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为考虑容错,系统已按“征 → 徵征”转换方式进行查询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徵招
征召,征聘。 唐 韩愈 《赠崔立之评事》诗:“劝君韜养待徵招,不用雕琢愁肝肾。”参见“ 徵召 ”。
古乐章名。孟子·梁惠王下:“﹝ 景公 ﹞召大师曰:‘为我作君臣相説之乐!’盖《徵招》《角招》是也。” 赵岐 注:“《徵招》《角招》,其所作乐章名也。” 杨伯峻 注:“招同‘韶’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徵召
征求召集。汉书·元帝纪:“今不良之吏,覆案小罪,徵召证案,兴不急之事,以妨百姓。”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一:“今所以相徵召者,一以助事佐事,二以受业治身。”警世通言·俞仲举题诗遇上皇:“听得 杨得意 举荐 司马相如 ,蒙朝庭徵召去了。” 叶圣陶 《寒晓的琴歌》:“他们夜间应人家的征召,当然没有练习的功夫;此刻是清晨,征召他们的人睡了,他们才得在那里豫备他们的功课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徵起
征召起用。 唐 杜甫 《洗兵马》诗:“徵起适遇风云会,扶颠始知筹策良。”
分類:征召起用
《漢語大詞典》:台檄(臺檄)
古代朝廷用于征召、晓谕、诘责等方面的文书。 明 沈德符 野获编·果报·毁经谪为冥官:“ 寧波府 同知 龙德孚 者, 武陵 人,今 君御 观察 膺 尊人也,在官奉臺檄,勘 普陀山 二僧毁律事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徵聘
1.谓征召诸侯聘问。左传·宣公九年:“春,王使来徵聘。夏, 孟献子 聘于 周 ,王以为有礼,厚贿之。” 杨伯峻 注:“徵聘者,示意 鲁 遣使往 周 聘问也。”
2.谓朝廷以礼招聘贤才。今亦泛指招聘人员。后汉书·黄琼传:“先是徵聘处士多不称望, 李固 素慕於 琼 ,乃以书逆遗之。”宋书·隐逸传·翟法赐:“违避徵聘,遁跡幽深。” 唐 李绰 尚书故实:“八分书起於 汉 时 王次仲 。 次仲 有道,詔徵聘,於车中化为大舃飞去。”《醒世恒言·卢太学诗酒傲王侯》:“若知县肯来相请,便似朝廷徵聘一般。” 康有为 《上清帝第二书》:“失之则耆硕不闻徵聘,终老茅菅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重徵
重税。《商君书·外内》:“食贵,糴食不利,而又加重徵,则民不得无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。” 宋 戴复古 《送李来宾》诗:“逐利遭重徵,商旅亦良苦。”亦谓加重征税。 明 何景明 《何子·功实》:“重徵滥役,则结民之怨;破城侵境,则深敌之讐。”
重新征召。 唐 司空图 《贺翰林侍郎》诗之一:“今朝忽见银臺事,早晚重徵入翰林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三徵
朝廷三次征召。后汉书·儒林传上·杨伦:“前后三徵,皆以直諫不合。”晋书·儒林传·刘兆:“ 武帝 时,五辟公府,三徵博士,皆不就。” 唐 李颀 《送刘四赴夏县》诗:“明年九府议功时,五辟三徵当在兹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征书(徵書)
(1).古代记载灾异征兆的纬书。后汉书·千乘贞王伉传:“初,迎立 灵帝 ,道路流言 悝 恨不得立,欲钞徵书。”
(2).指征召或征调的文书。后汉书·郎顗传:“闻徵书到,夜县印綬於县廷而遁去。”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·贤媛:“汝父昔罢 豫章 ,徵书朝发夕至。” 唐 白居易 《策林三·议井田阡陌》:“於是生业相固,食力相济,其出财征也不待徵书而已平矣。” 明 刘基 《送李子庚之金陵》:“也知使者徵书急,莫厌轻舟出郭频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五辟  拼音:wǔ bì
1.五种刑罚。古代刑法分轻重五等,即为墨、劓、剕、宫、大辟。隋以后改笞、杖、徒、流、死为五辟。《石点头。卷一二。侯官县烈女歼仇》:「九阍谁控,五辟奚宽。」
2.五君。指王后、元帝、成帝、哀帝、平帝。《文选。班固。幽通赋》:「巽羽化于宣宫兮,弥五辟而成灾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乡选(鄉選)
(1).乡里选举。士人由此可应征召任职。魏书·李孝伯传:“﹝ 孝伯 父 曾 ﹞郡三辟功曹不就,门人劝之, 曾 曰:‘功曹之职,虽曰乡选高第,犹是郡吏耳,北面事人,亦何容易。’”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·赏誉:“ 谢公 作 宣武 司马,属门生数十人於田曹中郎 赵悦子 。 悦子 以告 宣武 。 宣武 云:‘且为用半。’ 赵 俄而悉用之。曰:‘昔 安石 在东山,搢绅敦逼,恐不豫人事,况今自乡选反违之邪!’”
