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國語辭典》:投石问路(投石問路)  拼音:tóu shí wèn lù
行路时或打探情况时,扔石子探测前方情况。比喻在采取某一行动之前,先打探虚实。《施公案》第二九二回:「施公道:『已著施安去看守了。』褚标不胜惊讶道:『大人中了那人投石问路的计了。』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邷么儿(邷麽兒)
方言。以磨光的碎瓦片或小石子为玩具的儿童游戏。有些地方称为“抓子儿”。《西游记》第一回:“﹝羣猴﹞跳树攀枝,採花觅果;抛弹子,邷么儿;跑沙窝,砌宝塔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邷儿
方言。以磨光的碎瓦片或小石子为玩具的儿童游戏。有些地方称为"抓子儿"。
《国语辞典》:挝子儿(挝子儿)  拼音:zhuā zǐ ér
一种游戏。用五个小布包或石子,放在地上,一手抓起扔高再接住,接的最多者为胜。《金瓶梅》第二四回:「宋惠莲正和玉筲、小玉在后边院子里挝子儿,赌打瓜子,顽成一块。」
《国语辞典》:打水鼓  拼音:dǎ shuǐ gǔ
用扁平小石子或瓦片在水面上掠过,以激起小花。《平妖传》第八回:「转到寺前,见这些徒弟徒孙们在水潭边一行儿摆著,捡些瓦片儿赌打水鼓耍子。」
《国语辞典》:芬兰浴(芬兰浴)  拼音:fēn lán yù
一种用水冲击加热的石子,以产生蒸气的沐浴方式。源于乌克兰一带。进行的方式是浴者坐在瀰漫的蒸气中,以木棒拍打皮肤变红后,再跳入冷水中,如此反覆进行。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及松弛精神的作用。
《国语辞典》:伯雍种玉(伯雍种玉)  拼音:bó yōng zhòng yù
传说杨伯雍遇见仙人,贻赠石子,种于田中而获白璧五双以娶妇事。见晋。干宝《搜神记》卷一一。后比喻男女姻缘、两家通婚。也作「蓝田种玉」、「种玉蓝田」。
《国语辞典》:掷石子(掷石子)  拼音:zhí shí zi
投石子,比喻在暗地里打击、破坏。如:「这种从暗中掷石子的作法,如同暗箭伤人,实在不够光明正大。」
《国语辞典》:打水漂儿(打水漂儿)  拼音:dǎ shuǐ piāo ér
用扁平小石子或瓦片在水面上掠过,以激起水花。比喻虚掷、浪费。如:「我就是千万富翁,也不能拿钱去打水漂儿!」也作「打水撇儿」。
《国语辞典》:打水撇儿(打水撇儿)  拼音:dǎ shuǐ piē ér
用扁平小石子或瓦片在水面上掠过,以激起水花。比喻虚掷、浪费。《平妖传》第二五回:「众人家中都有老小。适才见这样子么!著甚来由,把性命打水撇儿?」也作「打水漂儿」。
《国语辞典》:镶嵌画(镶嵌画)  拼音:xiāng qiān huà
用有色石子、陶片、玻璃、瓷砖等嵌成的图画。其起源甚早,遗迹散见各地,以拜占庭艺术作品最为丰富。主要用以装饰地板、墙壁、天花板、纪念碑等。近代建筑中也常应用此法作壁画的装饰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灌筑
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建筑材料构筑工事和其他建筑物的过程,包括模型板安装、钢筋编扎、混凝土灌注等工序
圬土灌注(如含有小石子的砂浆)
《漢語大詞典》:道砟
铺在铁路路基上面的石子。
《國語辭典》:水磨石  拼音:shuǐ mó shí
一种人造石料。将水泥、碎石子加水搅拌混和,涂抹在混凝土表面,等凝固硬化后,再加水以金刚石打磨光亮。又可于水泥中添加颜料,制成各种图案。
《國語辭典》:水刷石  拼音:shuǐ shuā shí
一种建筑材料。用水泥、石屑、小石子和水搅拌,涂抹于建筑物的外表。于半凝固时,用硬毛刷刷去表面的水泥,使石子半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