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为考虑容错,系统已按“证 → 證证”转换方式进行查询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符验(符驗,符騐)
亦作“ 符騐 ”。
(1).凭据;证件。荀子·性恶:“凡论者,贵其有辨合,有符验。” 王先谦 集解引 王引之 曰:“符验即符节。《哀公六年公羊传》注:节,信也。《齐策》注:騐,信也。或言符节,或言符騐,或言符信,一也。” 元 关汉卿 《望江亭》第四折:“ 白士中 云:你凭着甚么符騐来拏我?衙内云:我奉圣人的命,有势剑金牌,被盗失了,我有文书。”明史·职官志三:“符验之号五:曰马,曰水,曰达,曰通,曰信。符验之制,上织船马之状,起马用‘马’字,双马用‘达’字,单马用‘通’字,起船者用‘水’字,并船用‘信’字。亲王之藩及文武出镇抚,行人通使命者则给之。”
(2).应验;符合。汉书·杜钦传:“跡 三代 之季世,览 宗 宣 之饗国,察近属之符验,祸败曷常不由女德?” 南朝 宋 何承天 《上元嘉历表》:“又史官受詔,以土圭测景,考校二至,差三日有餘。从来积岁及 交州 所上,检其增减,亦相符騐。”旧唐书·方伎传·张献甫:“数顾问灾异,事皆符验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金印
(1).旧时帝王或高级官员金质的印玺。史记·孝武本纪:“是时上方忧 河 决,而黄金不就,乃拜 大 ( 欒大 )为五利将军。居月餘,得四金印。” 宋 苏辙 《观捕鱼》诗:“人生此事最便身,金印垂腰定何益。” 清 黄遵宪 《琉求歌》:“尚有丹书珠殿掛,空将金印紫泥封。”
(2).借指官职。 唐 杜甫 《陪李王苏李四使君登惠义寺》诗:“谁能解金印,瀟洒自安禪。” 宋 乐雷发 《乌乌歌》:“好杀贼奴取金印,何用区区章句为?”
(3). 宋 代称犯人脸上刺的字。《京本通俗小说·志诚张主管》:“ 张胜 看 张员外 ,面上刺着四字金印,蓬头垢面,衣服不整齐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八回:“原来 宋 时但是犯人徒流迁徙的,都脸上刺字,怕人恨怪,只换做打金印。”
(4).指公文、证件上的金泥印章。 明 唐顺之 《条陈海防经略事疏》:“臣又据总兵官 卢鏜 手本……与 日本 金印勘合。” 许地山 《三博士》:“她们一同看着(博士文凭)上面的文字和金印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丹书(丹書)
(1).古时以朱笔记载犯人罪状的文书。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:“初, 斐豹 ,隶也,著於丹书。” 杜预 注:“盖犯罪没为官奴,以丹书其罪。” 三国 魏 曹操 《度关山》诗:“有燔丹书,无普赦罪。”文选·陆机〈谢平原内史表〉:“苟削丹书,得夷平民。” 李周翰 注:“丹书,定罪之书。”
(2).传说中赤雀所衔的瑞书。吕氏春秋·应同:“及 文王 之时,天先见火,赤乌衔丹书集於 周 社。”史记·周本纪“生 昌 ,有圣瑞” 张守节 正义引《尚书帝命验》:“季秋之月甲子,赤爵衔丹书入于 酆 ,止于 昌 户。其书云:‘敬胜怠者吉,怠胜敬者灭……以不仁得之,不仁守之,不及其世。’” 北周 庾信 《周祀五帝歌·赤帝云门舞》:“赤雀丹书飞送迎,朱絃絳鼓罄虔诚。”
(3).指《洛书》。传说 夏禹 治水时, 洛水 神龟负之而出,故称《洛书》《淮南子·俶真训》:“ 洛 出丹书, 河 出緑图。”
(4).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袭的享有免罪等特权的证件。 汉 司马迁 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僕之先,非有剖符丹书之功。”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四:“肆申白马之盟,庸示丹书之约。” 明 张居正 《拟唐回鹘率众内附群臣贺表》:“丹书锡誓,既崇 日逐 之封;赤芾疏荣,仍懋秩訾之赏。”
(5).朱笔书写的文字。 汉 荀悦 《汉纪·昭帝纪》:“ 汉 使至 匈奴 , 常惠 数私见使,教之曰:‘陛下亲射 上林 中,得白雁,足有繫帛丹书,言 武 等在荒泽中。’” 景耀同 《次韵黄季刚相思》之一:“囓臂当年底有盟,丹书斜上甚分明。”
(6).朱笔书写的诏书。 唐 武元衡 《奉酬淮南中书相公见寄》诗:“金玉裁玉度,丹书奉帝俞。” 元 白朴 《墙头马上》第四折:“亲捧丹书下九重,路人争识五花驄。” 明 李东阳 《送焦守静先生使襄府》诗:“丹书玉节又南行,一日龙光起四瀛。”
(7).古代方士用以呪邪镇鬼的朱文符书。 汉 仲长统 《昌言》:“於是淫厉乱神之礼兴焉,侜张变怪之言起焉,丹书厌胜之物作焉。”后汉书·方术传·解奴辜:“又 河 南有 麴圣卿 ,善为丹书符劾,厌杀鬼神而使命之。”
