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漢語大詞典》:引虑(引慮)
传讯囚犯,录其罪状及决狱情况。虑,通“ 録 ”。 唐 冯翊 桂苑丛谈·太尉朱崖辩狱:“一旦引虑之际,公疑其未尽,微以意揣之,髠人乃具实以闻。”资治通鉴·后唐明宗天成二年:“庚午,初令天下长吏每旬亲引虑繫囚。” 胡三省 注:“引虑繫囚,即汉书所谓録囚徒也。自 唐 以来,率曰虑囚,考之先儒,虑亦读为録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讯录(訊録)
谓省察、审讯囚徒罪状。 元 袁桷 《新建鄞县尉厅记》:“廨毁于兵,踰五十年,尉率其兵徒,随所寓,无常地,讯録之所,不具於观瞻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怗辞(怗辭)
伏罪状词。《宋书·礼志二》:“既被催摄二三日,甫输怗辞。虽理屈事穷,犹闻义耻服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犯由牌
古代处决罪犯时,公布罪状的牌子或告示。 元 关汉卿 《蝴蝶梦》第一折:“不能勾金榜上分明题姓字,则落得犯由牌书写名儿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四十回:“把这 宋江 、 戴宗 的供状招欵粘连了,一面写下犯由牌,教来日押赴市曹斩首施行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九:“太守命牢中取出 申春 等死囚来,读了犯由牌,押赴市曹处斩。”
《国语辞典》:兴师见罪(兴师见罪)  拼音:xīng shī jiàn zuì
出兵攻伐有罪的人。后亦指宣布他人罪状,加以谴责。《孤本元明杂剧。衣锦还卿。头折》:「今有沛公无礼,他先入关中,封秦府库,改秦苛法。某欲兴师见罪,沛公尽献秦之宝物,投吾麾下。」也作「兴师问罪」。
《国语辞典》:无罪开释(无罪开释)  拼音:wú zuì kāi shì
因罪状不成立而获释放。如:「老王获判无罪开释,莫大的冤屈终得洗刷乾净了。」
《国语辞典》:画伏状(画伏状)  拼音:huà fú zhuàng
在罪状上画押。元。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二折:「既然招了,著她画了伏状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罪款
罪状的条款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九二回:“ 乌某人 是叫八个都老爷联名参的,罪款至七十多条,贜款八百多万。”
分類:罪状条款
《國語辭典》:查办(查辦)  拼音:chá bàn
查明罪状,予以惩罚。《红楼梦》第九四回:「昨日老爷见了揭帖生气,把芹儿和女尼女道等都叫进府来查办。」也作「查究」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笔伐口诛(筆伐口誅)
书面和口头宣布罪状,进行声讨。 清 忧患馀生 《〈官场现形记〉序》:“而吾辈不畏强御,不避斧鉞,笔伐口诛,大声疾呼,卒伸大义于天下,使若辈凛乎不敢犯清议。”参见“ 口诛笔伐 ”。
《國語辭典》:口诛笔伐(口誅筆伐)  拼音:kǒu zhū bǐ fā
用言语和文字来揭发、谴责他人的罪状。明。汪廷讷《三祝记》第一四出:「他捐廉弃耻,向权门把富贵贪求,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,陇上墦间识者羞。」也作「笔诛口伐」、「口伐舌击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枷号(枷號)  拼音:jiā hào
带枷示众。元。石君宝《秋胡戏妻》第四折:「著重责四十板,枷号三个月。」《金瓶梅》第一七回:「圣旨下来,拿送南牢问罪。门下亲族用事人等,都问拟枷号充军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鸣鼓而攻(鳴鼓而攻)  拼音:míng gǔ ér gōng
群起声讨。《论语。先进》:「季氏富于周公,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。子曰:『非吾徒也。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。』」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九回:「如今见我这等回来,他们竟自闭门不纳,还道我不是安份之徒,竟大家鸣鼓而攻起来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