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为考虑容错,系统已按“证 → 證证”转换方式进行查询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事验(事驗)
犹证据。《史记·淮南衡山列传》:“其书节印图及他逆无道事验明白,甚大逆无道,当伏其法。”《晋书·陆云传》:“令事验显然,暴之万姓,然后加 云 等之诛。”
分類:证据
《漢語大詞典》:左验(左驗)
证人;证据。汉书·杨恽传:“事下廷尉。廷尉 定国 考问,左验明白。” 颜师古 注:“左,证左也。言当时在其左右见此事者也。”新唐书·侯君集传:“帝曰:‘卿与 君集 皆功臣,今独相语而无左验,奈何?’” 宋 叶适 《郑仲酋墓志铭》:“然无左验,有司疑之。” 明 归有光 《魏悼王》:“论曰, 太宗 以呪咀不足以服天下,而更甚以 西池 之变,此谁为之左验哉!”
分類:证人证据
《漢語大詞典》:信验(信驗)
证据;凭证。汉书·淮阳宪王刘钦传:“ 博 常欲誑耀 淮阳王 ,即具记 房 诸所説灾异及召见密语,持予 淮阳王 以为信验。”续资治通鉴·宋高宗建炎二年:“且赐以公凭,俟官军渡 河 以为信验,人令持数百本去。”
分類:证据凭证
《國語辭典》:證验(證驗)  拼音:zhèng yàn
1.證据。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四回:「操欲得二乔,有何證验?」
2.实际效验。汉。班固《白虎通。德行。卷四。辟雍》:「察阴阳之会,揆星度之證验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见證(見證)  拼音:jiàn zhèng
显明的功效。《淮南子。缪称》:「仁者积恩之见證也,义者比于人心,而合于众适者也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凭證(憑證)  拼音:píng zhèng
可以作为證明的事物。元。无名氏《鸳鸯被》第三折:「分明那白纸上教我画著黑字儿,是怎生倒留做他家凭證?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质证(質證)
(1).凭据;证据。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:“ 履 曾於 绍圣 初録奏。比三省又令 履 録私藳以为质证。” 元 无名氏 《冯玉兰》第三折:“不知他杀坏您父子之时,有甚么赃仗质证来。”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唐才常汉口起义清方档案》:“票匪大头目 沈克諴 咨行通缉有案,近经步军统领在京城捕获,刑部审讯,坚称并非 沈克諴 ,恃无质证,任意狡展。”
(2).质疑论证。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·读书:“院中肄业生,亦欣欣向荣,日以诗文相质证。” 田北湖 《与某生论韩文书》:“承示高论,实获我心。猥辱明问,相与质证。”
(3).对质证明。 明 汤显祖 《牡丹亭·圆驾》:“听旨: 柳状元 质证, 丽娘 所言真假?因何预名 梦梅 ?”红楼梦第九五回:“又不好与他质证他会扶乩的话。”
(4).核实验证。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五:“近见后生小子,皆喜读《毛西河集》。其所称引,未足为据,必须搜讨源头,字字质证,慎勿为悬河之口所谩。” 鲁迅 《且介亭杂文末编·〈海上述林〉下卷序言》:“印本上虽有可疑之处,也无从质证,而且连小引也恐怕和初稿未必完全一样了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证信(證信)
证据;凭据。 鲁迅 《中国小说史略》第十五篇:“即以平 方腊 接招安之后,如《宣和遗事》所记者,于事理始为密合,然而证信尚缺,未能定也。” 唐弢 《〈点滴集〉序言》:“我怕写回忆,因为自己的记性太坏了,没有片纸只字足资证信的材料,不愿贸然动笔。”
分類:证据凭据
《漢語大詞典》:征验(徵驗)
(1).证据;事实根据。 汉 刘歆 《移让太常博士书》:“今上所考视,其为古文旧书,皆有徵验,外内相应,岂苟而已哉!”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·檄移:“ 钟会 《檄蜀》,徵验甚明; 桓公 《檄胡》,观衅尤切。”
(2).应验;证实。 宋 徐铉 稽神录·建州狂僧:“ 建州 有僧,不知其名,常如狂人,其所言动,多有徵验。” 清 张惠言 《丁小疋〈郑氏易注后定〉序》:“余往尝疑 郑君 笺,以婚期尽仲夏以前,於经无所徵验。” 黄人 《〈清文汇〉序》:“一代无文,则一代学术思想,非附见於削青者,皆将晦翳澌熄而无可徵验,兹可恫焉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左證  拼音:zuǒ zhèng
1.證明、證实。《新唐书。卷一三二。刘子玄传》:「尝议孝经郑氏学非康成注,举十二条左證其谬,当以古文为正。」也作「佐證」。
2.可信的證据。清。薛福成〈复许大臣书〉:「万一系数十百年旧设之卡伦,即此可为我地之左證,似宜先与辩明以留馀地,否则恐俄人得步进步。」也作「佐證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證见(證見)  拼音:zhèng jiàn
證据、證明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三三:「若兄弟十年不来,其间万一有些好歹,这纸文书便是个老大的證见。」《京本通俗小说。错斩崔宁》:「王老员外结扭了崔宁,四邻舍都是證见。」
分類:证据证人
《漢語大詞典》:徵要
犹证据。要,核实之辞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毛玠传》:“説臣此言,必有徵要。乞蒙 宣子 之辨,而求 王叔 之对。”
分類:证据核实
《漢語大詞典》:据证(據證)
证据。 清 刘大櫆 《江先生传》:“其於古之制度名物,必参互而得其据证。”
分類:证据
《國語辭典》:佐證  拼音:zuǒ zhèng
1.證明、證实。《聊斋志异。卷三。李伯言》:「鞫之,佐證不诬。按冥律,宜炮烙。」也作「左證」。
2.證据。《朱子语类辑略。卷八。战国汉唐诸子》:「礼又如何有伯夷、周公制作之礼?它只是急要做个孔子,又无佐證,故装点几个人来。」也作「左證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證左  拼音:zhèng zuǒ
当时亲知亲见其事,可以證明实际情形的人。《汉书。卷九九。王莽传中》:「召会吏民,逮捕證左。」
分類:证据证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