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漢語大詞典》:匿曜
隐藏其光辉。比喻才德不外露。 南朝 梁 王僧儒 《忏悔礼佛文》:“自双树八枝,潜光匿曜,寳城不闢,慧扇方掩。”《宋史·乐志九》:“居晦匿曜,迈种惟勤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毡针(氈針)
亦作“氊针”。 比喻隐藏在内的尖刺。语本晋书·杜锡传:“﹝ 锡 ﹞性亮直忠烈,屡諫 愍怀太子 ,言辞恳切,太子患之。后置针著 锡 常所坐处毡中,刺之流血。” 宋 范成大 《墙外卖药者家有十口一日不出即饥寒矣》诗:“十日啼号责望深,寧容安稳坐氊针?” 清 赵翼 《问鱽鱼》诗:“本谓毡针莫敢坐,谁料頷珠终被摘。”
分類:隐藏在内
《漢語大詞典》:虬宫
亦作“虯宫”。 虬龙隐藏的地方。 明 张凤翼 《中解山亭赋》:“隐蠚道与虺蹊兮,伏虯宫与虎穴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韬隐(韜隱)
隐藏不露。三国志·吴志·陆逊传:“若用之,当令外自韜隐,内察形便,然后可克。” 北齐 刘昼 新论·韬光:“能韜隐其质,故致全性也。”
分類:隐藏不露
《国语辞典》:心腹事  拼音:xīn fù shì
隐藏在心中而不肯轻易告诉别人的事。《三国演义》第四七回:「吾想与你乃旧日弟兄,特来吐心腹事,何言相欺也?」
《国语辞典》:藏掩  拼音:cáng yǎn
收藏、隐藏。《朱子语类辑略。卷八。论本朝人物》:「介甫初与吕吉甫好时,常简帖往来。其一云:『勿令上知。』后来不足,吕遂缴奏之。神宗亦胡乱藏掩了。」
分类:收藏隐藏
《漢語大詞典》:韬采(韜采)
隐藏美丽的光泽。比喻埋没才华。隋书·炀帝纪上:“汇芳寂寞,投竿罕至,岂美璞韜采,未值良工,将介石在怀,确乎难拔?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秘算(祕算)
谓隐藏在胸中的谋略。 晋 葛洪 抱朴子·汉过:“知者不肯吐其祕算,勇者不为致其果毅,忠謇离退,姦凶得志。” 唐 杨炯 《从弟去溢墓志铭》:“尽江海之良图,得烟霞之祕算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匿伏  拼音:nì fú
隐藏、潜伏。如:「歹徒常匿伏在黑暗的角落里,以便伺机而动。」
分類:隐藏潜伏
《漢語大詞典》:隐首(隱首)
隐藏为首的罪犯。 清 黄六鸿 《福惠全书·刑名·首告》:“反叛律重隐首之条,凡谋反知情故纵隐藏者斩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幽履
犹韬光。隐藏行迹。南齐书·高逸传序:“若今十餘子者,仕不求闻,退不讥俗,全身幽履,服道儒门,斯逸民之轨操,故缀为高逸篇云尔。” 唐 陈子昂 《唐故朝议大夫梓州长史杨府君碑》:“探金虎之爻,志存幽履。遂去家遁於 嵩山 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占覆
猜度隐藏之物,为古代近于占卜的一种游戏。朱子语类卷一百:“若曰渠( 邵康节 )能知未来事,则与世间占覆之术何异。” 章炳麟 《检论·订文》:“俄而聆其言者眩惑如占覆矣。”参见“ 射覆 ”。
《國語辭典》:射覆  拼音:shè fù
原为一种猜物游戏。将物品藏在碗盆下,让人猜想,也用来占卜。《汉书。卷六五。东方朔传》:「上尝使诸数家射覆,置守宫盂下,射之,皆不能中。」后世作为一种酒令。在喝酒行令时,出题者先用诗文、成语或典故隐喻某事物,让猜谜者用另一种诗文、成语典故来揭开谜底。如果猜不出或猜错,及出题者误判,都要罚酒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遁影
(1).犹言隐藏形影。 唐 王勃 《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》:“安心乐土,遁影灵关。”
(2).指隐没不清的影子。艺文类聚卷八引 晋 应贞 《临丹赋》:“清波引镜,形无遁影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韬秘(韜祕)
隐藏不露。 明 宋濂 《郑景彝传》:“ 景彝 亦自韜祕,絶不与人交。”
分類:隐藏不露
《漢語大詞典》:诡伏(詭伏)
奸诈而隐藏不露。《南齐书·王晏传》:“频授蕃任,輒辞请不行,事似谦虚,情实诡伏。”隋书·东夷传·高丽:“性多诡伏。” 元 虞集 《王诚之墓志铭》:“疑似之踪,诡伏之姦,孰死孰生,一决以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