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共302,分21页显示  上一页  1  2  3  5  6  7  8 下一页
分类词汇(续上)
田里
桑田
一区
石田
田间
山田
田庐
田舍
地主
良田
营田
耕田
民田
常住
田宅
《國語辭典》:田里  拼音:tián lǐ
1.田地和住宅。《周礼。地官。遂人》:「致氓以田里,安氓以乐昏。」《孟子。离娄下》:「去三年不反,然后收其田里。」
2.故居、乡里。《史记。卷一二○。汲黯传》:「黯耻为令,病归田里。」《晋书。卷八○。王羲之传》:「虽不能兴言高咏,衔杯引满,语田里所行,故以为抚掌之资,其为得意,可胜言邪!」
《國語辭典》:桑田  拼音:sāng tián
1.栽植桑树的田地。《诗经。鄘风。定之方中》:「星言夙驾,说于桑田。」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八回:「过了半年光景,他忽然有事要到肇庆去巡阅,他便说出来要顺便踏勘桑田。」
2.比喻世事变迁。明。杨珽《龙膏记》第三○出:「看人间几变桑田,忙提觉柱下仙官,早唤醒绣户婵娟,休恋著舞镜飞鸾。」
3.地名。春秋时虢国属地,约于今河南省阌乡县东北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桑田沧海(桑田滄海)
晋 葛洪 神仙传·麻姑:“ 麻姑 自説云:‘接侍以来,已见 东海 三为桑田,向到 蓬莱 水浅,浅于往者会时畧半也,岂将復还为陵陆乎!’”后因以“桑田沧海”喻世事的巨大变迁。 元 王进之 《春日田园杂兴》诗:“桑田沧海几兴亡,岁岁东风自扇扬。” 清 孙枝蔚 《空城雀》诗:“自从桑田变沧海,经过空城泪如泉。”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:“列公,你道怎个苍狗白云,天心无定;桑田沧海,世事何常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一区(一區)
(1).一个区域。史记·孟子荀卿列传:“中国外如 赤县神州 者九,乃所谓九州也。於是有裨海环之,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,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。” 三国 魏 嵇康 《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》:“足下将谓吾与 墨 不殊,今不辞同有鬼,但不偏守一区,明所当然,使人鬼同谋,幽明并济,亦所以求衷,所以为异耳。”朱子语类卷五三:“人君国都如井田样,画为九区,面朝背市,左祖右社,中间一区则君之宫室。”
(2).表数量。指一块田地。 汉 刘向 说苑·反质:“ 卫 有五大夫,俱负缶而入井灌韭,终日一区。” 元 刘因 《新晴》诗:“埋盆欲学鱼千里,试地先栽芋一区。” 清 钮琇 觚賸·杜曲精舍:“买田一区、屋数楹于 杜曲 。”
(3).表数量。指一所宅院。后汉书·刘盆子传:“赐宅人一区,田二顷。” 宋 陈师道 《徐氏闲轩》诗:“君寧平世经三釜,我亦东原有一区。” 元 马致远 《岳阳楼》第一折:“恰行过一区道院,几处斋堂。”
(4).一类;一团。 晋 张华 《鹪鹩赋》:“阴阳陶蒸,万品一区。” 宋 胡宏 《胡子知言·疑义》:“今以天理人欲,混为一区,恐未允当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石田  拼音:shí tián
不能耕种的田。比喻毫无用处的物品。《左传。哀公十一年》:「得志于齐,犹获石田也,无所用之。」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一六回:「你伯父虽然讨了两个姨娘,却都是同石田一般的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田间(田間)
亦作“ 田閒 ”。
(1).田地里。史记·李将军列传:“ 广 家与故 潁阴侯 孙屏野居 蓝田 南山 中射猎。尝夜从一骑出,从人田閒饮。”后汉书·王丹传:“每岁农时,輒载酒肴於田閒,候勤者而劳之。” 老舍 《骆驼祥子》三:“走到什么地方了?不想问了,虽然田间已有男女来作工。”
(2).泛指农村、乡间。 唐 戴叔伦 《送萧二》诗:“拟向田间老此身,寒郊怨别甚於春。” 宋 苏轼 《答钱济明书》:“闻 鲁直 、 无咎 辈皆起,而公独为猘子所啮,尚栖迟田间。” 明 沈德符 野获编·内阁三·宗伯大拜:“ 沈归德 、 朱山阴 俱以故宗伯起田间入东阁。”儒林外史第三五回:“只是百姓未尽温饱……所以特将先生起自田间,望先生悉心为朕筹画,不必有所隐讳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山田
