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漢語大詞典》:肇绍(肇紹)
创造继承。 何启 胡礼垣 《新政论议》:“是宜盛也,乃不盛而衰;宜强也,乃不强而弱;宜兴也,乃不兴而废;宜富也,乃不富而贫。得毋深负此王气独钟之地,古今直道之民,羣圣肇绍之规,百王传授之法也哉。”
分類:创造继承
《漢語大詞典》:铸新淘旧(鑄新淘舊)
创造新的,汰除旧的。 李大钊 《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》:“这都是先生在 中国 民族革命史上继往开来,铸新淘旧,把革命的基础,深植于本国工农民众,广结于世界革命民众的伟大功绩。”
分類:创造汰除
《漢語大詞典》:种玉蓝田(種玉藍田)
谓为缔结良缘创造条件。 蓝田 古以出产美玉出名。种玉于 蓝田 ,比喻长得其所。 明杨珽《龙膏记·错媾》:“从今后天长地远,还愿取,还愿取种玉 蓝田 。”参见“ 种玉 ”。
《國語辭典》:种玉(種玉)  拼音:zhòng yù
杨伯雍遇仙人,贻赠石子,种于田中而获璧,遂以为聘,而得徐氏为妻的故事。见晋。干宝《搜神记》卷一一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造化主
基督教等宗教称创造万物的上帝。 梁启超 《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》第二章:“ 中国 古代思想,敬天畏天,其第一著也。其言天也,与今日西教言造化主者颇近。” 王西彦 《一个小人物的愤怒》:“他很相信循环报应的道理,服从那个冥冥之中的造物主。”《花城》1981年第6期:“假若造物主能再给我一次生命,也许,情况会有所不同吧!”
《國語辭典》:物质文明(物質文明)  拼音:wù zhí wén míng
人类进化过程中,在物质的发现、创造、应用等方面的进展,称为「物质文明」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天才论
认为是“生而知之”的天才创造历史的唯心主义理论。在认识论上,认为人的知识、才能是先天就有的;在历史观上,认为历史是由少数英雄创造的。
《国语辞典》:想像力  拼音:xiǎng xiàng lì
分析、综合既得的旧观念,以重新创造或构组思想与形象的能力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想象力
指人的思维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。 杨沫 《青春之歌》第一部第二章:“书籍培养了她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。”
《国语辞典》:民族文化  拼音:mín zú wén huà
一个民族基于长期共同生活实践,产生和创造以体现该民族特性的一切文化之总合。
《国语辞典》:凭虚构象(凭虚构象)  拼音:píng xū gòu xiàng
透过想像来构思创造物体丰富的形象,而不局限在物体上。语出清。刘熙载《艺概。赋概》:「赋以象物,按实肖象易,凭虚构象难。」
《国语辞典》:屡出新招(屡出新招)  拼音:lǚ chū xīn zhāo
屡次使出新鲜招数或创造新意。如:「在广告企划方面,他屡出新招,成功地促销商品。」
《国语辞典》:玛自达神(玛自达神)  拼音:mǎ zì dá shén
祆教的主神。代表至善者、创造者、世界审判者。象徵光和光明。
《国语辞典》:军事战略(军事战略)  拼音:jūn shì zhàn lüè
为建立武力,藉以创造与运用有利状况,以支持国家战略的艺术。使在争取军事目标时,能获得最大的成功与最有利的效果。
《国语辞典》:利他主义(利他主义)  拼音:lì tā zhǔ yì
以创造他人幸福为目的的行为,进而追求他人或全体社会利益为目标的主张。由法国实證哲学家孔德(Auguste Comte)首倡。
《国语辞典》:古埃及文明  拼音:gǔ āi jí wén míng
古埃及人所创造的历史、文化。发源于尼罗河,主要文物代表有金字塔、象形文字等。对近代西方文化的发展有重大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