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漢語大詞典》:故乡(故鄉)
家乡。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。荀子·礼论:“过故乡,则必徘徊焉,鸣号焉,躑躅焉,踟蹰焉,然后能去之。”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大风起兮云飞扬,威加海内兮归故乡。” 唐 李白 《静夜思》诗: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” 冰心 《晚晴集·我的故乡》:“我生于一九○○年十月五日(农历庚子年闰八月十二日),七个月后,我就离开了故乡-- 福建 福州 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故国(故國)
(1).历史悠久的国家。孟子·梁惠王下:“所谓故国者,非谓有乔木之谓也,有世臣之谓也。”
(2).已经灭亡的国家;前代王朝。 南唐 李煜 《虞美人》词:“小楼昨夜又东风,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。” 宋 苏轼 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词:“故国神游,多情应笑我,早生华髮。”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:“﹝ 南宋 遗民词﹞多悽惻伤感,不忘故国。”
(3).本国;祖国。战国策·燕策三:“昔者, 柳下惠 吏於 鲁 ,三黜而不去。或谓之曰:‘可以去。’ 柳下惠 曰:‘苟与人之异,恶往而不黜乎?犹且黜乎,寧於故国尔。’” 南朝 梁 丘迟 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见故国之旗鼓,感平生於畴昔。”《花城》1981年第6期:“怕忘了自己是 中国 人,生活习惯基本上保持故国的一套。”
(4).故乡;家乡。 唐 曹松 《送郑谷归宜春》诗:“无成归故国,上马亦高歌。” 宋 叶适 《故知枢密院事施公墓志铭》:“祈归故国,草木华润;世韙其退,有考其进。” 苏曼殊 《吴门依易生韵》之十:“故国已随春日尽,鷓鴣声急使人愁。”
(5).旧都;古城。史记·穰侯列传:“ 齐 人攻 卫 ,拔故国,杀 子良 。” 司马贞 索隐:“ 卫 之故国,盖 楚丘 也。” 唐 刘禹锡 《石头城》诗:“山围故国周遭在,潮打空城寂寞迴。”
(6).从前的封邑。汉书·孔光传:“ 光 復为御史大夫,二月为丞相,復故国 博山侯 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故里
故乡;家乡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别赋》:“视乔木兮故里,决北梁兮永辞。”《敦煌变文集·秋胡变文》:“臣得重赏,由如衣锦夜行;特望天恩,放臣皈国,还於故里,岂不是大王慈恩?” 宋 陈师道 《次韵苏公题欧阳叔弼息斋》:“行者归故里,居者爱吾庐。” 郭小川 《厦门风姿》诗:“呵,我所熟悉的山区--我们英雄的故里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乡里(鄉里)
(1). 周 制,王及诸侯国都郊内置乡,民众聚居之处曰里。因以“乡里”泛指乡民聚居的基层单位。周礼·地官·遗人:“掌邦之委积以待惠施,乡里之委积以卹民之囏阨。” 郑玄 注:“乡里,乡所居也。”吴子·治兵:“乡里相比,什伍相保。”晋书·隐逸传·陶潜: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,拳拳事乡里小人邪!” 朱自清 《中国歌谣·歌谣释名》:“民歌可以分为两种:一种为自然民谣;一种为假作民谣。二者的共同点,都是流行乡里间的徒歌。”
(2).家乡;故里。管子·立政:“劝勉百姓,使力作毋偷,怀乐家室,重去乡里,乡师之事也。”后汉书·刘盆子传:“﹝ 杨音 ﹞与 徐宣 俱归乡里,卒於家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三九回:“﹝ 黄文炳 ﹞胜如己者害之,不如己者弄之,专在乡里害人。” 叶圣陶 《倪焕之》二六:“譬如 蒋士镳 ,平时欺侮善良,横行乡里,那倒要当心点儿。”
(3).居里或籍贯相同的人。犹乡亲;同乡。墨子·尚贤中:“入则不慈孝父母,出则不长弟乡里。”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·贤媛:“ 许允 为吏部郎,多用乡里。” 清 陈康祺 《郎潜记闻》卷一:“时知县事者为 湖北 温壮勇公 绍原 , 陆制军 乡里也。” 黄谷柳 《虾球传·难童之家》:“好,我们两人算是同乡了。喂,乡里,你大还是我大?”
