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
收录约1万典故,50万词汇、2万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
《國語辭典》:独自(獨自)  拼音:dú zì
自己一个人。唐。刘禹锡〈浪淘沙。鹦鹉洲头浪飐沙〉词:「衔泥燕子争归舍,独自狂夫不忆家。」《文明小史》第四○回:「恰巧一天,逢之独自一个出外閒逛,沿著鸭子塘走去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独自个(獨自箇)
见“ 独自个 ”。
《國語辭典》:独自个(獨自個)  拼音:dú zì gè
自己一个人。元。李文蔚《燕青博鱼》第四折:「可怎生在旷野荒郊,月黑时光,风高天道,独自个背著衣包。」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六:「只因前日与丈夫有两句说话,跑到娘家,这几日方才独自个回转家去。」
分類:自己个人
《國語辭典》:各自  拼音:gè zì
1.各人自己。《史记。卷七五。孟尝君传》:「孟尝君客无所择,皆善遇之,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。」。《文明小史》第一六回:「贾氏兄弟见此四人,不伦不类,各自心中纳闷。」
2.自己。《红楼梦》第四回:「不如你各自住著,好任意施为。」
3.事物的各个自身。南朝宋。鲍照 拟行路难一八首之四:「泻水置平地,各自东西南北流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别自
犹独自;各自。 康有为 《大同书》乙部第二章:“ 澳洲 於时自立成国,非强 英 所能遥统,则亦如 美 例别自独立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顾自(顧自)
径自;独自。 叶圣陶 《一篇宣言》:“其余几个人好像没有听见我的话,顾自看他们的教本,批他们的笔记。”《文艺月报》1957年第11期:“小师弟迅速地离开了太师母,顾自去烧饭了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单独(單獨)  拼音:dān dú
独自一人。如:「为了安全起见,妳最好不要单独在夜间行走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一身  拼音:yī shēn
1.一人。如:「孑然一身」。
2.一身之长度。《论语。乡党》:「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。」
3.全身。《三国演义》第二二回:「操见之,毛骨悚然,出了一身冷汗。」《红楼梦》第三一回:「一交栽在沟跟前,弄了一身泥水。」
4.衣服一套。《文明小史》第二一回:「说罢进去更衣,停了好一会才走出来,却换了一身时髦的装束。」也作「一身儿」。
5.独子单传。唐。韩愈 祭十二郎文:「承先人后者,在孙惟汝,在子惟吾。两世一身,形单影只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独有(獨有)  拼音:dú yǒu
1.独自占有。如:「这块空地是他们家所独有的。」
2.只有、仅有。如:「班上独有他没有近视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独行(獨行)  拼音:dú xíng
1.独自一人行走。《诗经。唐风。杕杜》:「独行踽踽,岂无他人?」唐。卢纶 秋晚山中别业诗:「树老野泉清,幽人好独行。」
2.固执己意以行事。如:「独断独行」、「他做事向来一意独行,不接受别人意见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独行(獨行)  拼音:dú xìng
志节高尚,不随俗浮沉。《汉书。卷六。武帝纪》:「谕三老弟以为民师,举独行之君子,徵诣行在所。」《晋书。卷五六。列传。孙楚》:「举独行君子可惇风厉俗者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孜孜  拼音:zī zī
1.勤勉不懈。《书经。益稷》:「禹拜曰:『都帝予何言,予思日孜孜。』」《文选。任昉。齐竟陵文宣王行状》:「虽牵以物役,孜孜无怠。」
2.不停、不歇。《聊斋志异。卷二。婴宁》:「又吊其无家,亦殊无悲意,孜孜憨笑而已。」
3.仔细。宋。柳永 十二时。晚晴初词:「夜永有时,分明枕上,觑著孜孜地。」元。关汉卿《玉镜台》第二折:「朝至暮不转我这眼睛,孜孜觑定。」也作「咨咨」。
4.温婉、柔顺。宋。欧阳修〈惜芳年。因倚兰台翠云亸〉词:「睡未足,双眉尚锁,潜身走向伊行坐,孜孜地,告他梳裹。」《宋元戏文辑佚。许盼盼燕子楼》:「自来举止孜孜地,那更好模好样,一捻儿身己。」
5.拟声词。形容鸟鸣声。唐。白居易〈燕示刘叟〉诗:「四儿日夜长,索食声孜孜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独醒(獨醒)  拼音:dú xǐng
独自一人清醒。《楚辞。屈原。渔父》:「举世皆浊我独清,众人皆醉我独醒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独步(獨步)  拼音:dú bù
1.超出群伦,天下第一。《后汉书。卷八三。逸民列传。戴良》:「我若仲尼长东鲁,大禹出西羌,独步天下,谁与为偶!」南朝梁。刘协《文心雕龙。论说》:「并独步当时,流声后代。」
2.独自一人行走。《汉书。卷五四。李广苏建传。李广》:「昏后,陵便衣独步出营。」《聊斋志异。卷二。婴宁》:「伶仃独步,无可问程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孤吟
独自吟咏。 唐 韩愈 《感春》诗之二:“孤吟屡闋莫与和,寸恨至短谁能裁。” 唐 郑巢 《泊灵溪馆》诗:“孤吟疏雨絶,荒馆乱峯前。” 宋 杨万里 《夜雨》诗:“寒夜耿难晓,孤吟悄无儕。”
分類:独自吟咏
《國語辭典》:兀坐  拼音:wù zuò
独自端坐不动。宋。苏轼 客位假寐诗:「谒入不得去,兀坐如枯株。」《聊斋志异。卷二。林四娘》:「清夜兀坐,得勿寂耶?」
分類:独自端坐