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國語辭典》:旅人  拼音:lǚ rén
1.旅客。唐。戴叔伦 早行寄朱山人放诗:「山晓旅人去,天高秋气悲。」
2.职官名。专门掌理割烹之事。《仪礼。公食大夫礼》:「旅人南面,加匕于鼎退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旅客  拼音:lǚ kè
旅行中的人。如:「往台中的旅客,请到第二月台上车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征行
(1).远行,旅行。国语·晋语四:“夙夜征行,不遑启处,犹惧无及。” 宋 苏轼 《张寺丞益斋》诗:“譬如远游客,日夜事征行。” 宋 杨万里 《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》诗:“闭门觅句非诗法,只是征行自有诗。”
(2).从军出征。三国志·魏志·曹真传:“ 真 每征行,与将士同劳苦。”晋书·刘弘传:“﹝ 刘弘 ﹞乃以 侃 为前锋督护,委以讨 敏 之任。 侃 遣子及兄子为质, 弘 遣之曰:‘贤叔征行,君祖母年高,便可归也。’” 唐 杜甫 《清明》诗:“ 马援 征行在眼前, 葛强 亲近同心事。”
(3).谓从正道前行。 汉 蔡邕 《伤故栗赋》:“树遐方之佳木兮,于灵宇之前庭。通二门以征行兮,夹阶除而列生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途路
(1).路途,道路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吴质传》“封列侯”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《魏略》:“途路虽局,官守有限,愿言之怀,良不可任。”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·大沙碛:“途路弥漫,疆境难测,望大山,寻遗骨,以知所指,以记经途。” 明 高明 《琵琶记·义仓赈济》:“奴家少长闺门,岂识途路?” 鲁迅 《〈呐喊〉自序》:“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,我以为在这途路中,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。”
(2).谓旅行途中。 元 白朴 《梧桐雨》第二折:“陛下,怎受的途路之苦。”《南宫词纪·金落索·四时怨别》:“要问你途路如何,病害如何,待问呵问着那一个。”《再生缘》第四六回:“爹爹呀! 丽君 是未出闺门的弱女,那里受得途路之苦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旅游(旅遊)  拼音:lǚ yóu
旅行游览。如:「此次到欧洲旅游,收穫良多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纪行(紀行)  拼音:jì xíng
记载旅行见闻的文字或图片。如:「旅欧纪行」。元。辛文房《唐才子传。卷六。李绅》:「集名《追昔游》,多纪行之作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行箧(行篋)  拼音:xíng qiè
出门旅行用的箱子、行李袋。《宋史。卷四五五。忠义传十。马伸传》:「故在广陵,行箧一檐,图书半之。」《老残游记》第三回:「不过是先人遗留下来的几本破书,卖又不值钱,随便带在行箧解解闷儿。」也作「行囊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旅途  拼音:lǚ tú
1.旅行途中。如:「他将旅途的见闻一一记下,做为下一本小说的题材。」
2.过程。如:「在人生的旅途中,难免会有失败、挫折,但绝不可因此而自暴自弃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旅程  拼音:lǚ chéng
旅行的路程。唐。韩愈〈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有题一首因献杨常侍〉诗:「旅程愧淹留,徂岁嗟荏苒。」宋。苏轼 再过泗上诗二首之一:「旅程已付夜帆风,客睡不妨背船雨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舟舆(舟輿)
(1).船和车。老子:“虽有舟舆,无所乘之。”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:“夷狄殊俗之国,辽絶异党之地,舟舆不通,人迹罕至,政教未加,流风犹微。”按,汉书·司马相如传下作“舟车”。 唐 柳宗元 《送萧炼登第后南归序》:“朋旧之徒,含喜来迎;宗姻之列,加礼以待。舟舆所略,贺声盈耳。”
(2).谓乘车乘船旅行。 清 钮琇 觚賸·蒋山佣:“﹝ 顾炎武 ﹞常言:‘生平最憎者舟舆,而炊粱跨卫,乃此身安处也。’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侣伴
同伴。指同在一起生活、工作或旅行的人。 明 康海 《中山狼》第一折:“常言的出外不如家,既没个侣伴们共温存,更少个僮僕儿相衬搭。”《再生缘》第七回:“独马单人无侣伴,披星戴月赶途程。” 许地山 《无法投递之邮件》:“本要独自出去一走,争奈院里鬼影历乱,又没有侣伴,只得作罢了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环球(環球)  拼音:huán qiú
1.环绕地球。如:「环球旅行」。
2.全世界、全地球。《老残游记》第一一回:「不但中国自有书籍以来,未曾听得有比上帝再尊的,即环球各国亦没有人说上帝之上更有那一位尊神的。」也作「寰球」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孤蹇
(1).单人独骑。谓独自在外旅行。 唐 薛能 《边城寓题》诗:“孤蹇復飘零,天涯若堕萤。” 宋 曾巩 《代太平州知州谢到任表》:“江湖孤蹇之迹,道路奔驰之劳,甫兹即安,敢忘尽瘁。”
(2).指孤单。 明 陆采 《怀香记·问卜决疑》:“衡门老寡昼垂帘,孤蹇;无是无非尽日閒,清淡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玄奘  拼音:xuán zàng
唐代高僧的法号。(西元602~664)俗姓陈,名袆,洛州缑氏(今河南偃师缑氏镇)人。幼年因家境贫困,随兄长捷法师住洛阳净土寺,学习佛经。十三岁入选为僧。其后游历各地,参访名师,研究《涅槃经》、《摄大乘论》、《杂阿毗昙心论》、《成实论》、《俱舍论》等。因感诸家各擅一宗,说法不一,故欲取得总赅三乘的瑜伽师地论来解决疑难而决心西行求法。唐太宗贞观三年从长安出发,历尽艰险,才到那烂陀寺,投入戒贤之门。贞观十九年返长安,带回大小乘佛典五百二十筴,六百五十七部,其后将近二十年间共译出大小乘经论七十五部,一千三百三十五卷。译本无论在质或量上都超过各译家的成就,为中国最伟大的经译家之一。弟子数千人,著名的有窥基、普光等。在中国民间更从玄奘取经的经历敷演创作不少文学作品,如《大唐三藏取经诗话》、元代吴昌龄《唐三藏西天取经》杂剧、明吴承恩的《西游记》等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游旅(遊旅)
犹旅人。指客居或旅行在外的人。逸周书·大匡:“於是告四方游旅,旁生忻通,津济道宿,所至如归。” 唐 杜牧 《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》:“暮角凄游旅,清歌惨泬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