(4).指居里或籍贯相同。周书·寇洛传:“及 贺拔岳 西征, 洛 与之乡里,乃募从入 关 。” 明 王琦 寓圃杂记卷下:“公与 熊 有乡里之好,因以阴隲之説諭之, 熊 不省。”明史·奸臣传·鄢懋卿:“ 植 与 嵩 乡里,尝劝 嵩 杀 杨继盛 。”
(5).指妻。 南朝 梁 沈约 《山阴柳家》诗:“还家问乡里,詎堪持作夫?”南史·张彪传:“ 沈泰 説 陈文帝 遣 章昭达 领千兵重购之,并图其妻…… 彪 知不免,谓妻 杨 呼为乡里曰:‘我不忍令乡里落佗处,今当先杀乡里然后就死。’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乡国(鄉國)
(1).故国。 汉 赵晔 吴越春秋·勾践入臣外传:“吾已絶望,永辞万民,岂料再还,重復乡国。” 唐 张籍 《送新罗使》诗:“悠悠到乡国,还望海西天。”白雪遗音·马头调·昭君出塞:“恼恨 毛延寿 ,与你何仇将俺害,(到得此地来,)弄的俺抛离乡国。”
(2).家乡。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·勉学:“父兄不可常依,乡国不可常保。” 唐 杜俨 《客中作》诗:“容颜岁岁愁边改,乡国时时梦里还。” 清 顾炎武 《吴兴行赠归高士祚明》:“三年干戈暗乡国,有兄不得归塋域。”
分類:家乡故国
《漢語大詞典》:乡闾(鄉閭)
亦作“鄊閭”。
(1).古以二十五家为闾,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,因以“乡閭”泛指民众聚居之处。管子·幼官:“閒男女之畜,修乡閭之什伍。”南齐书·礼志上:“郡县有学,乡閭立教。” 宋 王安石 《原教》:“夫妇者无失其为夫妇也,率是也有赏,不然则罪,乡閭之师,族酇之长。”
(2).家乡;故里。 三国 魏 阮籍 《大人先生传》:“少称乡閭,长闻邦国。” 宋 曾巩 《应举启》:“足跡不游於场屋,姓名不署於乡閭。” 元秦竹村《行香子·知足》曲:“壮岁乡閭,养志闲居。” 清 朱彝尊 《题张上舍劭竹林独坐图》诗:“十年不对乡閭竹,垞北垞南思杀人。” 清 汪文桂 《秋日同季弟归里和韵》:“秋深才得返鄊閭,弱弟偕行赋《遂初》。”
(3).乡亲;同乡。后汉书·朱儁传:“ 儁 以孝致名,为县门下书佐,好义轻财,乡閭敬之。”旧唐书·高季辅传:“丑言过行,见嗤於乡閭;忘义私昵,取摈於亲族。” 宋 苏辙 《巢谷传》:“予以乡閭,故幼而识之。” 明 无名氏 《白兔记·祭赛》:“乡閭来朝贺,社户保灾非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本根
(1).草木的根干。左传·隐公六年:“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:芟夷藴崇之,絶其本根,勿使能殖。” 宋 李纲 《论用兵》:“以多胜敌者,必将以殄灭为期,而不再举,其机在多。譬犹拔大木之本根,非众其力则不可。” 清 邵曾训 《蚕妇吟》:“种桑亦爱枝叶多,空抱本根奈尔何。”
