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漢語大詞典》:辜限
古刑律规定,凡殴人致伤,官府立限,责令被告为伤者治疗,其限期称“辜限”。 宋 司马光 《乞不贷故斗杀札子》:“凡人因忿相争,迭相殴击,其意岂皆在于杀,但一人于辜限内死,则彼一人须当偿命。” 宋 楼钥 《缴泉州吴净党罪案》:“以枕背打 许应遂 额中心一下……伤重,于辜限内身死。”《元典章·刑部四·斗杀》:“ 平阳路 娼女 白要奴 ,因与 小郑 相争,捽扯官宿,於本人右手中指上咬伤,辜限外身死。”参见“ 保辜 ”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保辜
古代刑律规定,凡打人致伤,官府视情节立下期限,责令被告为伤者治疗。如伤者在期限内因伤致死,以死罪论;不死,以伤人论。叫做保辜。急就篇卷四:“疻痏保辜謕呼号。” 颜师古 注:“保辜者,各随其状轻重,令殴者以日数保之,限内致死,则坐重辜也。” 元 孙仲章《勘头巾》第一折:“你道我家狗咬着你,众街坊试看咱。若是我家狗咬他,我便写与你保辜文书;若不曾咬着,你便陪我缸来。”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·被殴伤风方:“ 纪文达 师又曰:‘凡被殴后以伤风致死者,在保辜限内,於律不能不拟抵。’”参阅唐律疏义·斗讼·保辜
《漢語大詞典》:指供
审讯人员指定被告按主观性审判意图招供
证人指出案犯特征,提供有关证据。例如:指供是审判的一个重要环节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两牍(兩牘)
指原告之诉状和被告之答辩状。 清 黄六鸿 《福惠全书·刑名·立状式》:“两牘当前,殊难黑白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原诉(原訴)  拼音:yuán sù
在诉讼过程中,当被告对原告提出反诉时,则称原告提起的诉讼为「原诉」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贴状(貼狀)
被告口述的笔录。 清 黄六鸿 《福惠全书·刑名·释看语》:“看语,即审单也,亦曰讞语。其法或先断一语而后序事,或先序事而后断,必须前后照应。有贴状附审者,亦须一一序事,而又要不失首词位置,犹乎作文之有轻重也。”
《国语辞典》:诉讼担保(诉讼担保)  拼音:sù sòng dān bǎo
民事诉讼中,为确保原告日后对于被告履行费用之义务,法院因被告的申请,得以裁定命令原告提存现金或相当之有价證券,以供诉讼费用之担保。
《国语辞典》:三曹对案(三曹对案)  拼音:sān cáo duì àn
审案时,原告、被告与證人三方同时到场,进行对质。《西游记》第一一回:「在森罗殿上,见泾河鬼龙告陛下许救反诛之故,第一殿秦广大王即差鬼使催请陛下,要三曹对案。」《红楼梦》第二八回:「想昨宵幽期私订在荼蘼架,一个偷情,一个寻拿,拿住了三曹对案,我也无回话。」
《国语辞典》:不受理判决(不受理判决)  拼音:bù shòu lǐ pàn jué
指依《刑事诉讼法》第303条规定,案件已提起公诉、对被告无审判权等情况时,法院依法认定诉讼关系不发生或消灭的判决。
《国语辞典》:共同被告人  拼音:gòng tóng bèi gào rén
指数人在同一诉讼程序中,同为被告者。
《国语辞典》:限制住居  拼音:xiàn zhì zhù jū
依法律规定限制犯罪嫌疑人、被告或义务人之行动自由的一种方法。法院命令其只能住居于现住所或指定之相当居所。凡未经法院同意,其等不得随意变更户籍或迁离原住所,以免开庭、执行刑罚或行政执行时传唤不到。
《国语辞典》:侦查终结(侦查终结)  拼音:zhēn chá zhōng jié
检察官侦查犯罪事实,蒐集證据,确定涉案被告的犯罪行为是否成立后,即宣告侦查终结,对被告提起公诉或不起诉处分。
《国语辞典》:辅佐人(辅佐人)  拼音:fǔ zuǒ rén
法律上指刑事案件于起诉后,与被告或自诉人,有一定关系之人,得在法院辅佐被告或自诉人陈述意见的人。目的在补充被告或自诉人之诉讼行为之不足。
《国语辞典》:对簿公堂(对簿公堂)  拼音:duì bù gōng táng
原被告双方在法庭上公开审问、争讼,以辨是非。如:「这件喧腾一时的诽谤事件,最后终于对簿公堂了。」
《国语辞典》:检察署(检察署)  拼音:jiǎn chá shǔ
侦察刑事被告犯罪證据并提起公诉的司法机关,高等法院以下的各级法院及其分院均有设置。旧时设置各级检察厅,与审判厅或大理院并立。
《国语辞典》:缄默权(缄默权)  拼音:jiān mò quán
刑事被告有拒绝对自己不利的陈述以及保持沉默的权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