(1).山中狩猎。周礼·地官·山虞:“若大田猎,则莱山田之野。” 贾公彦 疏:“若田在山,则山虞芟莱草木於可陈之处。”
(2).指下等田。对高田(上等田)、间田(中等田)而言。管子·山国轨:“山田以君寄币振其不赡,未淫失也。”
(3).山间的田地。汉书·楚元王刘交传:“免为庶人,屏居山田。”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·汶水:“林木緻密,行人鲜有能至矣。又有少许山田,引灌之踪尚存。” 清 顾炎武 《江上》诗:“岁旱耕山田,抱瓮禾不长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田庐(田廬)  拼音:tián lú
田地房屋。《汉书。卷七一。疏广传》:「顾自有旧田庐,令子孙勤力其中,足以共衣食,与凡人齐。」《文选。左思。咏史诗八首之一》:「功成不受爵,长揖归田庐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田舍  拼音:tián shè
农田和房舍。《史记。卷六九。苏秦列传》:「地名虽小,然而田舍庐庑之数,曾无所刍牧。」《汉书。卷三七。季布栾布田叔传。季布》:「朱家心知其季布也,买置田舍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地主  拼音:dì zhǔ
1.住在本地的人。如:「尽地主之谊」。《左传。哀公十二年》:「夫诸侯之会事既毕矣,侯伯致礼,地主归饩,以相辞也。」
2.土地所有权人。如:「你别小看了老王,他可是本地的大地主,附近的地几乎全是他的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地主之谊(地主之誼)  拼音:dì zhǔ zhī yì
本地主人应尽的情谊。指招待外地来的客人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二二回:「晚生得蒙青目,一日地主之谊也不曾尽得,如何便要去?」《文明小史》第一回:「况且他们来的是客,你我有地主之谊,书上还说送往迎来,这是一点不错的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良田  拼音:liáng tián
肥沃的田地。三国魏。曹植〈赠徐干诗〉:「良田无晚岁,膏泽多丰年。」晋。陶渊明〈桃花源记〉:「有良田、美池、桑竹之属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营田(營田)  拼音:yíng tián
1.经营农事。《新唐书。卷一一一。张俭传》:「大教民营田,收谷数十万斛。」
2.公家集聚流民,供给住宿以耕种田地的一种屯田制度。《文献通考。卷七。田赋考。屯田》:「营田者,募民耕之,而分里筑室。」
3.屯田的田地。《新唐书。卷一四三。薛珏传》:「初,州有营田,宰相遥领使,而刺史得专达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耕田  拼音:gēng tián
泛指耕种田地的一切活动。《韩非子。显学》:「今上急耕田垦草,以厚民产也。」《乐府诗集。卷八三。杂歌谣辞一。无名氏。击壤歌》:「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。凿井而饮,耕田而食,帝何力于我哉?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民田
旧时民家私有的田地。与官田对称。史记·滑稽列传:“发民凿十二渠,引 河 水灌民田。”清史稿·高宗纪一:“﹝上﹞命停 顾琮 议限民田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常住  拼音:cháng zhù
佛教用语:(1)永存。《大乘大义章。卷上》:「法性者,有佛、无佛常住不坏。」(2)解脱的境界。《南齐书。卷五四。高逸传。顾欢传》:「此非所归,归在常住。」(3)寺院或僧人的用具。唐。冯翊《桂苑丛谈。太尉朱崖辩狱》:「太尉朱崖出镇浙右,有甘露知主事者诉交代得常住什物,被前主事隐用却常住金若干两。」《水浒传》第六回:「只因是十方常住,被一个云游和尚引著一个道人来此住持,把常住有的没的都毁坏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田宅
田地和房屋。礼记·曲礼上:“献田宅者,操书致。”史记·平準书:“ 式 入山牧十餘岁,羊致千餘头,买田宅。” 宋 梅尧臣 《依韵和永叔见寄》:“儻公他时买田宅,愿以藜杖从招携。” 贺锦斋 《澧沅歌》:“抽税筹款征钱粮,催租逼押夺田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