隐微的迹象。 南朝 梁 萧统 《谢敕赉制旨大涅槃经疏启》:“臣伏以六爻所明,至邃穷於几象;四书所捴,施命止於域中。”
分類:隐微迹象
《漢語大詞典》:形埒
(1).界域。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:“休息于无委曲之隅,而游敖于无形埒之野。” 三国 蜀 郤正 《释讥》:“管闚筐举守厥所见,未可以言八紘之形埒,信万事之精练也。” 清 王夫之 楚辞通释·九昭:“僕以为抱独心者,岂復存於形埒之知哉!”
(2).形迹,迹象。《淮南子·缪称训》:“道之有篇章形埒者,非至者也。” 高诱 注:“形埒,兆朕也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印象  拼音:yìn xiàng
感官受外界刺激而留存于心中的意象。如:「印象深刻」、「应徵面试时,要小心应对,留给老闆一个好印象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飞牡(飛牡)
汉书·五行志中之上:“ 成帝 元延 元年正月, 长安 章城门 门牡自亡, 函谷关 次门牡亦自亡。 京房 《易传》曰:‘飢而不损兹谓泰,厥灾水,厥咎牡亡。’《妖辞》曰:‘关动牡飞,辟为亡道臣为非,厥咎辞臣谋篡。’”后以“飞牡”为发生变异的征兆、迹象。 王国维 《颐和园词》诗:“南国潢池正弄兵,北 沽 门户仍飞牡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机道(機道)
事物变化的迹象、征兆。《素问·离合真邪论》:“故曰:知其可取如发机,不知其取如扣椎。故曰:知机道者,不可掛以髮。不知机者,扣之不发。” 王冰 注:“机者,动之微,言贵知其微也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败象(敗象)
败落的迹象。 清 采蘅子 《虫鸣漫录》卷二:“司閽随出询之,答曰:‘满面神色,灰中带黑,头项已相离约寸许,以我法论,当大辟,封产。败象已见,无可挽回矣。’” 茅盾 《子夜》十七:“在家庭中,他的威权又已处处露着败象,成了总崩溃!”
分類:败落迹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