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漢語大詞典》:拂经(拂經)
违反常理。易·颐:“六二,颠颐,拂经于丘颐,征凶。” 孔颖达 疏:“颠,倒也。拂,违也。经,义也。丘,所履之常处也。” 朱熹 本义:“求养於初,则颠倒而违於常理;求养於上,则往而得凶。丘,土之高者,上之象也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拂性
谓违反人的本性或本意。语本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好人之所恶,恶人之所好,是谓拂人之性,菑必逮夫身。” 宋 曾巩 《南轩记》:“少而思,凡吾之拂性苦形而役於物者,有以为之也。” 宋 王安石 《与孙莘老书》:“况某之不肖,所学者非世之所可用,而所任者非身之所能为,忍心拂性,苟取衣食。”
分類:违反本意
《國語辭典》:愆义(愆義)  拼音:qiān yì
不合正道,违反道义。《文选。陆机。文赋》:「苟伤廉而愆义,亦虽爱而必捐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末失
指衰世违反礼仪的行为。礼记·檀弓上:“小敛之奠在西方, 鲁 礼之末失也。” 郑玄 注:“末世失礼之为。” 孔颖达 疏:“依礼,小敛之奠设於东方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违宪(違憲)  拼音:wéi xiàn
1.违反国法。《后汉书。卷四一。第五钟离宋寒列传。第五伦》:「绳以法则伤恩,私以亲则违宪。」
2.法律上指法令违背宪法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顿夺(頓奪)
谓违反情理地强行断绝。 南朝 宋 宗炳 《明佛论》:“顿夺其当年,所以超升潜行,协於神明,福德彰於后身,岂能见其所得哉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反情
(1).恢复正常的本性,以防惑乱。礼记·乐记:“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,比类以成其行。” 陈澔 集说:“反情,復其性情之正也。”
(2).内省。吕氏春秋·务本:“古之事君者,必先服能然后任,必反情然后受。” 高诱 注:“反情,常内省也。”
(3).违反人情。《楚辞·刘向〈九叹·怨思〉》:“若青蝇之伪质兮, 晋 丽姬 之反情。” 王逸 注:“若 晋 驪姬 以 申生 之孝,反为悖逆也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犯教
违反教令;违背礼教。仪礼·乡射礼“遂适阶西,取扑搢之以反位” 汉 郑玄 注:“扑,所以挞犯教者。” 三国 魏 嵇康 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人间多事,堆案盈几,不相酬答,则犯教伤义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违例(違例)  拼音:wéi lì
违反规定条例。如:「五号选手因篮下三秒,被判违例,球归对方,换对方进攻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越理
(1).谓逆着木质纹理。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·论说:“斤利者,越理而横断;辞辨者,反义而取通。”
(2).违反义理,悖理。 明 张居正 《陈六事疏》:“礼之所制,反在於朝廷,而为下者或越理犯分而恬不足畏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文妖
亦作“ 文訞 ”。 封建时代对违反正统思想的文章或作者的蔑称。亦指以文章蛊惑人心的人。明史·文艺传一·王彝:“尝著论力詆 杨维楨 ,目为文妖。” 清 戴名世 《〈左尚子制义〉序》:“富是时,文訞迭出,波荡后生,莫可救止。” 柳亚子 《六州》诗:“惮帅成封建,文妖乱是非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越轨(越軌)  拼音:yuè guǐ
踰越应有的规范。如:「日常生活要遵守礼法,千万不要做出越轨的行为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诡故(詭故)  拼音:guǐ gù
伪诈、假饰。三国魏。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:「虽瞿然自责,然性不可化,欲降心顺俗,则诡故不情,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违格(違格)
违反法律规定。北齐书·王峻传:“坐违格私度禁物并盗截军粮,有司依格处斩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违式(違式)
违反规定或程式。宋史·吕溱传:“ 参 ( 李参 )劾其借官麴作酒,以私货往 河东 贸易,及违式受餽贐,事下大理议。 溱 乃未尝受,而外廷纷然谓 溱 有死罪。”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:“那位 綳公 是苦于不解事,不虚心,以致违式犯贴。”
分類:违反规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