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共749,分50页显示  上一页  1  2  3  5  6  7  8 下一页
词典(续上)
艰苦
苦口
苦行
困苦
苦恨
苦于
寒苦
苦学
刻苦
作苦
苦战
孤苦
苦热
无苦
不苦
《國語辭典》:艰苦(艱苦)  拼音:jiān kǔ
困难辛苦。《汉书。卷四四。淮南厉王刘长传》:「大王不思先帝之艰苦,日夜怵惕,修身正行。」也作「艰辛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苦口  拼音:kǔ kǒu
1.口中引起苦涩的味觉。《史记。卷五五。留侯世家》:「忠言逆耳利于行,毒药苦口利于病。」
2.反覆不断的劝告。《文明小史》第三三回:「起初决计不肯办,后来经兄弟苦口劝导,把抚宪的意思再三开导,绅士这才答应了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苦行  拼音:kǔ xíng
1.佛教用语:(1)佛教批评外道所做的种种自虐行为。《杂阿含经》卷三九:「知诸修苦行,皆与无义俱。」(2)为了断除烦恼,而严格约束身心种种不善欲望的修行。即十二头陀行,如日中一食、穿粪扫衣等。《央掘魔罗经》卷一:「出家学道行沙门法,受行十二头陀苦行。」
2.预备出家,但尚未落发,而在寺庙中做苦役的人。《喻世明言。卷三五。简帖僧巧骗皇甫妻》:「这汉原是州东墦台寺里一个和尚,苦行便是墦台寺里行者。」
3.刻苦修行、经营。如:「他正在苦行励己,衣食居处十分俭朴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困苦  拼音:kùn kǔ
贫困、艰苦。如:「对比过去所经历的困苦生活,他益发珍惜当下的幸福。」《史记。卷八七。李斯列传》:「久处卑贱之位,困苦之地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苦恨
(1).苦恼。 唐 杜甫 《登高》诗:“艰难苦恨繁霜鬢,潦倒新停浊酒杯。”《西游补》第三回:“﹝ 行者 ﹞现原身望望使者,使者早已不见, 行者 越发苦恨,须臾闷倒。”
(2).甚恨,深恨。 唐 秦韬玉 《贫女》诗:“苦恨年年压金綫,为他人作嫁衣裳。” 宋 周邦彦 《点绛唇》词:“苦恨斜阳,冉冉催人去。”
分類:苦恼
《漢語大詞典》:苦于
为某种情况所苦恼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九回:“去年又想闹阔了,然而苦于没有题目,穷思极想,才想得一个法子,是给他娘做阴寿。” 鲁迅 《书信集·致王志之》:“青年作家大抵苦于生活,倘有佳作,只能就近卖稿。” 洪深 《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》上篇四:“譬如抑扬的腔调非不悦耳,而观众苦于不能听出字句的意义。”
分類:苦于苦恼
《國語辭典》:寒苦  拼音:hán kǔ
1.寒冻困苦。《汉书。卷六九。赵充国传》:「土地寒苦,汉马不能冬。」
2.贫寒清苦。《晋书。卷七○。甘卓传》:「俭少有志行,寒苦自立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苦学(苦學)
刻苦学习。 唐 李商隐 《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》:“悬头曾苦学,折臂反成医。” 宋 苏轼 《留别叔通元弼坦夫》诗:“有如 袁伯业 ,苦学到衰老。” 巴金 《沉落》:“苦学能够战胜一切,学问的宫殿不分贫富都可以进去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刻苦  拼音:kè kǔ
1.勤奋而辛苦。唐。韩愈〈柳子厚墓志铭〉:「居閒益自刻苦,务记览为词章。」《宋史。卷二九六。列传。杨徽之》:「徽之幼,刻苦为学。」
2.俭朴。如:「他的生活非常刻苦,但是对于公益捐钱却不后人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作苦  拼音:zuò kǔ
工作劳苦。《汉书。卷六六。杨敞传》:「田家作苦,岁时伏腊,烹羊炰羔,斗酒自劳。」《聊斋志异。卷一。劳山道士》:「道士曰:『恐娇惰不能作苦。』答言:『能之。』」
《國語辭典》:苦战(苦戰)  拼音:kǔ zhàn
艰苦奋战。如:「经过浴血苦战,终于赢得最后胜利。」唐。杜甫〈江亭〉诗:「江东犹苦战,回首一颦眉。」《西湖佳话。钱塘霸迹》:「刘营将士苦战多时,忽听得主帅已逃,便心灰意懒,尽皆败走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孤苦  拼音:gū kǔ
孤独贫苦。《文选。李密。陈情表》:「况臣孤苦,特为尤甚。」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四:「那解洵是宋时弃职官,靖康之乱,陷在北地。孤苦零落,亲戚怜他,替他另娶今妇为妾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苦热(苦熱)
苦于炎热;酷热。 唐 杜甫 《舟中苦热遣怀》诗:“入舟虽苦热,垢腻可溉灌。” 宋 苏轼 《泛舟城南得人皆苦炎字》之二:“苦热诚知处处皆,何当危坐学心斋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无苦(無苦)
(1).不痛苦难受。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:“《脉法》曰:‘病重而脉顺清者曰内关。’内关之病,人不知其所痛,心急然无苦。”宋史·王审琦传:“﹝ 太祖 ﹞顾谓 审琦 曰:‘试饮之。’ 审琦 受詔,饮十杯无苦。”
(2).不要担心受怕,没关系。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·洪州书生:“ 成 惊曰:‘此人诚忤君子,然断人之头,流血在地,岂不见累乎?’书生曰:‘无苦。’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不苦
不十分;不过分。 金 董解元 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一:“不苦诈打扮,不甚艷梳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