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漢語大詞典》:罪案
罪状;罪名。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一:“不知 李林甫 、 秦檜 即不倾陷善类,亦作宰相,徒自增罪案耳。” 清 洪升 《长生殿·情悔》:“只想我在生所为,那一桩不是罪案?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六十回:“虽説‘欲加之罪,何患无词’,究竟也要拏着人家的罪案,才有话好説啊。” 鲁迅 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六论“文人相轻”--二卖》:“‘老作家’的‘老’字,就是一宗罪案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犯由
(1).罪状。 宋 周密 武林旧事·元夕:“京尹幕次,例占市西坊繁闹之地……其前列荷校囚数人,大书犯由云:‘某人为不合抢扑釵鐶,挨搪妇女。’” 元 王实甫 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二折:“若问着此一节呵如何诉休?你便索与他箇知情的犯由。” 清 黄六鸿 《福惠全书·莅任·亲查阅》:“验年貌,问明犯由。”
(2).“ 犯由牌 ”的省称。《水浒传》第二七回:“ 东平 府尹判了一箇‘剐’字,拥出长街。两声破鼓响,一棒碎锣鸣;犯由前引,混棍后催。”警世通言·计押番金鳗产祸:“ 庆奴 不合因姦杀害两条性命,押赴市曹处斩。但见:犯由前引,棍棒后随。”详“ 犯由牌 ”。
分類:罪状
《漢語大詞典》:犯由牌
古代处决罪犯时,公布罪状的牌子或告示。 元 关汉卿 《蝴蝶梦》第一折:“不能勾金榜上分明题姓字,则落得犯由牌书写名儿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四十回:“把这 宋江 、 戴宗 的供状招欵粘连了,一面写下犯由牌,教来日押赴市曹斩首施行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九:“太守命牢中取出 申春 等死囚来,读了犯由牌,押赴市曹处斩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恶状(惡狀)
罪状。新唐书·杨嗣复传:“故事,大臣非恶状明白,未有诛死者。”
分類:罪状
《漢語大詞典》:恶单(惡單)
犹罪状。警世通言·桂员外穷途忏悔:“ 牛公子 羞变成怒,写家书一封差人往京师,揑造 施 家三世恶单,教父亲讨 李平章 关节,託嘱地方上司官,访拿 施还 出气。”
分類:罪状
《漢語大詞典》:坐状(坐狀)
罪状。后汉书·应奉传:“及还,太守备问之, 奉 口説罪繫姓名,坐状轻重,无所遗脱,时人奇之。”
分類:罪状
《漢語大詞典》:辜功
罪状。书·吕刑:“狱货非宝,惟府辜功。” 蔡沉 集传:“辜功,犹云罪状。”
分類:罪状
《漢語大詞典》:丹书(丹書)
(1).古时以朱笔记载犯人罪状的文书。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:“初, 斐豹 ,隶也,著於丹书。” 杜预 注:“盖犯罪没为官奴,以丹书其罪。” 三国 魏 曹操 《度关山》诗:“有燔丹书,无普赦罪。”文选·陆机〈谢平原内史表〉:“苟削丹书,得夷平民。” 李周翰 注:“丹书,定罪之书。”
(2).传说中赤雀所衔的瑞书。吕氏春秋·应同:“及 文王 之时,天先见火,赤乌衔丹书集於 周 社。”史记·周本纪“生 昌 ,有圣瑞” 张守节 正义引《尚书帝命验》:“季秋之月甲子,赤爵衔丹书入于 酆 ,止于 昌 户。其书云:‘敬胜怠者吉,怠胜敬者灭……以不仁得之,不仁守之,不及其世。’” 北周 庾信 《周祀五帝歌·赤帝云门舞》:“赤雀丹书飞送迎,朱絃絳鼓罄虔诚。”
(3).指《洛书》。传说 夏禹 治水时, 洛水 神龟负之而出,故称《洛书》《淮南子·俶真训》:“ 洛 出丹书, 河 出緑图。”
(4).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袭的享有免罪等特权的证件。 汉 司马迁 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僕之先,非有剖符丹书之功。”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四:“肆申白马之盟,庸示丹书之约。” 明 张居正 《拟唐回鹘率众内附群臣贺表》:“丹书锡誓,既崇 日逐 之封;赤芾疏荣,仍懋秩訾之赏。”
