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高级汉语词典》:幸禄
侥幸得到的福分
《漢語大詞典》:用幸(用倖)
谓凭侥幸以求非分所得。 元 武汉臣《老生儿》第一折:“则我那幼年间做经商买卖,早起晚眠,吃辛受苦,也不知瞒心昧己,使心用倖,做下了许多冤业,到底来是如何也呵!”
分類:侥幸非分
《漢語大詞典》:要幸(要倖)
亦作“ 要倖 ”。 侥幸求得恩宠、荣利;求得宠幸、荣耀。晏子春秋·问下二七:“不庶几,不要幸,先其难乎而后幸,得之时其所也,失之非其罪也,可谓保其身矣。”后汉书·蔡邕传:“ 寿王 创基於格五, 东方 要幸於谈优。” 李贤 注:“ 东方朔 以善谈笑俳优得幸。”南齐书·王僧虔传:“中书舍人 阮佃夫 家在 会稽 ,请假东归。客劝 僧虔 以 佃夫 要倖,宜加礼接。” 宋 陈师道 《拟御试武举策》:“惟臣谓 武贤 之议非为国远计,冒危要幸以自利耳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寄幸(寄倖)
谓寄托侥幸。 宋 储泳 《祛疑说·覆射》:“覆射之法甚多。如覆命认钱之类,无非暗号,如左右多少之类,出于筭法,此不足道。惟一法用七言诗两首括天下字,凡有音者皆包罗而不遗,两诗各四十九字,分前后片,前片四十九字内以三字分上去入声,一字为叠,实四十五字耳。此四十五字分喉齿唇舌四音;后四十九字总括诸韵,合成反切。故天下字无不可知。人但见其或击锣鼓,或用片纸,反覆以钱,不知其以四十九字寄倖于此也。”
分類:寄托侥幸
《漢語大詞典》:侥利(僥利)
侥幸所得之利。《新唐书·杨炎传》:“不居处而行商者,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,度所取与居者均,使无侥利。”资治通鉴·唐德宗建中元年:“使与居者均,无侥利。” 胡三省 注:“言居行皆无侥幸之利也。”
分類:侥幸得之
《漢語大詞典》:幸诡(幸詭)
侥幸和诡诈。 元 郝经 《冬至后在仪真馆赋诗以赠三伴使》:“万变惟悃赤,一念无幸诡。白虹昼贯日,清江秋见底。”
分類:侥幸诡诈
《漢語大詞典》:隐幸(隱倖)
隐瞒侥幸。新唐书·选举志下:“文书粟错,隐倖者駮放之;非隐倖则不。”
分類:隐瞒侥幸
《漢語大詞典》:歪打正着
比喻采用的方法本来不妥当,却侥幸得到满意的结果。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二回:“将药煎中,打发 晁大舍 吃将下去,谁想歪打正着,又是 杨太医 运好的时节,吃了药就安稳睡了一觉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幸措
谓将侥幸之人置于左右。国语·郑语:“不建立卿士,而妖试幸措,行暗昧也。”
分類:侥幸
《漢語大詞典》:幸涂(倖塗)
谓侥幸获益的途径。元史·姚枢传:“广储蓄、復常平以待凶荒,立平準以权物估,却利便以塞倖涂,杜告訐以絶讼源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行险侥幸(行险僥幸)
谓冒险行事以求利。语出《礼记。中庸》:"小人行险以僥幸。"
《國語辭典》:虎口馀生(虎口餘生)  拼音:hǔ kǒu yú shēng
比喻经历大难而未死。《三侠五义》第二三回:「你是虎口馀生,将来造化不小,富贵绵长。」也作「虎口逃生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碰运气(碰運氣)  拼音:pèng yùn qi
对所做的事情没有把握,只是尽力去做,存著侥倖心理。如:「由于没有经验,这些树苗是否能种得活,只有碰运气了。」、「他去赌博,纯粹是想碰运气。」
分類:侥幸好歹
《漢語大詞典》:射幸数跌,不如审发(射幸數跌,不如審發)
古代谚语。比喻侥幸求利而多次失败,不如审慎从事而一举成功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谯周传》:“谚曰:‘射幸数跌,不如审发。’是故智者不为小利移目,不为意似改步。”《资治通鉴·魏高贵乡公甘露二年》:“谚曰:‘射幸数跌,不如审发。’” 胡三省 注:“跌,差也。射数差而不中,不如审而后发也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竖子成名(豎子成名)
晋书·阮籍传:“﹝ 阮籍 ﹞尝登 广武 ,观 楚 汉 战处,嘆曰:‘时无英雄,使竖子成名。’”后指无能者侥幸得以成名。 清 丁澎 《题曾青藜尊人传后》诗:“竖子成名何足齿,天下英雄君与孤。” 傅敷 《哭杨笃生》诗:“鬼雄入梦二三辈,竖子成名千百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