(8).道教语。即丹书墨箓。指以墨书写符文的朱漆之简。泛指炼丹之书,道教经书。见《云笈七籤》卷七。 明屠隆《綵毫记·祖饯都门》:“授丹书早晚驱鸡,与夫人同学驂鸞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指印
指纹的痕迹。亦指按捺在契约、证件、单据等处的指纹。 赵树理 《登记》三:“这一套,听起来好像背书,可是谁也只好那么背着。背了就发给一张红纸片叫男女双方和介绍人都盖指印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公验(公驗)
官府开具的证件。隋书·高祖纪下:“庚寅,勑舍客无公验者,坐及刺史、县令。” 宋 王溥 唐会要·逃户:“见在桑产如无近亲承佃,委本道观察使於官健中取无庄田有人丁者,据多少给付,便与公验,任充永业。”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·事始二:“ 唐 宣宗 时,中书门下奏:‘若官度僧尼,有闕,则择人补之,仍申祠部给牒。其欲远游寻师者,须有本州公验。’乃知本朝僧尼出游给公验,自 唐 已然矣。”《元典章·户部八·市舶》:“并依在先旧行关防体例填付舶商。大船请公验,柴水小船请公凭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印纸(印紙)
旧时官府印发的各种表、簿以及证件等。旧唐书·食货志下:“市牙各给印纸,人有买卖,随自署记,翌日合算之。”宋史·何承矩传:“御书印纸,録其功最。”续资治通鉴·宋太宗至道元年:“州县官吏劝民垦田,悉书其数於印纸,以俟旌赏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公引
官方证件。 宋 范公偁 过庭录:“ 姚 之田亩,贡赋未尝纳, 商父 ( 刘商父 )闻其风久矣。至官,深嫉之,检 姚 所欠赋税,以公引追纳。”《元典章·刑部十三·防盗》:“凡行路之人,先於见住处司县官司,具状召保,给公凭,方许他处勾当。若公引限满,其公事未毕,依所在例给。”
分類:官方证件
《漢語大詞典》:出具
谓以某种名义开出某种证件。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:“ 乾隆 元年,经侍郎 励宗万 奏请,嗣后学习期满人员,令该堂官出具考语,分三等引见。” 蒯世勋 《上海英美租界在太平天国时代》:“三国代表并未将原意致达,仅交出中立宣言一件,并由 威妥玛 传语,令其亦出具文告。”《十月》1984年第1期:“学校那方面没有问题,保证会出具在校的证明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存根
票据、证件等开出后所留的底子,内容与票据、证件等相同,留存备查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六十回:“那一本总册在他那里,收条的存根也在他那里。”如:你把存根藏好,以备检查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螺印
手指印。特指按在契约、证件等上面的指纹。 张天翼 《万仞约》:“这么过了会儿, 大毛 到底听了 萧老官 的劝。他像另外打了个什么个主意似的,脸色渐渐平静下来,在嘴上抹一抹鼻血,于是拿大拇指蘸蘸墨,在纸上印了个螺印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假造
(1).无中生有地捏造。 吴晗 《朱元璋传》第八章:“﹝ 朱元璋 ﹞自以为出身贫贱,怕被人轻视,便……和道士和尚们串通,假造许多神迹。”
(2).犹伪造。如假造证件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凭照(憑照)
由官方发给的证件、执照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九七回:“兄弟捐官的凭照,放在家里,左右是没用的,白糟蹋了。” 康有为 《大同书》戊部第七章:“其男女婚姻,皆告媒氏,自具愿书,领取凭照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路照
准许通行的证件。 孙中山 《民权主义》第二讲:“﹝华侨在 爪哇 ﹞如果想由所住的地方到别的地方去,便要领路照。到了夜晚九时以后,就是有了路照,也不准通行,要另外领一张夜照,并且要携手灯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指摹
按印在契约、证件、单据等上面的指纹。参阅 清 汤右曾 《谈徵·事部·指摹手摹》
《漢語大詞典》:海票
旧时官府捕人的证件。犹今逮捕证。秦腔《游龟山》第六场:“这有何说,即出海票,捉拿奴才到案。”秦腔《游龟山》第六场:“着房里速出海票一张,即差捕快二班去到 龟山 捉拿你家少爷到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