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国语辞典》:一盆浆糊(一盆浆糊)  拼音:yī pén jiāng hú
比喻头脑混沌不清,糊里糊涂。如:「这事究竟如何排解?我脑中仍是一盆浆糊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覆鹿寻蕉(覆鹿尋蕉)  拼音:fù lù xún jiāo
郑国有樵夫打死一只野鹿,用蕉叶把它覆盖藏起来,后却忘记所藏地方,以为是一场梦。典出《列子。周穆王》。后比喻把真实的事情看作梦幻。明。陈汝元《金莲记》第三一出:「鸊鹈寒莎鸡动,乌轮兔驾迅长空,覆鹿寻蕉恍梦中。」也作「覆鹿遗蕉」、「覆蕉寻鹿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昏头昏脑(昏頭昏腦)  拼音:hūn tóu hūn nǎo
思绪混乱,头脑昏沉。《西游记》第七二回:「却说八戒跌得昏头昏脑,猛抬头,见丝篷丝索俱无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回:「撒了一地的鸡骨头、鸭翅膀、鱼刺、瓜子壳,周进昏头昏脑,扫了一早晨。」也作「昏头搭脑」、「昏头晕脑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浑浑噩噩(渾渾噩噩)  拼音:hún hún è è
1.浑浑,浑厚质朴的样子;噩噩,严肃正大的样子。后连用意为淳朴。语本汉。扬雄《法言。问神》:「虞夏之书浑浑尔,商书灏灏尔,周书噩噩尔。」清。郑燮〈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三书〉:「而春秋已前,皆若浑浑噩噩,荡荡平平。」
2.迷糊不知事理。如:「过去几年我都过得浑浑噩噩,浪费了不少宝贵的光阴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浑浑蒙蒙(渾渾蒙蒙)
糊里糊涂,蒙昧无知。 杨沫 《青春之歌》第二部第二章:“你以为工人都是粗胳膊笨腿、浑浑蒙蒙的吗?”
《國語辭典》:混日子  拼音:hùn rì zi
对生活没有理想、对工作没有责任感,过一天算一天。如:「他成天不务正业,只是在那里混日子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混混噩噩
无知无识,糊里糊涂。 孙中山 《建国方略·知行总论》:“三代以前,人类混混噩噩,不识不知,行之而不知其道。” 赵汉卿 《宣言书》:“无人类相往来,无变化相刺激,梦梦昧昧混混噩噩之地域,以老以死,以腐以灭,以终吾身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睡生梦死(睡生夢死)
整天像在睡梦里一样。形容糊里糊涂地生活。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十七回:“妇人道:‘他逐日睡生梦死,奴那里耐烦和他干这营生。’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认奴作郎(認奴作郎)
谓颠三倒四,糊里糊涂。景德传灯录·良价禅师:“师曰:‘若不颠倒,因什么认奴作郎?’”五灯会元·南泉愿禅师法嗣·香严义端禅师:“师曰:‘礼拜一任礼拜,不得认奴作郎。’”
《國語辭典》:没头没脑(沒頭沒腦)  拼音:mò tóu mò nǎo
蒙头盖脸。《醒世恒言。卷一○。刘小官雌雄兄弟》:「刘公夫妻两人,亲自把药煎好,将到房中与小厮相帮,扶起吃了,将被没头没脑的盖下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没头没脑(沒頭沒腦)  拼音:méi tóu méi nǎo
1.无来由,莫名其妙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一:「却在渺渺茫茫做梦不到的去处,得了一主没头没脑钱财,变成巨富。」《石点头。卷九。玉箫女再世玉环缘》:「荆宝官这些话,没头没脑,不知是甚意思?」
2.没头绪、糊里糊涂。如:「一顿话把他吓得没头没脑。」《老残游记》第一五回:「老残听得没头没脑,答应又不是,不答应又不是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酩子里(酩子裡)  拼音:mǐng zi lǐ
1.暗地里。《董西厢》卷三:「从自斋时,等到日转过,没个人偢问,酩子里忍饿。」元。曾瑞〈一枝花。银筝暗麝尘套。二煞〉:「拣一个可意的冤家,酩子里由伊驱驾。」也作「闵子里」、「冥子里」、「瞑子里」。
2.突然的。元。石君宝《秋胡戏妻》第三折:「他酩子里丢抹娘一句,怎人模人样,做出这等不君子,待何如?」元。萧德祥《杀狗劝夫》第二折:「他酩子里纽回胭颈,没揣的转过身体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懵头转向(懵頭轉向)
形容头脑昏乱,糊里糊涂。转向,迷失方向。 魏巍 《东方》第五部第五章:“敌人遭到猝不及防的打击,在包围圈里懵头转向。” 郭澄清 《黑掌柜》:“他这一阵,闹得我懵头转向。” 蒋子龙 《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》:“今天竟叫新来的厂长给说得懵头转向,连好坏话都分不出来了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蒙聋(矇聾)
目不见,耳不闻。喻糊里糊涂。 明 李贽 《题孔子像于芝佛院》:“儒先亿度而言之,父师沿袭而诵之,小子矇聋而听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