(2).根本。指事物的最重要部分。庄子·知北游:“惛然若亡而存,油然不形而神,万物畜而不知,此之谓本根。” 成玄英 疏:“亭毒羣生,畜养万物,而玄功潜被,日用不知,此之真力,是至道一根本也。” 宋 司马光 《赠邵兴宗》诗:“君子固无愧,立身明本根。” 明 李东阳 《祁阳县学重修记》:“其弊也,则修节目而弃本根。”
(3).根基,基础。晋书·刘颂传:“借令愚劣之嗣,蒙先哲之遗绪,得中贤之佐,而树国本根不深,无干辅之固,则所谓任臣者化而为重臣矣。” 鲁迅 《坟·文化偏至论》:“久食其赐,信乃弥坚,渐而奉为圭臬,视若一切存在之本根。”
(4).指基地。 宋 陆游 《山南行》:“会看金鼓从天下,却用 关中 作本根。”《宣和遗事》后集:“神京者, 太祖 、 太宗 一统之本根。”
(5).本原,初始。北齐书·杜弼传:“窃惟《道》《德》二经,阐明幽极,旨冥动寂……实众流之江海,乃羣艺之本根。” 唐 韩愈 《论淮西事宜状》:“原其本根,皆是国家百姓,进退皆死,诚可閔伤。” 宋 陈亮 《普明寺长生谷记》:“及至后世,於民之中又有为释老之徒者,坏形恶服,不耕不蚕,以自枯槁于山林,而求识其所谓心性之本根者。”
(6).指最初的。 汉 王充 论衡·正说:“説论语者,但知以剥解之问,以纤维之难,不知存问本根篇数章目。”
(7).根由,根源。汉书·张耳陈馀传:“具道本根所以,王不知状。” 宋 范仲淹 《润州谢上表》:“议治乱之本根,求治乱之故事。” 章炳麟 《四惑论》:“法律本浮栖之物,无可索其本根,类如是矣。”
(8).喻指帝室。汉书·诸侯王表序:“内亡骨肉本根之辅,外亡尺土藩翼之卫。” 明 沈德符 野获编·宗藩·二邵王建白:“天下将谓主上薄于本根,非亲亲盛节。”
(9).喻指家乡,故土。 明 刘基 《题解于伯机杜工部诗后》诗:“我今亦飘泊,不得归本根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田庐(田廬)
(1).田中的庐舍。泛指农舍。管子·四时:“令禁扇去笠,毋扱免,除急漏田庐。” 尹知章 注:“田中之庐欲漏之,不欲人恶盛阳之气也。” 宋 王安石 《和农具·田庐》:“田父结田庐,聊容一身息。” 明 万寿祺 《赠胡彦远》诗:“荷锄归去田庐闭,莫向人间学问津。”
(2).田地和房屋。汉书·疏广传:“顾自有旧田庐,令子孙勤力其中,足以共衣食,与凡人齐。”新唐书·食货志二:“人小乏则取息利,大乏则鬻田庐。”元史·王庆端传:“﹝ 庆端 ﹞从 世祖 北征,还……建威武营,以处卫兵,经画田庐,使各安业。” 欧榘甲 《新广东》四:“我民之田庐为他人所占,妻女为他人所淫。”
(3).指家乡。 晋 左思 《咏史》之一:“功成不受爵,长揖归田庐。” 唐 韦应物 《秋郊作》诗:“方愿 沮 溺 耦,淡泊守田庐。” 清 姚鼐 《题外甥马器之长夏校经图》诗:“抱志不得朋,嘅叹终田庐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乡井(鄉井)
(1).家乡。 唐 崔峒 《酬李补阙雨中寄赠》诗:“白髮还乡井,微官有子孙。” 明 谢谠《四喜记·催赴春闱》:“若成名,便还乡井。” 秦牧 《向祖国》:“有的人远走国外的时候,要带一包乡井的土藏在自己身旁。”
(2).指同乡的人。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·黄忠端公:“酒以合欢,今乡井相聚,小饮可乎?”