(5).朱笔书写的文字。 汉 荀悦 《汉纪·昭帝纪》:“ 汉 使至 匈奴 , 常惠 数私见使,教之曰:‘陛下亲射 上林 中,得白雁,足有繫帛丹书,言 武 等在荒泽中。’” 景耀同 《次韵黄季刚相思》之一:“囓臂当年底有盟,丹书斜上甚分明。”
(6).朱笔书写的诏书。 唐 武元衡 《奉酬淮南中书相公见寄》诗:“金玉裁玉度,丹书奉帝俞。” 元 白朴 《墙头马上》第四折:“亲捧丹书下九重,路人争识五花驄。” 明 李东阳 《送焦守静先生使襄府》诗:“丹书玉节又南行,一日龙光起四瀛。”
(7).古代方士用以呪邪镇鬼的朱文符书。 汉 仲长统 《昌言》:“於是淫厉乱神之礼兴焉,侜张变怪之言起焉,丹书厌胜之物作焉。”后汉书·方术传·解奴辜:“又 河 南有 麴圣卿 ,善为丹书符劾,厌杀鬼神而使命之。”
(8).道教语。即丹书墨箓。指以墨书写符文的朱漆之简。泛指炼丹之书,道教经书。见《云笈七籤》卷七。 明屠隆《綵毫记·祖饯都门》:“授丹书早晚驱鸡,与夫人同学驂鸞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问罪(問罪)
亦作“ 问辠 ”。 宣布对方罪状,加以谴责、声讨。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·永宁寺:“正欲问罪於 尔朱 ,出卿於桎梏。”隋书·炀帝纪下:“ 商 郊问罪, 周发 成 文王 之志。” 明 郑若庸 《玉玦记·接望》:“土宇方惊骚动,问辠欲全忠勇。” 鲁迅 《三闲集·通信》:“盖天下的事,往往决计问罪在先,而搜集罪状(普通是十条)在后也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明刑
(1).明确的法令。《诗·大雅·抑》:“罔敷求先王,克共明刑。” 毛 传:“刑,法也。”后汉书·阜陵质王延传:“经有正义,律有明刑。”
(2).指把犯人所犯罪状写在板上,置于其背以示惩罚。周礼·地官·司救:“三罚而士加明刑。” 郑玄 注:“加明刑者,去其冠饰,而书其衺恶之状,著之背也。”
(3).严明的刑罚。荀子·议兵:“雕雕焉县贵爵重赏於其前,县明刑大辱於其后,虽欲无化,能乎哉?” 唐 白居易 《得甲去妻后妻犯罪请用子荫赎罪甲怒不许判》:“旋观怨偶,遽抵明刑。”
(4).指严明刑罚。 宋 李纲 《谢落职依旧宫祠居住表》:“辅相失职,宜即明刑。天地有容,祗从薄责。”
(5).谓以刑法晓喻民众。南史·宋纪上·武帝:“阜财利用,繁殖黎元,编户岁滋,疆宇日启,导德明刑,四境有截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自供
(1).自行供给。资治通鉴·唐肃宗至德元载:“应须士马、甲仗、粮赐等,并於当路自供。” 唐 杜甫 《诸将》诗之三:“朝廷衮职虽多预,天下军储不自供。” 明 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·王安石变法:“此天下之良法,使民自供,初无所扰,何待丰岁?” 明 钱澄之 《田家苦》诗:“老夫生计苦疏慵,学稼东皋拟自供。”
(2).受审人自述案情,招认罪状。古今小说·汪信之一死救全家:“但行兇非止一人,据 革 自供当时逃散,不记姓名。” 郭沫若 《棠棣之花》第五幕:“执问涂厕人, 豫让 乃自供:欲报 智伯 仇,故变名为佣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招子
(1).招贴。警世通言·吕大郎还金完骨肉:“ 王氏 生下一个孩子……跟邻舍家儿童出去看神会。夜晚不回。夫妻两个烦恼,出了一张招子,街坊上叫了数日,全无影响。” 清 李渔 《玉搔头·错获》:“皇帝家中走了人,叫我百姓替他贴招子。”
(2).犹招牌。似今之广告。 宋 无名氏 《错立身》戏文第四出:“今早掛了招子,不免叫出孩儿来,商量明日杂剧。”《老残游记》第二回:“见那墙上贴了一张黄纸,有一尺长,七八寸宽的光景,居中写着‘説鼓书’三个大字……只不知道这是什么事情,别处也没有见过这样招子。”
(3).犹花招,办法。 顾笑言 《你在想什么?》十四:“你为什么非得想那些笨到家了的招子。”
(4).旧时死刑犯就刑时插在身后标明姓名与罪状的纸牌。 老舍 《黑白李》:“车越走越近了,两个白招子随着车轻轻地颤动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面首
