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国语辞典》:没头绪(没头绪)  拼音:méi tóu xù
没有线索、条理。《红楼梦》第六二回:「只好室内生春,若说到外头去,可太没头绪了。」
分类:线索条理
《漢語大詞典》:伏线(伏線)
亦作“ 伏线 ”。
(1).前文为后文预先埋下的线索。 林纾 《〈撒克逊劫后英雄略〉序》:“然每听述者叙传中事,往往於伏线接笋、变调过脉处,大类吾古文家。” 张天翼 《欢迎会》:“强小国就买通了弱大国的一个卖国贼:这就是第三幕的伏线,不必说。”
(2).潜伏的因素。 鲁迅 《坟·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》:“因为将来的运命,早在现在决定,故父母的缺点,便是子孙灭亡的伏线,生命的危险。”
见“ 伏綫 ”。
《國語辭典》:明线(明線)  拼音:míng xiàn
指电线之布放为可见的线路。相对于明线,暗线是将电线布放在如墙内或天花板上。如:「室内配电线通常有明线、暗线之分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指拿
提供拿获罪犯的线索。 清 林则徐 《晓谕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》:“现有妥线分报查访,一得确信,即往严搜。破获者儘法痛办,指拏者优加奬赏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有根有苗
有根据,有线索。《石点头·郭挺之榜前认子》:“这事虽奇,却还有根有苗,想得起来。”
分類:有根线索
《國語辭典》:蛛丝马迹(蛛絲馬跡)  拼音:zhū sī mǎ jī
比喻有线索迹象可以寻查推求。清。王家贲〈别雅序〉:「大开通同转假之门,泛滥浩博,几疑天下无字不可通用,而实则蛛丝马迹,原原本本,具在古书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蜘丝马迹(蜘絲馬跡)
犹言蛛丝马迹。比喻事情发生后留下的线索和痕迹。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:“歌行起步宜高唱而入,有 黄河 落天走 东海 之势;以下随手波折,随步换形;苍苍莽莽中,自有灰线蛇踪,蜘丝马跡。使人眩其奇变,仍服其警严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无丝有线(無絲有線)  拼音:wú sī yǒu xiàn
丝是私、线是嫌的双关语,即无私有嫌。指没有私情,也有嫌疑。《喻世明言。卷三九。汪信之一死救全家》:「太守相公深知信之被诬,命郭某前来劝谕。信之若藏身不出,便是无丝有线了。」《醒世恒言。卷三六。蔡瑞虹忍辱报仇》:「更有一件,你我是个孤男寡女,往来行走,必惹外人谈议,总然彼此清白,谁人肯信?可不是无丝有线?」
《國語辭典》:无头公案(無頭公案)  拼音:wú tóu gōng àn
没头绪、无蛛丝马迹可寻的案件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六:「后来上司详文,秋后处决了,人人称快,都传说林公精明,能通天上,辨出无头公案。」
分類:线索案件
《國語辭典》:无头无尾(無頭無尾)  拼音:wú tóu wú wěi
1.事情没有线索,原委不明。元。郑廷玉《后庭花》第三折:「这官司无头无尾,那贼人难捉难拿。」
2.比喻事物紊乱无条理。如:「这篇文章无头无尾,不知所云。」、「他办事一向无头无尾,成不了大事的。」也作「无头无脑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孙络(孫絡)  拼音:sūn luò
身体中络脉的细小分支,称为「孙络」。也称为「孙脉」。
《国语辞典》:秘密證人(秘密證人)  拼音:mì mì zhèng rén
向治安单位或法院检举指證其所知的犯罪事件、涉嫌人及不法分子的线索、證据,有助于侦破刑案或维护治安之人,其真实姓名与身分资料受法律保护,不得公开。
《国语辞典》:毫无眉目(毫无眉目)  拼音:háo wú méi mù
完全没有消息、线索。《文明小史》第三二回:「及至入席,冯主事还想再申前议,无奈大众口气不放松一些儿,冯主事孤掌难鸣。看看天色已晚,只得送客各散,捐事毫无眉目。」
分类:消息线索
《国语辞典》:非语文传播(非语文传播)  拼音:fēi yǔ wén chuán bò
以非语言文字的方式或线索来表达意思,如面部表情、手势、姿势、语调等表达态度、思想的传播方式。
《国语辞典》:有点头绪(有点头绪)  拼音:yǒu diǎn tóu xù
事情有一些线索或条理次序。《文明小史》第四一回:「一切盖造房子、聘请教习之事,无不竭尽心力,也忙了一年有馀,方渐渐有点头绪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