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國語辭典》:下蛋  拼音:xià dàn
鸡鸭等禽类产卵。如:「母鸡下蛋」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新咔
1.新春鸟类的鸣声。
《国语辞典》:双栖双宿(双栖双宿)  拼音:shuāng qī shuāng sù
本指鸟类雌雄相随。后用来比喻男女因情深而起居相依,形影不离。明。叶宪祖《鸾鎞记》第六出:「双栖双宿比鸳鸯,女貌郎才两颉颃。」也作「双宿双飞」。
《国语辞典》:拨风羽(拨风羽)  拼音:bō fēng yǔ
鸟类羽翼中主要的部分。长而强直,沿鸟翼边缘排为一列,附于翼骨。
《国语辞典》:弓浆虫(弓浆虫)  拼音:gōng jiāng chóng
动物名。一种寄生虫。哺乳、鸟类及人类的身体均可能感染上它。主要寄生于肌肉组织或脑部。一般人受感染并无明显症状,但在孕妇则可能使胎儿产生水脑症、小脑症等严重畸形或死亡。在爱滋症者身上则可能引起致命的弓浆虫脑炎。
《国语辞典》:花鸟画(花鸟画)  拼音:huā niǎo huà
合绘花卉与鸟类的国画。具有浓厚的写实风格与个性美。萌芽于六朝,初以宫廷画家为主,兴于唐代,宋徽宗时更是盛况空前。代表画家有五代黄荃、南唐徐熙及清代恽寿平。
《国语辞典》:鹤形目(鹤形目)  拼音:hè xíng mù
鸟纲之一目。包括长颈、长脚之沼泽地鸟类;其中也有部分为不能飞行者,共有一百八十六种,鹤、秧鸡皆属此目。也称为「鹤目」。
《国语辞典》:跗蹠骨  拼音:fū zhí gǔ
鸟类下肢骨的一部,为跗骨与蹠骨相合处。
《国语辞典》:涉禽  拼音:shè qín
涉行并捕食水中生物的鸟类。其特徵为足、颈、嘴均长,胫下部无羽,有鳞片覆盖,趾间有小膜,后趾甚小,栖水边,捕食鱼介。鹤、鹭等皆属此类。
《国语辞典》:巢箱  拼音:cháo xiāng
供鸟类栖息居住的木料或金属制成的各型箱子。亦有用来供蜜蜂居住贮蜜的。
《国语辞典》:恐鸟(恐鸟)  拼音:kǒng niǎo
动物名。恐鸟目,新生代的鸟类。形略似驼鸟,头小,嘴短,胫骨长且健,跗蹠骨短,有三趾,前肢退化,故无翼。
《国语辞典》:漂鸟(漂鸟)  拼音:piāo niǎo
因求食而漂流各地的鸟类。如雉、雀等。
分类:漂流鸟类
《国语辞典》:鸟房(鸟房)  拼音:niǎo fáng
饲养鸟类的房舍。如:「鸟房主人因涉嫌捕捉稀有鸟类而被收押。」
《国语辞典》:尿囊  拼音:niào náng
爬行类、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囊状胚外器官。鸟类与爬虫类的尿囊位于绒毛膜和羊膜间,腔内储存胎儿的排泄物,并作暂时的呼吸器官。哺乳类的尿囊与绒毛膜相连,于绒毛膜与子宫内膜结合形成胎盘后,向之供应血液。
《国语辞典》:鸣器(鸣器)  拼音:míng qì
鸟类发声的器官,位于气管下部膨大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