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共23,分2页显示  上一页  1
分类词汇(续上)
招喻
如奉纶音
阁钞
汉票签处
秉笔太监
班谕
钦此钦遵
科抄
《漢語大詞典》:招喻
亦作“ 招諭 ”。 指帝王招抚敌对势力的谕旨。亦指以帝王名义对敌对势力进行招抚。三国志·魏志·刘放传:“ 放 善为书檄,三祖詔命有所招喻,多 放 所为。”北史·魏纪一·太祖道武帝:“帝以 中山 城内为 普隣 所胁,乃招喻之。”资治通鉴·唐高祖武德六年:“上復遣人招諭 苑君璋 。”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:“又命户部侍郎 王永鰲 招諭之。”
《国语辞典》:如奉纶音(如奉纶音)  拼音:rú fèng lún yīn
如同奉为天子的谕旨。如:「他对太太的话,如奉纶音。」
《国语辞典》:阁钞(阁钞)  拼音:gé chāo
旧时由内阁钞发的谕旨和章奏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汉票签处(漢票簽處)
清 官署名。负责校阅汉文,拟写票签,记录谕旨等事。《清会典·内阁·汉票签处》:“侍读: 汉 二人,委署侍读,掌校閲汉文本章,拟写票籤之式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秉笔太监(秉筆太監)
明 代皇帝谕旨或批发奏章,常授命内监先写事目,称之为“秉笔太监”。 清 昭槤 啸亭续录·批本处:“国初鑑 明 季秉笔太监专擅弄权之弊,特简 满 翰林官一员……专司批发之责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班谕(班諭)
颁布谕旨。新唐书·韦处厚传:“﹝ 处厚 ﹞曰:‘春秋大义灭亲,内恶必书,以明逆顺;正名讨罪,何所避讳哉!’遂奉教班諭。”
分類:颁布谕旨
《国语辞典》:钦此钦遵(钦此钦遵)  拼音:qīn cǐ qīn zūn
凡传奉皇帝谕旨,结语均缀此语。意为敬慎此命令所示之事以遵行,不得怠忽。宋初已有此例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科抄
亦作“ 科钞 ”。 由六科给事中分类抄录朝廷内外章疏及帝王谕旨,参署付部的一种文件。 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归山》:“[副净持朝报送上介]禀老爷,今日科抄有要紧旨意,请老爷过目。”《清会典·都察院·六科》:“掌发科钞……凡科钞亲接本於内阁,各分其正钞外钞而下於部,应封駮则以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