(2).犹乡试。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一:“﹝ 孟宗献 ﹞自乡选至於殿陛,四为举首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刺填
征召军士以补军额。因 宋 时在军士脸上刺字,故称。宋史·兵志七:“﹝ 广西 都鈐司奏﹞今兵闕六分,欲乞本路、邻路有犯徒并杖以下情重之人,除配 沙门岛 、 广南 远恶并犯强盗兇恶、杀人放火、事干化外并依法外,餘并免决刺填。” 宋 李纲 《条陈防冬利害事件札子》:“朝廷近降指挥,令招充闕额禁军,诚为得策。然必令刺填 洪州 军额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徵引
1.征召任用。《魏书·肃宗纪》:“门才术艺、应於时求者,自别徵引,不在斯例。”南史·儒林传·顾越:“朝廷以臣微涉艺学,远垂徵引,擢臣以贵仕,资臣以厚秩。”
2.引用;引证。 唐 柳宗元 《与崔连州论石钟乳书》:“再获书辞,辱徵引地理证验,多过数百言,以为土之所出乃良,无不可者。” 宋 杨亿 《〈景德传灯录〉序》:“诱导后学,敷畅玄猷,而捃摭之来,徵引所出,糟粕多在,油素可寻。” 清 钱泳 《履园丛话·杂记下·闺秀诗》:“ 合肥 女史 赵景淑 ……又著《香匳杂考》一卷,徵引详博。” 刘师培 《论近世文学之变迁》:“盖行文之法,固不外徵引及判断二端也。” 郭沫若 《文学的本质》:“我们请从他论诗的一章中征引几首最简单的出来吧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徵命
1.征召、命令。后汉书·周举传:“时 梁冀 贵盛,被其徵命者,莫敢不应。”后汉书·张楷传:“故 长陵 令 张楷 行慕 原宪 ,操拟 夷 齐 ……前比徵命,盘桓未至。”
2.指征召的命令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管宁传》:“而 黄初 以来,徵命屡下,每輒辞疾,拒违不至。”
分類:征召命令
《漢語大詞典》:吉徵
1.幸运的征召。汉书·何并传:“郡中乱, 王莽 遣使徵 詡 ,官属数百人为设祖道, 詡 据地哭。掾史曰:‘明府吉徵,不宜若此。’”
2.吉祥的征兆。 三国 魏 嵇康 《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》:“无吉徵而自宅,以徵假见难可也。”晋书·刘聪载记:“ 张氏 梦日入怀,寤而以告, 元海 曰:‘此吉徵也,慎勿言。’”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·景宁寺:“﹝ 王元渊 ﹞夜梦著袞衣,倚槐树而立,以为吉徵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荐辟(薦辟)
推荐和征召。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·崔署:“ 署 , 宋州 人,少孤贫,不应荐辟。” 明 高启 《戴叔鸾入夏江山图》诗:“归隐初辞荐辟章,西风黄叶满车箱。” 清 侯方域 《南省试策二》:“皇帝之所谓保举者,求济世之才也……保举者,即古之荐辟也。”
分類:推荐征召
《漢語大詞典》:徵庸
谓被征召任用。《书·舜典》:“ 舜 生三十徵庸。” 孔 传:“言其始见试用。” 蔡沉 集传:“徵,召也。 舜 生三十年, 尧 乃召用。” 明 何景明 《寄赠王子衡》诗:“文彩惊流辈,徵庸忆往年。”
分類:征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