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國語辭典》:告密  拼音:gào mì
告发秘密事件。如:「向警察机关告密,检举不法,是大家的责任。」唐。陈子昂 谏用刑书:「顷年以来,伏见诸方告密,囚累百千辈,大抵所告皆以扬州为名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诬奏(誣奏)
捏造罪名向君王告发。 汉 王充 论衡·对作:“ 主父偃 嫉之,诬奏其书。天子下 仲舒 於吏,当谓之下愚。” 唐 韩愈 《顺宗实录一》:“﹝ 李实 ﹞陵轢公卿已下,随喜怒诬奏迁黜,朝廷畏忌之。”旧唐书·赵涓传:“朝廷方讨 淮 蔡 , 环 诬奏 博宣 受 吴少诚 赂为反间,又妄説国家休咎,扇惑军情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首告  拼音:shǒu gào
出首告发。《宋史。卷八。真宗本纪三》:「有司请违法贩茶者许同居首告,帝谓以利败俗非国体,不许。」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「两个恐怕连累,只得去殿帅府首告。」也作「首状」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纠告(糾告)
检举告发。《后汉书·桓谭传》:“今可令诸商贾自相纠告,若非身力所得,皆以臧畀告者。”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:“﹝ 祖珍俭 ﹞卖卜於 信都市 ,日取百钱,盖 君平 之法也。后被人糺告,引向市斩之。”新唐书·选举志下:“虽繁设等级、递差选限、增谴犯之科、开纠告之令以遏之,然犹不能禁。” 宋 王栐 《燕翼诒谋录》卷二:“非命妇,不得以金为首饰,许人纠告,并以违制论。”
分類:检举告发
《漢語大詞典》:上变(上變)
向朝廷告发谋反等非常事变。史记·张耳陈馀列传:“ 汉 九年, 贯高 怨家知其谋,乃上变告之。”资治通鉴·汉高帝九年引此文, 胡三省 注云:“变,非常也。谓上告非常之事。”金史·酷吏传序:“ 熙宗 迭兴大狱, 海陵 翦灭宗室,鉤棘傅会,告姦上变者,赏以不次。” 清 曾国藩 《户部员外郎彭君墓表》:“ 嘉庆 十七年, 大姚 令上变,告 乌龙口 有众数千,啸聚为乱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刊章
删去告发人姓名的捕人文书。后汉书·党锢传·张俭:“乡人 朱并 ,素性佞邪,为 俭 所弃, 并 怀怨恚,遂上书告 俭 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,於是刊章讨捕。” 李贤 注:“刊,削。不欲宣露 并 名,故削除之而直捕 俭 等。”晋书·刑法志:“将亡之国,典刑咸弃,刊章以急其宪,适意以宽其网, 桓 灵 之季,不其然歟!” 明 王志坚 《表异录·国制》:“刊章,刊落姓名而下其章也。” 清 黄遵宪 《逐客篇》诗:“刊章指名捉,逋逃萃渊藪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具告
(1).详细告诉。史记·刺客列传:“ 严仲子 具告曰:‘臣之仇 韩 相 侠累 , 侠累 又 韩 君之季父也,宗族盛多。’”
(2).备文告发。 明 刘若愚 酌中志·见闻琐杂记:“七年冬,﹝ 郑之惠 ﹞有病閒住,被参未结。盐蠹 赵文渊 具告,反噬公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告缗(告緡)
指告发富户隐匿财产,逃漏税款。史记·酷吏列传:“出告緡令,鉏豪彊并兼之家。” 张守节 正义:“ 武帝 伐四夷,国用不足,故税民田宅、船乘、畜产、奴婢等,皆平作钱数。每千钱一算,出一等,贾人倍之。若隐不税,有告之,半与告人,餘半入官。”后汉书·鲜卑传:“乃兴盐铁酒榷之利,设告緡重税之令。” 宋 邵伯温 《闻见前录》卷四:“监司督责,以刻为明,簿法之苛,过於告緡。” 清 吴伟业 《短歌》:“胠篋从他误攫金,告緡怜我非怀璧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辞出(辭出)
(1).谓口供中检举、告发(别人)。汉书·胶东康王刘寄传:“ 淮南王 谋反时, 寄 微闻其事,私作兵车鏃矢,战守备,备 淮南 之起。及吏治 淮南 事,辞出之。” 颜师古 注:“辞语所连,出其事。”
(2).辞别走出。 郭沫若 《残春及其他·残春》:“辞出医院,走到 白羊君 寓所的时候,已经是十一点过了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密告  拼音:mì gào
暗中告密、私下告知。明。朱国祯《涌幢小品。卷一七。笃行》:「招矿夫三人,令杀公。……晨发,邻人密告曰:『公知夜来危乎!所共饭矿夫,磨刀霍霍者,意在公也。』」《三国演义》第一一八回:「请退左右,维有一事密告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被告  拼音:bèi gào
被人起诉而为诉讼当事人。与原告相对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一○:「二生就讨过笔砚,写了息词,同著原告、被告、中證、一干人进府里来。」《老残游记二编》第七回:「不过被告一口咬定,须要老兄到一到案就了结的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反告
恐被人告发,而先行上告。史记·淮南衡山列传:“王闻 爽 使 白嬴 上书,恐言国阴事,即上书反告太子 爽 所为不道弃市罪事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私告
秘密告发。韩非子·制分:“姦不容细,私告任坐使然也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告牒
(1).告发的文书。新唐书·王鉷传:“﹝ 天宝 ﹞十一载四月, 縡 与 銲 谋引右龙武军万骑烧都门、诛执政作难。先二日事觉,帝召 鉷 付告牒。”新唐书·宋申锡传:“ 大和 五年,遣军候 豆卢著 诬告 申锡 与 漳王 谋反…… 僧孺 等见上出 著 告牒,皆骇愕不知所对。”
(2).即告身。资治通鉴·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:“丙辰,帝至 洛阳 ,人居宫中; 汴州 百官奉表来迎,詔諭以受 契丹 补署者皆勿自疑,聚其告牒而焚之。”续资治通鉴·宋英宗治平三年:“﹝ 傅尧俞 ﹞辞新除侍御史知杂事告牒不受。”参见“ 告身 ”。
《國語辭典》:告身  拼音:gào shēn
唐代朝廷任命官员的符。即现代的委任状或文凭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二:「而今空名大将军告身,只换得一醉。刺史也不难的,只要通得关节。」也作「告劄」、「官告」。
分類:告身文凭
《國語辭典》:告罪  拼音:gào zuì
1.面对面交际时的客套话,通常会有自谦的意思。《红楼梦》第四三回:「那赖大的母亲等三四个老嬷嬷告了罪,都坐在小杌子上了。」
2.陈述罪状。《新唐书。卷四八。百官志》:「徒以上囚,则呼与家属告罪,问其服否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