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国语辞典》:饱学秀才(饱学秀才)  拼音:bǎo xué xiù cái
学识丰富,见闻广博的读书人。元。萧德祥《杀狗劝夫》第四折:「我每两个都是饱学秀才,倒说我要哄他家私,凭你到那汴梁城里城外问去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二回:「像前科我宜兴严世兄,是个饱学秀才,在场里做完七篇文章,高声朗诵。」
《国语辞典》:辩圃学林(辩圃学林)  拼音:biàn pǔ xué lín
论辩、研究学问的读书人常常聚会的地方。《艺文类聚。卷四九。职官部五。太常》引南朝梁。王僧孺〈太常敬子任府君传〉:「辞人才子,辩圃学林,莫不含毫咀思,争高竞敏。」
《国语辞典》:才储八斗(才储八斗)  拼音:cái chú bā dǒu
形容读书人才华极高。《幼学琼林。卷四。文事类》:「多才之士,才储八斗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读书种子(讀書種子)  拼音:dú shū zhǒng zǐ
世代读书的人。借喻有学问的才子。《明史。卷一四一。方孝孺传》:「成祖发北平,姚广孝以孝孺为托,曰:『城下之日,彼此不降,幸勿杀之。杀孝孺,天下读书种子绝矣。』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过桥巾(過橋巾)
古时读书人所戴的软帽。因其帽顶拱起如桥,故称。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六八回:“只见 温秀才 到了,头戴过桥巾,身穿緑云袄,脚穿雪履、绒袜,进门作揖。”参阅 明 范濂 《云间据目抄·记风俗》
《國語辭典》:白面书生(白面書生)  拼音:bái miàn shū shēng
年轻俊秀,而缺乏经验的读书人。《宋书。卷七七。沈庆之传》:「陛下今欲伐国,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,事何由济。」《三国演义》第三五回:「若孙乾、糜竺辈,乃白面书生,非经纶济世之才。」也作「白面书郎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春风得意(春風得意)  拼音:chūn fēng dé yì
旧时称登进士第后的志得意满为「春风得意」。后用以形容人做事顺利,志得意满的神情。唐。孟郊 登科后诗:「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」元。乔吉《金钱记》第四折:「他见我春风得意长安道,因此上迎头儿将女婿招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书生之见(書生之見)  拼音:shū shēng zhī jiàn
读书人不切实际、不合时宜的见解。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一回:「其中有些话都是窒碍难行。毕竟书生之见,全是纸上谈兵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书香门第(書香門第)  拼音:shū xiāng mén dì
世代读书的人家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○回:「如今眼看著书香门第是接下去了,衣饭生涯是靠得住了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儒闺(儒閨)
读书人家的闺阁。 清 钮琇 觚賸·福寿难兼:“夫幼育儒闺,长称命妇,岂不谓荣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九儒十丐
亦作“ 九儒十匄 ”。 元 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,读书人被列为第九等,仅居末等乞丐之上。 元 谢枋得 《送方伯载归三山序》:“七匠、八娼、九儒、十匄。后之者,贱之也,贱之者,谓无益於国也。” 清 赵翼 陔馀丛考·九儒十丐:“ 郑所南 又谓 元 制:一官、二吏、三僧、四道、五医、六工、七猎、八民、九儒、十丐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匡士
正直的读书人。 明 何景明 《蹇赋》:“孅趋曲趦兮,匡士所恶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搢绅先生(搢紳先生)
古代服儒服的读书人。庄子·天下:“其在於《乐》者, 邹 鲁 之士,搢绅先生多能明之。” 成玄英 疏:“ 邹 鲁 之地儒服之人能明之也。” 汉 司马相如 《难蜀父老》:“至于 蜀 都,耆老大夫搢绅先生之徒二十有七人,儼然造焉。” 唐 韩愈 《送浮屠文畅师序》:“其周游天下,凡有行,必请於搢绅先生以求咏謌其所志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劣衿
品行恶劣的生员。衿,青衿,旧代指读书人。 清 黄六鸿 《福惠全书·莅任·忍性气》:“迨 鸿 继补 东光 ,有劣衿某,平日把持衙门,包揽赋税,无异彼生。”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立宪纪闻》:“今地方官所严惩者有四:劣绅也,劣衿也,土豪也,讼棍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