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漢語大詞典》:酸馅气(酸餡氣)
僧家素食,常食酸馅,因以“酸馅气”讥称僧人言词诗文的特有腔调和习气。 宋 苏轼 《赠诗僧道通》“语带烟霞从古少,气含蔬笋到公无”自注:“谓无酸馅气也。”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:“近世僧学诗者极多,皆无超然自得之气,往往反拾掇摹傚士大夫所残弃。又自作一种僧体,格律尤凡俗,世谓之酸馅气。” 明 杨慎 升庵诗话·僧皎然:“无酸馅气,甚佳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铁口(鐵口)  拼音:tiě kǒu
形容言语口气坚定、论断精确。如:「张半仙替人看相,直话直说,料事如神,号称铁口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吉词(吉詞)
美善的言词。随园诗话卷九引 清 潘汝晟 《偶成》诗:“义色少姚佚,吉词无淫颇。”
分類:美善言词
《漢語大詞典》:峻词(峻詞)
严正的言词。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·外国·也先夸国宝:“时 阿鲁台 方强盛,故峻词折之。” 郑观应 《盛世危言·通使》:“应如何设法保全与国之苛条,应如何峻词拒驳,斯非使臣之责歟?”
分類:严正言词
《漢語大詞典》:峻辞(峻辭)
(1).严正的言词。 明 屠隆 《昙花记·礼佛求禳》:“因南郊一见,驀然起意,要娶我二人,峻辞正色以却之。” 清 周亮工 《张林宗先生传》:“郡邑亦徵请恐后,先生皆峻辞拒之。”
(2).严加拒绝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·连城:“ 连城 凄然,无所为计,转谋生。生又哀 顾 。 顾 难之,峻辞以为不可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證词(證詞)  拼音:zhèng cí
證明事实的言词。如:「检察官根据證人的證词将歹徒以抢夺罪嫌起诉。」
《国语辞典》:费口舌(费口舌)  拼音:fèi kǒu shé
浪费言词。如:「像他这种人,没有必要跟他多费口舌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演言
陈述言词。 明 文徵明 《本贯苏州府长洲县相城里沈周年八十有三状》:“指事切而不汎,演言婉而不激,于讽諫直諫两得其义矣。”
分類:陈述言词
《漢語大詞典》:闳约(閎約)
谓内容丰富,言词简炼。 刘师培 《论近世文学之变迁》:“ 庄氏 文词,深美閎约,人所鲜知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费唇舌(費脣舌)  拼音:fèi chún shé
耗费言语。如:「别再费唇舌劝他了,反正这时候他什么话也听不进去了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宕说(宕説)
虚浮不实的言词。魏书·萧宝夤传:“具覈才行能否,审其实用而注其上下,游辞宕説,无一取焉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挠辞(撓辭)  拼音:náo cí
不正的言辞。《三国志。卷六。魏书。袁绍传》:「配声气壮烈,终无挠辞,见者莫不叹息。」
分類:屈服言词
《國語辭典》:捏词(捏詞)  拼音:niē cí
编造谎言。如:「捏词诬告」。
分類:编造言词
《國語辭典》:匹头(匹頭)  拼音:pī tóu
1.迎头、当头。《清平山堂话本。杨温拦路虎传》:「杨官人便走,都头赶上,使一棒匹头打下来。」《醒世恒言。卷一四。闹樊楼多情周胜仙》:「连忙脱了衣服,把被匹头兜了,道:『哥哥,好冷!』」也作「劈头」。
2.开头。参见「劈头」条。元。曾瑞〈哨遍。合欢制套。三煞〉:「匹头上面阔,半路里腰折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弄颊(弄頰)
鼓颊。谓动以言词。新唐书·李轨传:“今兴兵讨击尚为难,单使弄颊可下邪?”
分類:言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