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國語辭典》:忧伤(憂傷)  拼音:yōu shāng
忧愁悲伤。《诗经。小雅。小弁》:「我心忧伤,惄焉如捣。」唐。韩愈〈重云李观疾赠之〉诗:「小人但咨怨,君子惟忧伤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同忧(同憂)
(1).一同忧虑;一同忧愁。逸周书·大戒:“连官集乘,同忧若一。” 三国 魏 曹炯 《六代论》:“朝无死难之臣,外无同忧之国。” 宋 陈师道 《寄潭州张芸叟》诗之二:“赋诗真有助,弔古不同忧。” 元 宫天挺 《范张鸡黍》第二折:“我和他一处行,一处歇,戚同忧,喜同悦。”
(2).谓遭遇相同。 明 何景明 《嗟哉行》:“同病者怜,同忧者嘆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愦愦(憒憒)  拼音:kuì kuì
1.糊涂。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六:「试看金翠当年事,愦愦将军更可哀。」
2.扰乱。《后汉书。卷六九。何进传》:「天下愦愦,亦非独我曹罪也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预愁(預愁)
谓在忧愁之中。 南唐 李中 《送孙明府赴寿阳》诗:“预愁别后相思处,月入閒窗远梦迴。” 宋 周邦彦 《浣沙溪》词之三:“何因容易别 长安 ,预愁衣上粉痕乾。”
分類:忧愁
《漢語大詞典》:愁怨
忧愁怨恨。汉书·谷永传:“峻刑重赋,百姓愁怨。” 唐 元稹 《莺莺传》:“ 崔氏 宛无难词,然而愁怨之容动人矣。” 明 胡应麟 诗薮·古体上:“ 屈原氏 兴……因牢骚愁怨之感,发沉雄伟博之辞。” 叶圣陶 《倪焕之》二三:“但是他们丝毫不露愁怨的神色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忧惶(憂惶)
亦作“ 忧皇 ”。 忧愁惶恐。《后汉书·皇后纪上·明德马皇后》:“今数遭变异,穀价数倍,忧惶昼夜,不安坐卧。” 唐 韩愈 《潮州刺史谢上表》:“臣少多病,年纔五十,髮白齿落,理不长久,加以罪犯至重,所处又极远恶,忧惶惭悸,死亡无日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一○七回:“盖因山险水急,难以对阵,急切不能打透关隘,正在忧惶之际,幸得恩相到此。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·黎氏:“ 谢 亦忧皇,请与逃窜。” 清 曾国藩 《翰林院侍读学士丁君墓志铭》:“或体中不适,则忧皇如不终日。”
分類:忧愁惶恐
《國語辭典》:悲愁  拼音:bēi chóu
悲伤忧愁。《楚辞。宋玉。九辩》:「离芳蔼之方壮兮,余萎约而悲愁。」《汉书。卷九六。西域传下。乌孙国》:「昆莫年老,语言不通,公主悲愁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忧戚(憂戚)  拼音:yōu qī
忧愁哀伤。《水浒传》第一一○回:「词中之意,甚是有悲哀忧戚之思,宋江心中郁郁不乐。」
《国语辞典》:堪忧(堪忧)  拼音:kān yōu
足以令人忧愁、烦心。如:「你实在应该振作起来,对未来作一番妥善的规划,否则前途堪忧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戚休
犹休戚。忧愁和欢乐;祸福。 宋 苏轼 《赐尚书左丞李清臣乞退不允批答》之二:“义既同於戚休,身岂轻於出处?” 明 陆采 《怀香记·受诏参戎》:“暴虎冯河真可愁,临时候枯荣戚休,任逆来须顺受。” 老舍 《今日》诗:“儿女竞劳动,工农共戚休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嚣然(囂然)  拼音:xiāo rán
1.饥饿的样子。三国魏。嵇康〈养生论〉:「终朝未餐,则嚣然思食。」
2.不安的样子。《三国志。卷六四。吴书。孙峻传》:「多所刑杀,百姓嚣然。」
3.傲慢轻狂的样子。《三国志。卷四○。蜀书。彭羕传》:「形色嚣然,自矜得遇滋甚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埋忧(埋憂)  拼音:mái yōu
掩藏忧愁,不使露出。汉。仲长统〈述志〉诗二首之一:「寄愁天上,埋忧地下。」
分類:排除忧愁
《國語辭典》:忧色(憂色)  拼音:yōu sè
忧愁的神色。《左传。宣公十二年》:「城濮之役,晋师三日谷,文公犹有忧色。」《大宋宣和遗事。亨集》:「当日见徽宗忧色,遂俯伏在地,口称:『万岁,万岁!臣诚惶诚恐。』」
分類:忧愁容色
《漢語大詞典》:愁结(愁結)
(1).忧愁郁结。 唐 皮日休 《三羞诗》之一:“而於方寸内,未有是愁结。” 宋 阮逸女 《花心动》词:“断魂远,闲寻翠径,顿成愁结。”
(2).指由忧愁郁结成的疙瘩。 金 董解元 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四:“顿不开眉尖上的眉锁,解不开心头愁结。”
(3).谓愁苦而使眉头皱起。 柔石 《二月》十八:“妇人愁结着眉,十分无力地发怒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颦蹙(顰蹙)  拼音:pín cù
皱眉蹙额,形容神情忧愁。宋。苏轼〈后杞菊赋〉:「对案颦蹙,举箸噎呕。」《聊斋志异。卷二。聂小倩》:「女起,容颦蹙而欲啼。」
分類:忧愁不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