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国语辞典》:穷巷士(穷巷士)  拼音:qióng xiàng shì
居于陋巷的读书人。亦泛指贫士。《文选。左思。咏史诗八首之八》:「落落穷巷士,抱影守空庐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士儒
文人,读书人。 清 林昌彝 《市价行》:“老弱转沟壑,士儒罹网罟。”
《国语辞典》:穷措大(穷措大)  拼音:qióng cuò dà
贫穷的读书人。《聊斋志异。卷五。西湖主》:「君小觑穷措大,不能发迹耶?」也称为「穷醋大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白士  拼音:bái shì
出身清贫的读书人。《晋书。卷三四。列传。羊祜》:「既定边事,当角巾东路,归故里,为容棺之墟。以白士而居重位,何能不以盛满受责乎!疏广是吾师也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党士(黨士)
(1).指志同道合的人;。 明 何景明 《赠胡君宗器序》:“余党士 胡君 宗器 ,性爽而敦,勤而阔度,详谨而无隐情。”
(2).正直的读书人。 清 周亮工 《宋去损以予累客死都门》诗:“不识千人皆党士,可怜一代絶鸿文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书呆(書獃)
言谈行事不切实际、不知变通的读书人。《再生缘》第四六回:“不敢叫,真正 丽君 嗔薄幸;寧可使,冒名女子哭书獃。” 清 赵翼 《一蚁》诗:“徒守书獃身已悮,纵成诗圣世奚裨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衿缨(衿纓)
指衣冠楚楚的士大夫、读书人。 康有为 《闻菽园居士欲为政变说部诗以速之》:“闻君 董狐 説小説,以敌八股功最深;衿缨市井皆快覩,上达下达真妙音。” 陈去病 《论戏剧之有益》:“凡衿缨冠带之伦,苟其稍具普通知识,固罔不知戴异族之为非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一逢掖
指一个儒生。逢掖,古代读书人所穿的一种大掖之衣。后汉书·王符传:“后度 辽 将军 皇甫规 解官归 安定 ,乡人有以货得 鴈门 太守者,亦去职还家,书刺謁 规 。 规 卧不迎,既入而问:‘卿前在郡食鴈美乎?’有顷,又白 王符 在门。 规 素闻 符 名,乃惊遽而起,衣不及带,屣履出迎,援 符 手而还,与同坐,极欢。时人为之语曰:‘徒见二千石,不如一缝掖。’言书生道义之为贵也。” 清 钱谦益 《送何士龙南归兼简卢紫房》诗:“叹子一逢掖,眇小少不颺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穷秀才(窮秀才)
旧时泛指贫穷的读书人。 元 王实甫 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二折:“量着穷秀才人情,则是纸半张。” 元 关汉卿 《拜月亭》第三折:“穷秀才几时有发跡?” 清 朱素臣 《翡翠园·自首》:“一个穷秀才屋里,饭饭没得吃拉厾,倒有铜钱买放!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儒籍
(1).儒家的经籍。 明 姚涞 《白兔赋》:“辨敬怠於儒籍,审劳逸于农阡。”
(2).读书人的户籍。元史·雷膺传:“ 太宗 时,詔郡国设科选试,凡佔儒籍者復其家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夙儒  拼音:sù rú
老成博学之士。《新唐书。卷一○一。萧瑀传》:「非名士夙儒不与游,以清操显。」也作「宿儒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村学究(村學究)  拼音:cūn xué jiù
1.在乡间私塾中任教的老师。
2.用以讥刺学识浅陋的读书人。元。无名氏《百花亭》第二折:「双秀才你是个豫章城落了第的村学究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儒装(儒裝)
读书人的装束。借指读书人。 唐 项斯 《边游》诗:“塞馆皆无事,儒装亦有弓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酸丁  拼音:suān dīng
讥称穷困寒酸的文人、书生。《董西厢》卷一:「大抵这个酸丁忒劣角,风魔中占得个招讨。」《醉醒石》第四回:「你也这样胡说!放著富家不嫁,去嫁酸丁。天下有这样痴人!」也作「酸子」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囊笥
袋子与箱笼。古代读书人多用以装书籍文稿。 唐 柳宗元 《与友人论为文书》:“间闻足下欲观僕文章,退发囊笥,编其芜秽,心悸气动。”新唐书·萧廪传:“书成不可露齎,必贮以囊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