分類:家乡同乡
《漢語大詞典》:家门(家門)
(1).上古指卿大夫之家。左传·昭公三年:“政在家门,民无所依。” 杜预 注:“大夫专政。”
(2).指大臣之家。三国志·魏志·袁术传“将归帝号於 绍 ,欲至 青州 从 袁谭 ,发病道死”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:“ 术 归帝号於 绍 曰:‘ 汉 之失天下久矣,天子提挈,政在家门,豪雄角逐,分裂疆宇,此与 周 之末年七国分势无异,卒彊者兼之耳。’”
(3).自家的门口。指自己的家。史记·夏本纪:“ 禹 伤先人父 鯀 功之不成受诛,乃劳身焦思,居外十三年,过家门不敢入。”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阿母白媒人:‘贫贱有此女,始适还家门;不堪吏人妇,岂合令郎君?’” 元 李行道《灰阑记》楔子:“那 张林 离了家门,到 汴京 寻他舅子去了。”
(4).犹家族。 汉 焦赣 《易林·临之遯》:“八百诸侯,不期同时,慕西 文 德,兴我宗族,家门雍睦。”后汉书·虞诩传:“自此二十餘年,家门不增一口,斯获罪於天也。”陈书·萧引传:“吾家再世为 始兴郡 ,遗爱在民,正可南行以存家门耳。” 清 刘大櫆 《赠大夫闵公传》:“ 閔 氏自 庄懿 司寇以来,家门贵盛, 浙 西无其伦比。”
(5).犹言师门。谓师承传授之门户系统。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·风操:“吾观《礼经》,圣人之教:箕帚七箸,咳唾唯诺,执烛沃盥,皆有节文,亦为至矣。但既残缺,非復全书,其有所不载,及世事变改者,学达君子,自为节度,相承行之,故世号士大夫风操。而家门颇有不同,所见互称长短;然其阡陌,亦自可知。”一说,犹今言家庭。见 王利器 《颜氏家训集解》
(6).家世;门第。《京本通俗小说·冯玉梅团圆》:“ 玉梅 啼啼哭哭, 范希周 中途见而怜之,问其家门, 玉梅 自叙乃是官家之女。” 元 无名氏 《合同文字》第二折:“终有日际会风云,不枉了严亲教训能酬志。须信道古圣文章可立身,改换家门。”
(7).家庭的门风。《敦煌变文集·捉季布变文》:“本来事主夸忠赤,变为不孝辱家门。” 元 汤式《一枝花·劝妓女从良》套曲:“爱村沙欺软弱,嫌文墨笑温纯,别是箇家门。”《三侠五义》第十五回:“又吩咐将 四啟元 带上堂来,训诲一番:不该放妻子上庙烧香,以致生出此事,以后家门务要严肃。”《中国小说史稿》第二编第四章第二节:“ 荥阳生 流浪街头,在‘凶肆’中做了歌手,因此遭到了其父的毒打,被认为败坏家门。”
(8).犹家乡。后汉书·皇甫规传:“前太尉 陈蕃 、 刘矩 ,忠谋高世,废在里巷; 刘祐 、 冯緄 、 赵典 、 尹勋 ,正直多怨,流放家门。”
(9).戏曲名词。指南戏和传奇的开场白,内容系剧情大意或剧中人物的家世。昆剧中指脚色行当。 明 高明 《琵琶记·副末开场》:“待小子略道几句家门,便见戏文大意。” 清 李渔 《闲情偶寄·词曲下·格局》:“开塲数语,谓之家门。” 清 李渔 《奈何天·崖略》:“听説家门: 闕郎 貌丑多残疾,一生所遇尽佳人,反被风流厄。初娶 邹 何 二美嫌夫陋,别居静室, 吴姬 更巧,不事张惶,但凭恐吓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乡邦(鄉邦)
(1).家乡。 南朝 宋 鲍照 《还都口号》:“君王迟京国,游子思乡邦。” 宋 范仲淹 《代胡侍郎乞朝见表》:“今復还父母之乡邦,逼桑榆之晷刻,解冠归老,决在此行。” 秦牧 《漫记端木蕻良》:“当时大都怀着深广的忧愤写版图的变色,乡邦的灾难。”
