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國語辭典》:愦愦(憒憒)  拼音:kuì kuì
1.糊涂。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六:「试看金翠当年事,愦愦将军更可哀。」
2.扰乱。《后汉书。卷六九。何进传》:「天下愦愦,亦非独我曹罪也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挠乱(撓亂)
(1).扰乱,搅乱。左传·成公十三年:“散离我兄弟,挠乱我同盟,倾覆我国家。” 汉 荀悦 《汉纪·文帝纪下》:“若夫平原易地,轻车突骑,此 匈奴 之众易挠乱也。” 元 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五折:“则为 屠岸贾 损害忠良,百般的挠乱朝纲。”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·取士下:“若为人嗾使,因而挠乱朝政者,如 东汉 牢修 告捕党人之事,即应处斩。”
(2).烦乱。 明 李东阳 《与王守溪书》:“挠乱之怀,日益加甚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沸乱(沸亂)
纷乱;烦乱。 晋 左思 《吴都赋》:“惊透沸乱,牢落翬散。” 唐 张鷟 游仙窟:“ 十娘 失声成笑,婉转入怀中。当时腹里颠狂,心中沸乱。”《醒世恒言·张廷秀逃生救父》:“亲眷都从后门走了,戏子见这般沸乱,也自各散去了。”
分類:纷乱烦乱
《漢語大詞典》:麻乱(麻亂)
烦乱;纷乱。 柳青 《创业史》第一部题叙:“ 生宝 他妈,我心里麻乱得慌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烦错(煩錯)
犹烦乱;烦闷。 汉 刘向 《九叹·忧苦》:“聊须臾以时忘兮,心渐渐其烦错。” 三国 魏 曹植 《幽思赋》:“何余心之烦错,寧翰墨之能传!”
分類:烦乱烦闷
《漢語大詞典》:扰惑(擾惑)
骚乱;烦乱。后汉书·吴汉传:“会 王郎 起, 北州 扰惑。” 唐 元稹 《代谕淮西书》:“况朝廷以 吴侍御 因丧扰惑,迷误詔旨,欲思致训,未忍加兵。”
分類:骚乱烦乱
《漢語大詞典》:懑乱(懣亂)
烦乱。 宋 苏辙 《上皇帝书》:“紓则乐易,乐易则有所不为;窘则懣乱,懣乱则无所不至。”
分類:烦乱
《漢語大詞典》:扰冗(擾宂)
烦乱。 宋 叶适 《与黄岩林元秀书》:“某行役兼之灾变,颇復扰宂,未能别有所言。”
分類:烦乱
《漢語大詞典》:激扰(激擾)
搅扰;烦乱。明史·王家屏传:“帝不悦,传諭数百言,切责廷臣沽名激扰,指为悖逆。” 孙中山 《伦敦被难记》八:“吾当时方寸激扰,更不能深辩其言之意味。”
分類:搅扰烦乱
《國語辭典》:扰扰(擾擾)  拼音:rǎo rǎo
纷乱的样子。《国语。晋语六》:「唯有诸侯,故扰扰焉。」宋。欧阳修〈渔家傲。暖日迟迟花袅袅〉词:「车马九门来扰扰,行人莫羡长安道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兰若(蘭若)  拼音:lán rě
寺院或空净闲静的地方。梵语「阿兰若」的略称。唐。杜甫 谒真谛寺襌师诗:「兰若山高处,烟霞嶂几重。」《聊斋志异。卷一。画壁》:「偶涉一兰若,殿宇襌舍,俱不甚弘敞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心烦(心煩)  拼音:xīn fán
心里烦乱、厌烦。汉。陆贾《新语。至德》:「事众者则心烦。心烦者,则刑罚纵横而无所立。」元。王实甫《西厢记。第三本。第二折》:「将简帖儿拈,把妆盒儿按,开拆封皮孜孜看,颠来倒去不害心烦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纷乱(紛亂)  拼音:fēn luàn
杂乱。《汉书。卷一○○。叙传下》:「六学既登,遭世罔弘,群言纷乱,诸子相腾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回回  拼音:huí hui
1.迂回转折的样子。唐。杜甫〈法镜寺〉诗:「回回山根水,冉冉松上雨。」
2.每次。唐。王建〈乌夜啼〉诗:「一飞直欲飞上天,回回不离旧栖处。」
3.古时称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惉懘
声音不和谐;烦乱不安。史记·乐书:“宫为君,商为臣,角为民,徵为事,羽为物,五者不乱,则无惉懘之音矣。” 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:“惉懘,弊败不和之貌也。”北齐书·文苑传序:“杂惉懘以成音,故虽悲而不雅。” 唐 元稹 《立部伎》:“惉懘难令 季札 辨,迟迴但恐 文侯 卧。” 宋 赵彦卫 《云麓漫钞》卷九:“小有惉懘之情悴於胸次,忧思鬱结,易以伤气。” 明 唐顺之 《寄赵浚谷书》:“但僕既为老亲羈绊,而 念菴 出门亦颇惉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