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國語辭典》:宵禁  拼音:xiāo jìn
限制民众在夜晚外出的禁令。通常是因为战争、叛乱或遇有重大的变故时,政府为维持社会安定所采取的非常措施。
《國語辭典》:签发(簽發)  拼音:qiān fā
经主管人员审核同意后,签名核发文件。如:「签发公文」、「签发执照」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预诏(預詔)
谓皇帝预先下令。汉书·李陵传:“久之,上悔 陵 无救,曰:‘ 陵 当发出塞,乃詔彊弩都尉令迎军。坐预詔之,得令老将生姦诈。’” 颜师古 注:“ 孟康 曰:‘坐预詔彊弩都尉 路博德 迎 陵 , 博德 老将,出塞不至,令 陵 见没也。’”资治通鉴·汉武帝天汉二年引此文, 胡三省 注:“余谓此説非也。帝意既悔,追思前事,以为当 陵 发出塞之时,方可詔 博德 继其后以迎 陵 军,乃於 陵 未行之时预詔之,使 博德 羞为 陵 后距,得生姦诈上奏,而遂令 博德 别出 西河 ,使 陵 军无救也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请旨(請旨)
请求天子下令。《封神演义》第三回:“不若且将 全忠 囚禁后营,破了 冀州 ,擒获满门,解入 朝歌 ,请旨定夺,方为上策。”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:“今日正有人间儿女英雄一桩公案该当发落,请旨定夺。”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十六回:“所有在事员弁,实属异常奋勇,得以迅奏肤功。相应请旨,将该员等照单奬励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诏征(詔徵)
皇帝下令征召。后汉书·丁鸿传:“ 永平 十年詔徵, 鸿 至即召见。” 唐 韩愈 《送侯参谋赴河中幕》:“又欲面言事,上书求詔徵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沾贷(霑貸)
恩贷。谓皇帝下令蠲免赋税。 唐 元稹 《处分幽州德音制》:“又念八州之内,九赋用殷,庆泽旁流,所宜霑贷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谕查(諭查)
下令查核。 清 林则徐 《谕洋商责令外商呈缴烟土稿》:“本大臣奉命来 粤 ,首办汉奸,该商等未必非其人也。合亟諭查。”
分類:下令查核
《国语辞典》:巴士底监狱(巴士底监狱)  拼音:bā shì dǐ jiān yù
法国巴黎历史建筑物。西元一三七○年由法王查理五世下令建造。本为保卫巴黎而建,因极为坚固,十七世纪起作为国家监狱。一七八九年路易十六在位时,因无法应付财政和民生两方面困难,使人民极为愤怒,遂攻陷巴士底监狱,掀开革命序幕。其后革命政府下令将它拆毁。一九八九年,法国庆祝革命两百周年,在原址兴建一座现代化歌剧院,以为纪念。
《国语辞典》: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(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)  拼音:dòng yuán kān luàn shí qí lín shí tiáo kuǎn
民国三十六年,因共产党的叛乱,国民政府下令动员戡乱,为了一面戡乱,一面行宪,国民大会在不变更《宪法》条文的范围内,于民国三十七年制定《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》。此条款与《宪法》具有同等效力,于动员戡乱时期结束之后,即予废除。
《国语辞典》:讨令(讨令)  拼音:tǎo lìng
要求下令。如:「为了协助清理灾区脏乱的环境,营长向旅长讨令,暂时管制国军弟兄休假。」
分类:要求下令
《国语辞典》:广通渠(广通渠)  拼音:guǎng tōng qú
运河名。隋文帝杨坚所下令开凿,从大兴城(今陕西长安)向东到潼关,连接黄河,目的在便利关东的漕运。为隋朝所开的五条运河中,唯一为东西走向的运河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恩审(恩審)
谓皇帝下令复审案犯。 明 刘若愚 酌中志·累臣自叙略节:“十年夏,恩审。 曹大司礼 化淳 ,虽两奉简命,到大理寺清理冤滞,亦不敢遽为 若愚 昭雪也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二十五史  拼音:èr shí wǔ shǐ
清时颁定的二十四史加上新元史的总称。参见「二十四史」条。
《國語辭典》:二十四史  拼音:èr shí sì shǐ
清乾隆时所颁定的正史。即史记、汉书、后汉书、三国志、晋书、宋书、南齐书、梁书、陈书、魏书、北齐书、周书、隋书、南史、北史、旧唐书、新唐书、旧五代史、新五代史、宋史、辽史、金史、元史、明史。皆为纪传体史书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访案(訪案)
指下令查办的案件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九五回:“又叫我作为访案,又叫我严办,却又只説得他‘不守清规’四个字,叫我怎样严办法呢?”《文明小史》第二八回:“起先 西卿 的左邻右舍,见 西卿 拜县里大老爷不见,就造了多少謡言,説他吃了访案,县里正要拿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