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漢語大詞典》:真着(真著)
亦作“ 真着 ”。 真实确切。红楼梦第十回:“有的説道是喜,有的説道是病,这位説不相干,这位又説怕冬至前后:总没有个真著话儿。”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十一回:“ 孔举人 娘子发放道:‘看真着些!休得又是 晁奶奶 来了。’”
见“ 真著 ”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的句
确切不移的语句。 明 朱承爵 存馀堂诗话卷下:“ 苕溪渔隐 评昔贤听琴、阮、琵琶、筝诸诗,大率一律,初无的句,互可移动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确解
确切的解释。 清 俞樾 群经平议·论语一:“汉书·杨惲传引 董 生之言……数语乃此章之塙解。”
分類:确切解释
《漢語大詞典》:确考(確攷)
确切考证。 梁启超 《新史学·历史与人种之关系》:“自中世以后, 欧罗巴 歷史之中心点,实 条顿 人也。其民族移动之原因及其年代,虽不可确攷,要之自西历纪元三、四世纪,始出现於 欧洲 东部。”
分類:确切考证
《國語辭典》:缘文生义(緣文生義)  拼音:yuán wén shēng yì
穿凿附会字面上的意思,而不求了解词句的正确内容。宋。朱熹 答吕子约:「读书穷理,须认正意,切忌如此缘文生义,附会穿穴。」也作「望文生义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望文生义(望文生義)  拼音:wàng wén shēng yì
穿凿附会字面上的意思,而不求了解词句正确的内容。《孽海花》第四回:「不论一名一物,都要有切实證据,才许你下论断,不能望文生义。」也作「缘文生义」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妥确(妥確)
妥当确切。《于忠肃公集》卷十附 明 傅孟春 《易谥疏》:“或有一时拟议,偶未妥确,即便再为更定,用以照大公,而协舆望,亦何嫌於纷更。”清史稿·刑法志一:“书成奏进,朕再三覆閲,仍命内院诸臣校订妥确,乃允刊布,名曰大清律集解附例。”
分類:妥当确切
《国语辞典》:明文规定(明文规定)  拼音:míng wén guī dìng
用确切的文字订定条文规章。如:「国民的权利义务在宪法中都有明文规定。」
《国语辞典》:没有的话(没有的话)  拼音:méi yǒu de huà
不确切、没有凭据的说法。如:「谁说这些没有的话?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,就胡说一番,下回查清楚事情真相再下定论。」也作「没有的事儿」。.
《国语辞典》:力学笃行(力学笃行)  拼音:lì xué dǔ xíng
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。宋。陆游〈陆伯政山堂稿序〉:「伯政家世为儒,力学笃行,至老不少衰。」
《国语辞典》:假设演绎法(假设演绎法)  拼音:jiǎ shè yǎn yì fǎ
为寻求某一事实获得确切解释原因,推出一系列可能的假设前提,逐一对提出的假设前提依据演绎推理规则加以验證,以决定哪个假设为真。
《国语辞典》:熟读王叔和,不如临症多(熟读王叔和,不如临症多)  拼音:shú dú wáng shú hé,bù rú lín zhèng duō
(谚语)比喻实际的临床经验比熟读书籍来得确切真实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三一回:「『熟读王叔和,不如临症多』,不瞒太爷说,晚生在江湖上胡闹,不曾读过甚么医书,却是看的症不少。」
《国语辞典》:铁票(铁票)  拼音:tiě piào
指政治选举时,政党或候选人所能确切掌握的同意票。如:「他评估自己在选区内拥有大批支持的铁票,因此决定参加下届的市议员选举。」
《国语辞典》:辞不意逮(辞不意逮)  拼音:cí bù yì dài
所用的言词无法确切表达心意。宋。刘学箕〈松江哨遍。木叶尽凋词。序〉:「至欲作数语以状风景胜概,辞不意逮,笔随句阁,良可慨叹。」也作「词不达意」、「辞不达意」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笃而论之(篤而論之)
确切地评述。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·立言下:“追观 光武 二十八将,下及 马援 之徒,忠贞智勇无所不有,篤而论之,非减曩时。”世说新语·轻诋 刘孝标 注引 晋 裴启 语林:“ 林公 云:‘ 文度 著腻颜,挟左传,逐 郑康成 ,自为高足弟子;篤而论之,不离尘垢囊也!’”
分類:确切评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