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漢語大詞典》:沙囊
(1).装着沙的袋子。三国志·吴志·步骘传“然时采其言”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《吴录》:“后有 吕范 、 诸葛恪 为説 騭 所言,云:‘每读 步騭 表,輒失笑。此 江 与开闢俱生,寧有可以沙囊塞理也!’”
(2). 楚 汉 相争时, 韩信 与 楚 将 龙且 夹 潍水 作战, 信 令以沙囊堵 潍水 上流,待 楚 军渡水时,撤囊放水冲淹,大败 楚 军。见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。后遂用为典实。 南朝 梁简文帝 《七励》:“前锋纷其易帜,后骑决其沙囊。” 宋 苏辙 《寄题密州新作快哉亭》诗之二:“试问沙囊无处所,于今 信 怯定非真。”参见“ 囊沙 ”。
(3).鸟类的消化器官。位于胃与小肠之间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囊沙
指 韩信 囊沙破敌之计。 楚 汉 战争时 韩信 与 楚 将 龙且 隔 潍水 而阵。 韩信 夜令人以万馀囊盛沙,壅水上流,然后引军半渡,进击 龙且 。既战,佯败退走。 且 追 信 渡水, 信 使人决壅囊,水大至, 龙且 军大半不得渡, 信 乘机击杀 且 ,大破 楚 军。见史记·淮阴侯列传旧唐书·郑畋传:“及至囊沙减灶,伐鼓扬旌,四凶方侈於兽心,一阵尽涂於 龙尾 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鲜羽(鮮羽)
亦作“鱻羽”。
(1).活鱼和鸟类。指食物。周礼·天官·庖人:“冬行鱻羽,膳膏羶。” 贾公彦 疏:“鲜谓鱼,羽谓鴈。”礼记·内则:“冬宜鲜羽,膳膏羶。” 郑玄 注:“鲜,生鱼也;羽,鴈也。”
(2).鲜艳的羽毛。 汉 应瑒 《鹦鹉赋》:“被光耀之鲜羽,流玄黄之华饰。”
《国语辞典》:同命鸟(同命鸟)  拼音:tóng mìng niǎo
1.佛经中所称之雪山神鸟。此鸟一身两头,人面禽形,生死同命,故称为「同命鸟」。也作「命命鸟」、「共命鸟」、「生生鸟」。
2.比喻有共生共死体认的鸟类或伙伴。如:「小桃冠鹦鹉是一种同命鸟,一只被捕,常引来一大群同类共同被捕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新哢
新春鸟类的鸣声。 元 袁桷 《初春思》诗之一:“冻树迴青阳,覊禽竞新哢。”
《国语辞典》:象鸟(象鸟)  拼音:xiàng niǎo
动物名。一种现今已经绝迹的鸟类。依发现的化石判断,其体重约一千磅,无法飞行,蛋的容量相当于十二打鸡蛋的容量。产于马达加斯加。
《國語辭典》:羽冠  拼音:yǔ guān
竖立于飞禽类动物头顶上较长而别致的羽毛,称为「羽冠」。如孔雀的羽冠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雍鸣(雝鳴)
鸟类和谐地鸣叫。 明 夏完淳 《侯纳言》诗:“三凤齐雝鸣,翛羽拂云际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刷毛衣
鸟类以喙剔抉羽毛使整洁。 唐 白居易 《燕诗示刘叟》:“辛勤三十日,母瘦雏渐肥。喃喃教言语,一一刷毛衣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土豹
(1).兽类。猞猁孙的别名。
(2).鸟类。鵟的别名。
分類:鸟类兽类
《國語辭典》:脱羽(脫羽)  拼音:tuō yǔ
鸟类的羽毛在春、秋两季换新的羽毛,称为「脱羽」。
《国语辞典》:土燕  拼音:tǔ yàn
燕鸻科鸟类的通称。尾羽剪刀状,能飞行捕食昆虫,又能在地上觅食,兼具燕与鹬的特性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风胎(風胎)
古人以为某些鸟类可不直接交配而怀胎。 南朝 梁 刘孝标 《山栖志》:“翾翾翔鸟,风胎雨鷇。緑翼红毛,素羽翠鬣。”参见“ 风化 ”。
《國語辭典》:猛禽  拼音:měng qín
凶猛的鸟类。嘴短而锐,有钩,体形多庞大,善飞行,脚短,趾有钩爪,视觉敏锐,多为食肉性。如鹰、鹫、枭等。
《國語辭典》:妪伏(嫗伏)  拼音:yù fú
鸟用体温孵卵。《礼记。乐记》:「羽者妪伏,毛者孕鬻。」
分類:鸟类孵卵
《國語辭典》:害鸟(害鳥)  拼音:hài niǎo
以农作物或果实为食物的鸟类。如斑鸠、喜鹊。也有专门吃鱼苗的鸟类。如翠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