(1).面部;头脸。太平广记卷三六八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·刘玄:“日暮,忽见一著乌袴褶来取火,面首无七孔,面莽党然。” 明 陈子龙 《仙都山记》:“ 东山 之上,有二峰卓立,一頎而直,一短而傴,皆有面首,曰 媍姑峰 。”
(2).容颜;面貌。贤愚经·师质子摩头罗世质品:“时 师质 妇,便觉有娠,日月已足,生一男儿,面首端正,世之少双。” 唐 寒山 《诗》之四三:“二人同老少,一种好面首。”《醉醒石》第八回:“﹝ 王勤 ﹞到十四五,面首儿好,也先了孌童之数。”
(3).指姣美的男子。宋书·臧质传:“﹝ 臧质 ﹞坐前伐 蛮 ,枉杀队主 严祖 ,又纳面首生口,不以送臺,免官。”南齐书·倖臣传·茹法亮:“﹝ 宋孝武帝 ﹞校猎 江 右,选白衣左右百八十人,皆面首富室,从至 南州 。”
(4).“ 面首左右 ”的省称。亦泛指供贵妇人玩弄的美男子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·颜氏:“而生平不孕,遂出貲购妾。谓生曰:‘凡人置身通显,则买姬媵以自奉;我宦迹十年,犹一身耳。君何福泽,坐享佳丽?’生曰:‘面首三十人,请卿自置耳。’相传为笑。” 清 感惺 《断头台》第四出:“奴家为一国母仪,万人瞻仰……置一班的面首,选几辈的男嬪,也是不为太过的。” 曹禺 《日出·登场人物》:“ 胡四 --一个游手好闲的‘面首’,二十七岁。”
(5).指女伎;情妇。新唐书·酷吏传·来俊臣:“以官户无面首,闻 吐蕃 酋 阿史那斛瑟罗 有婢善歌舞,令其党告以谋反,而求其婢。” 陈独秀 《〈科学与人生观〉序》:“他若生在 意大利 ,会以多获面首夸示其群。”
(6).指书法的面目。 唐 窦臮 《述书赋下》:“余稽古而翫能,因假能而有説,匪徒姓名记録,面首超越,相质披文,虚空岁月者矣。”
(7).谓当面自陈罪状。 宋 孔平仲 续世说·直谏:“ 韦处厚 从容奏曰:‘臣有大罪,伏乞面首。’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罪状(罪狀)
(1).犯罪的事实。孔丛子·问军礼:“先期三日,有司明以敌人罪状,告之史。”后汉书·陈龟传:“﹝ 梁冀 ﹞暴虐日甚, 龟 上疏言其罪状,请诛之。” 唐 柳宗元 《寄许京兆孟容书》:“ 宗元 於众党人中,罪状最甚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三回:“同乡京官在会馆议他的罪状。”
(2).宣布他人罪行。晋书·桓玄传:“ 玄 大悦,乃留其兄 伟 守 江陵 ,抗表率众,下至 寻阳 ,移檄京邑,罪状 元显 。”宋史·奸臣传三·秦桧:“ 河南 诸郡相继陷没,帝始大怪,下詔罪状 兀朮 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三二回:“汝前为 本初 作檄,但罪状孤可也;何乃辱及祖、父耶?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薄责(薄責)
(1).用低标准来要求。论语·卫灵公:“躬自厚而薄责於人,则远怨矣。”
(2).轻微的责备或责罚。 宋 苏轼 《上神宗皇帝书》:“而自 建隆 以来,未尝罪一言者,纵有薄责,旋即超升。”明史·徐阶传:“故圣帝明王,有言必察。即不实,小者置之,大则薄责而容之,以鼓来者。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·金生色:“俄邻子以执奸自首,既薄责逐释讫;而妇兄 马彪 素健讼,具词控妹冤。”
(3).簿责。根据文书所列的罪状来诘责审理。 宋 范仲淹 《宋故卫尉少卿分司西京胡公神道铭》序:“公於部中择其挟贵人势力,州县不敢动者一二家,薄责于庭,众皆大惧。” 明 刘若愚 酌中志·内府职掌纪略:“奉旨将掌厂值日内臣 贺尧年 、监督主事 蔡宸恩 下狱薄责之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周内
亦作“ 周纳 ”。 弥补漏洞,使之周密。引申为罗织罪状,陷人于罪。汉书·路温舒传:“上奏畏却,则锻练而周内之。” 王念孙 读书杂志·汉书九:“今案内读为‘纳’,纳者,补也;周,密也……谓密补其奏中之罅隙。”明史·杨博传:“其后 张居正 逐 拱 ,将周内其罪, 博 毅然争之。” 鲁迅 《三闲集·序言》:“我以为无产阶级是不会有这样锻炼周纳法的,他们没有学过‘刀笔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