(2).指同乡的人。后汉书·度尚传:“ 徐 字 伯徐 , 丹阳 人,乡邦称其胆智。” 清 戴名世 《上刘木斋先生书》:“﹝ 名世 ﹞家累二十口,嗷嗷待哺。而乡邦之间,骨肉之际,横逆百端,迂愚固陋,莫必其命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故土
(1).故乡;家乡。汉书·严助传:“君厌 承明 之庐,劳侍从之事,怀故土,出为郡吏。” 唐 柳宗元 《钴鉧潭记》:“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,非兹潭也歟?”《醒世恒言·刘小官雌雄兄弟》:“﹝ 刘奇 ﹞此时疮口久愈,思想要回故土。” 艾青 《大堰河--我的褓姆》诗:“当我经了长长的飘泊回到故土时,在山腰里,田野上,兄弟们碰见时,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!”
(2).原有的国土。 清 胡燏棻 《上变法自强条陈疏》:“今 辽河 以东,失地虽由 俄 、 德 、 法 三国,合起而争,许还故土,但 俄 人仍有从容商议之语,恐不免枝节横生。”
(3).指前朝的天下。 清 江藩 《汉学师承记·顾炎武》:“逮夫故土焦原横流毒浪之后,尚自负东林之党人。”
(4).指祖国。 萧乾 《一本褪色的相册·美国点滴》:“改了国籍,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;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乡党(鄉黨)
(1).泛称家乡。 周 制,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,五百家为党。论语·乡党:“ 孔子 之於乡党,恂恂如也,似不能言者。”后汉书·许劭传:“ 劭 与 靖 俱有高名,好共覈论乡党人物。” 明 叶宪祖 《夭桃纨扇》第七折:“玉府仙郎,喜皇都得意首登龙榜,还乡党。”
(2).同乡;乡亲。逸周书·官人:“君臣之间,观其忠惠;乡党之间,观其诚信。”汉书·司马迁传:“僕以口语遭此祸,重为乡党戮笑,污辱先人。”陈书·任忠传:“﹝ 忠 ﹞少孤微,不为乡党所齿。” 柳青 《创业史》第一部题叙:“但愿你两口白头到老,俺乡党们也顺心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乡俗(鄉俗)
(1).乡土风俗。 睡虎地 秦 墓竹简《南阳守腾文书》:“古者,民各有乡俗,其所利及好恶不同。” 唐 孟浩然 《同张将蓟门观灯》诗:“异俗非乡俗,新年改故年。” 郑观应 《盛世危言·交涉上》:“然 中国 游歷之员,皆博雅文学之士,所至之地,第记其国之山川、人民、风土、乡俗。”
(2).指家乡。 南朝 宋 鲍照 《代邽街行》:“念我捨乡俗,亲好久乖违。”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四:“不然,当效 苏季子 、 司马长卿 以文词谈説干人主,六印駟马耀乡俗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里舍
(1).私人住宅。后汉书·桥玄传:“数月,復以疾罢,拜太中大夫,就医里舍。”资治通鉴·汉灵帝光和二年:“时 甫 ( 王甫 )休沐里舍。” 胡三省 注:“里舍,私第也。”
(2).指家乡。后汉书·何进传:“太后乃恐,悉罢中常侍小黄门,使还里舍。” 宋 叶适 《与赵丞相书》:“甫还里舍,祸变不测。先妣倾丧,方痛苦号呼。”
(3).借指同乡里的人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·犬奸:“后里舍稍闻之,共为不平,鸣于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